APP下载

内蒙古高校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

2023-06-21翟金金黄桂霞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维度

王 刚,翟金金,黄桂霞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独特的阶段,一方面研究生是学生,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参与了科学研究,也属于科研工作范畴。研究生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后备,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必需,是科技前沿研究必不可少的力量。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科研能力水平。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服务于高校和研究机构对科研能力人才的需求,同时积极响应了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号召。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针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四为”方针,从科研领域、专业调整、导师水平以及人才体系提出了战略要求。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说明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数量正在迅速扩张当中,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然而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难免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下滑。我国尚不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学业任务较为繁重,加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加,致使研究生无法全心投入科学研究当中,科研能力的提升面临较大挑战和瓶颈。当前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异。如何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问题研究

科研能力是科研工作者对于未知知识领域探究、创新性创造性成果产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技能,以保证科研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开展并完成科学研究工作[1]。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结合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对未知事物探究和实践过程中解决各种研究问题时拥有的能力,该能力是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2]。

国内已有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从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入手,探究其中某个或几个因素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3-6];另一类是通过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从培养机制角度进行改革以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7-10]。在研究群体方面,以往研究多以研究生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11-12],但未能紧密专业和学科的特点。虽然近年来,以单一专业、学科群体为对象研究如何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文献越来越多[13-14],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但是关于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15]。经管类研究生是我国经济管理类科研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人才需求方面呈现出社会需求大、多元化的特点,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趋向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培养规模大、增长快、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等特点。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对国家而言,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国家的科研人才的竞争力;对高校而言,有助于高校加强对该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视;对学生而言,能够促使其了解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掌握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疆,受自身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内蒙古各高校与其他地区高校在学科建设、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学术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与内蒙古同类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其经管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因此,本研究以内蒙古高校经管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科研能力现状,探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提升其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分布

本文数据来源于对内蒙古各高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调查,面向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一共收集到173份有效问卷。调查样本的相关情况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科研能力发展情况问卷的样本分布情况

(二)研究设计

本次问卷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分别从调研对象就读院校、性别、年级、是否跨专业、是否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导师职称、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导师的联系频率、毕业打算等九个方面展开,这一部分可看作为本研究的背景变量;第二部分是对学生现阶段科研能力情况的了解,科研能力构成要素,从“科研计划能力”“科研实施能力”“科研总结能力”三方面[4],设计了18个问题用来绘制李克特量表,从1到5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第三部分是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个人因素、导师因素、课程设置、学校资源等[5],共设计20个题项,按照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绘制李克特量表。

本文对三个方面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说明变量测量符合信度要求。并对科研能力现状和科研能力影响因素进行效度检验,KMO值分别0.954和0.928,效度较高,说明变量测量符合效度要求。

四、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本部分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研究生现阶段科研能力与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即学生在以上三种能力中的实际发展状况。第二个方面则是从个人背景角度分析各个群体中学生科研能力实际发展状况存在何种差异。第三个方面是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科研能力与影响因素整体情况

本文中的科研能力主要从计划、实施、总结三个维度进行考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主要考察研究生个人因素、导师、课程设置、学校科研环境四个方面的情况。各个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表2 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整体情况

由表2中数据可知,科研计划能力、科研实施能力以及科研总结能力三个维度的均值都在3分以上。其中科研实施能力的平均值得分最高,数值为3.22,标准差为0.63,科研计划能力和科研总结能力的均值为3.15,标准差分别是0.59和0.63。科研能力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都刚过平均值,说明科研能力现状是整体水平不高,科研能力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科研计划能力的各项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是提出科学假设的能力和选择合适研究方法的能力。科研总结能力的各项指标中得分最低且标准差最大的是发表研究成果的能力,其均值为2.94未达到平均水平,标准差为0.951,说明学生在这一指标上差异大。学生在这三个指标的得分最低,说明应该着重从这三个指标提升科研能力。总体而言,科研能力这三个维度整体得分不高,各个指标均需要提高,尤其需要针对得分低的几项指标进行提升。

个人因素、导师因素、课程设置因素和学校科研环境因素均值得分都在3分以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导师因素的平均值得分最高分数为3.48,说明学生对于导师的认可度比较好,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导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然后依次是学校科研环境因素的平均值得分为3.4,课程设置因素的平均值得分为3.39,平均值得分最低的是个人因素分数为3.28。个人因素中均值最低的指标是熟练掌握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导师因素中均值得分最低的是导师定期进行科研创新指导,课程设置因素中均值得分最低的指标是研究方法在课程上的实施情况。学校科研环境方面得分最低的指标是学校有专门的学习或者科研场所。综上所述,各因素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同时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研究方法的提高有迫切需要。

(二)差异化分析与解释

本文硕士研究生的个人背景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就读院校、目前所读专业与本科专业是否相关、是否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导师职称、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与导师指导联系频率、毕业去向,共9个变量,下文将分别研究这九个变量与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性别、与本科专业是否相关、是否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在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差异。在年级、院校、导师职称、导师指导学生数量、频率和毕业去向方面进行F检验,分析其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差异。得到相对应指标的T值、F值以及显著性。如表3所示。

表3 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构成要素情况差异

男女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三个维度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双尾检验的Sig值均比较大,因此认为不显著。说明性别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没有呈现出差异化。

对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组样本数据通过检验,结果显示三个年级在三项能力方面都呈现显著差异。科研计划(p<0.05)、科研实施(p<0.05)和科研总结能力(p<0.001)在研究生年级上有显著差异。三年级学生各项能力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科研总结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强,三年级科研总结能力最强。研究生前两年主要处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为后续科研能力和成果的提高打基础,暂时也没有毕业问题困扰,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三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知识积累与科研训练,科研能力方面会比一、二年级略强,并且为了达到学校所制定的毕业标准和考核,如发表论文等硬性要求,从而可以顺利毕业,三年级学生的表现可能比一、二年级更加积极主动。

