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2023-06-21周海林

教育界·A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游戏化幼儿园

【摘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教育方针。3—6岁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游戏,“玩中学”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特征。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建立幼儿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加强科学教育游戏化的构建与实施,选择那些更容易让幼儿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科学活动的趣味性,在科学游戏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策略

作者简介:周海林(1982—),女,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开展应遵循幼儿的天性,为其营造轻松的游戏氛围,构建“玩中学”的科学游戏,以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科学教育游戏化更契合幼儿的学习特征,对其科学素养、探索能力、创造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必要性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其获取知识经验和生活技能的基本途径。科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收获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教育中开展游戏化教学,既符合幼儿的学习天性,又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对此,教师要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勾起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在探索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感受到更多的科學的乐趣,从而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养成科学素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

(一)教育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兴趣

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部分教师常常以直接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口述传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与常识,缺乏让幼儿亲自实践操作和动手探究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幼儿的动手需求。动手操作欲望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这不利于幼儿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教育方向偏差,过于注重结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但在当前的幼儿园科学课程中,部分教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过于追求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结果,忽略了幼儿发现科学问题、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常常直接为幼儿揭示科学奥妙,使幼儿丧失了探究的乐趣,进而影响了科学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三)缺乏童趣处理,原理讲解枯燥

3—6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存在具象化的特点,教师平铺直叙的口头讲述难以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大部分科学原理文字叙述较多,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对语言缺乏童趣化的处理,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对于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索热情愈发降低,无法提起对科学活动的探究兴趣。这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游戏化氛围,吸引幼儿注意

学前期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抽象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而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形象往往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这些元素的加入能让幼儿自主地代入科学游戏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为了营造科学教育游戏化氛围,教师可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元素作为导入,以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其科学探索积极性[1]。

1.故事游戏代入

在科学教育游戏化氛围的营造中,教师可选择一些趣味的科学小故事,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入活动中来,利用故事的趣味性激活幼儿的科学探索欲望,使其充满激情地走进科学活动探索中。如教师可为幼儿介绍富兰克林与避雷针、牛顿与苹果、爱迪生与电灯等故事,并为幼儿提供一些活动道具,烘托科学游戏氛围。在讲解完故事后,教师便可引导幼儿展开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科学家,在扮演中展开科学知识探索,从而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

2.活动角色代入

自然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环境的探索中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开展户外种植区活动时,教师可让幼儿扮演小农场主,以农夫的身份种植、照料不同的植物,并记录“农夫笔记”,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植物成长的过程,从而持续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3.卡通人物代入

卡通人物是幼儿喜欢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不同的动画情节和动画人物。在营造科学教育游戏化氛围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中引入卡通人物,以快速激发幼儿兴趣,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如幼儿对名叫《汪汪队》的动画片感兴趣,教师便可在导入环节这样引导:“小朋友们,汪汪队的成员在执行任务中遇到了困难,请求小朋友们的帮助,大家准备好了吗?”此类童趣的语言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后续科学探索活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创设游戏化环境,鼓励幼儿操作

除了营造游戏化氛围,教师还要创设游戏化环境,在充满探究和趣味的空间中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科学探究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游戏化环境并非一个简单的物质空间,而是一个能够贴近幼儿思维、满足幼儿操作需求,让幼儿充分活动的游戏空间。契合幼儿需求的探究环境能够快速点燃幼儿的科学探究热情,是科学教育游戏化实施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教师要注重游戏环境的构建,使幼儿在操作中提高科学素养。

首先,教师要对班级内部的游戏环境进行调整。在科学区中,教师要投放丰富的科学操作道具,如镊子、望远镜、放大镜、科学图册等物品,并为幼儿创造操作契机,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在班级公共区域中,教师可投放一些趣味的活动道具,如行星排列图片,惯性小球轨道、迷宫模型,人体骨架……幼儿可随时随地展开科学探索活动,在游戏中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其次,教师要加强幼儿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如在大厅中,为幼儿投放一些简单、便于操作的科学小游戏,如静电魔术贴、昆虫标本、鲜花标本、万花筒、连通器……打造一个开放、互动的游戏空间,让幼儿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科学探索,激活幼儿动手操作的科学意识。最后,教师还要对幼儿园户外环境进行探索,如创建“气象站”,让幼儿观察气象瓶中的变化,在户外环境中展开对气象的探索;开辟种植区,让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探索区中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设立科学宣传栏,定期在宣传栏中投放科学小漫画……这些游戏化环境的构建能让幼儿主动地走进科学活动中,在操作中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主动思考的意识,实现科学教育游戏化的目标[2]。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打破教育局限

1.区域科学游戏

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是其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游戏化时,可从区域科学游戏入手,在班级内部的每日区域活动中创设丰富的科学小游戏,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投放活动材料,支持幼儿自发性的学习行为和探索欲望,在区域科学游戏中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3]。

在区域科学游戏的构建中,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科学小实验”游戏活动,如“颜色的变化”“光影的秘密”“奇妙的声音”“神奇的万花筒”等。教师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道具及科学器械,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展开实验论证,在论证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在幼儿探索区域科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在其科学实验出现问题、瓶颈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保证游戏活动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对区域科学游戏进行更新,使用两周一换或一周一换的方式更新区域游戏中的内容,以保持幼儿对科学游戏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开展跨班交流,定期开展交换区域活动,让平行班中两个班级的幼儿交换游戏区域玩耍。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间的交流,还能让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2.科学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主题活动的带动下幼儿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科学探索欲望。基于此,幼儿园可定期开展“科学探索节”主题活动,活动时长为三天或一周。教师需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各种趣味的科学活动,从环境保护、废物利用、家庭教育等多个视角出发,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玩转科学”,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4]。

如幼儿对自然环境较为感兴趣,教师便可以自然为教育契机,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开展“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展开深入探究,使幼儿在观察、探索、总结中发现更多有关自然的知识,并在探索后开展“自然知识知多少”的问答活动,巩固幼儿的自然知识,丰富幼儿