对于目前所读专业是否与本科专业相关对科研能力三个维度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三个能力维度,目前所读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的平均值得分均要高于目前所读专业与本科专业无关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认为,目前所读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关对他们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能够说明这样的学生由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这种科研也会更了解,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是否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对科研能力发展情况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得分高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可以认为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学生,他们的工作经历会对他们科研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导师职称、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与导师指导联系频率方面都没有让硕士生在科研能力三个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导师对硕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从平均值来看,导师为教授的硕士生的平均值相对较高,各项能力相对会强一点。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导师的精力一定,指导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指导质量会下降,从而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从数据发现不是导师指导的越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收获越多。导师指导对科研能力获得有显著影响,导师如果事无巨细的全面指导会导致学生自己投入与探索减少。

对于毕业去向,通过F检验结果显示在三个维度中均没有显著差异。读博升学和考公务员的硕士生的各项能力明显高于其他情况,这样的结果说明,读博升学和考公务员的同学目标明确,会比其他目标的硕士生更加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

(三)回归分析

本文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科研能力与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分别有个人因素、导师因素、课程设置因素、学校科研环境因素;因变量由科研能力的三个方面构成:科研计划能力、科研实施能力和科研总结能力。如表4所示。

表4 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回归分析

从回归模型结果来看,在科研计划能力维度中个人、导师和学校科研环境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三个因素对其解释量达到65%(R2为0.65),F值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个人、导师和学校科研环境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它们对科研计划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对科研计划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因素,系数为0.417,其次是导师因素系数为0.259,最后是学校科研环境因素系数为0.204。

科研实施能力维度中个人、导师、课程设置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三个因素对其解释量达到70.9%(R2为0.709),F值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个人、导师和课程设置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它们对科研实施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对科研实施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因素,系数为0.429,其次是课程设置因素系数为0.333,最后是导师因素系数为0.163。

科研总结能力维度中个人、导师、课程设置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三个因素对其解释量达到69.3%(R2为0.693),F值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个人、导师和课程设置因素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它们对科研总结能力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对科研总结能力影响最大的是个人因素,系数为0.456,其次是课程设置因素系数为0.259,最后是导师因素系数为0.2。

综合而言,个人、导师、课程设置和学校科研环境均在不同程度上正向影响着科研能力的各个维度。同时解释量在65%到71%之间,表明还有别的潜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上文中根据背景变量的科研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高校、性别、年级、是否跨专业、是否具有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导师职称、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与导师指导联系频率、毕业去向等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表现不同,表明该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内蒙古高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依据科研能力总体情况的数据可知科研能力各项维度均在3分左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科研计划能力与科研总结能力方面。科研计划能力中发现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和选择合适研究方法三个指标得分最低。科研总结能力中提出创新性结论、准确表达研究成果和发表研究成果的能力得分都很低。

第二,个人因素在科研能力各维度提升都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因素指标得分情况中对本专业前沿知识比较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两个指标得分最低。结合个人背景因素数据分析可知研究生毕业后的打算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有影响。大多数研究生为了就业而进行学习导致缺乏科研激情。因此,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创新意识方面。

第三,导师对研究生科研计划、实施、总结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科研能力总体情况中导师因素的均值得分最高,学生对于导师的认可度比较好,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导师的指导有密切的关系,在回归模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情况中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能力较弱。在导师因素中导师定期进行科研创新指导指标的得分最低。说明导师应该注重过程性指导,在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上加强指导。

第四,课程设置对研究生科研实施与科研总结能力两个维度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虽然课程设置对于科研计划维度的回归分析未进入模型,也不能说明课程设置对于科研计划能力的提升没有影响。在各个指标中专业课设置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在课上的实施两个指标的得分最低。课程设置要进行改革,既要注重研究生理论层面知识的培养,又要基于科研能力的全过程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加强研究方法的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对策建议

1.明确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

研究生自身应该明确读研动机,注重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自身素养提高的重要性[16]。根据数据结论可知,科研能力低的原因是一方面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储备量不够,对于学科前沿领域知识的学习不够,进而影响了科学研究思路和创新能力,对于专业技能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科研动力是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结合个人背景因素数据分析也可知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研究生自身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培养创新意识方面。提高主观能动性就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对专业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积极参加跨学科交流,同时进行拓展训练。在平时的科研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动了解关注学科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在与导师的交流中要有意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的思维总结能力。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应该注重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培养与过程性指导。在导师因素中导师定期进行科研创新指导指标的得分最低。因此,导师自己应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在科研思想上有新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17]。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情况中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过程性指导,导师要在研究生入学后的课程学习、科研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各主要环节中发挥足够的指导作用[16]。导师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工作,解决项目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同时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及科研能力。

3.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注重研究生科研思维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研究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18]。在课程设置各个指标中专业课设置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在课上的实施两个指标的得分最低。课程设置应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消除相近学科间课程设置的壁垒[17]。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19]。课程设置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与创新思维,可以将课堂知识讲授和专题研讨兼顾以及课程内容由知识讲解转化为知识与问题结合的探究性课程[20]。教学中应突出科研思想,教师将专业思想、研究方法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并将自己的科研进展或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改革研究生课堂教学,以讲座、读书报告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注重课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课程知识与具体科研课题深度融合,逐步推进研究生“课堂思考+课外实战”培养模式,使得研究生的系统思维、概念抽象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得以塑造和提升。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维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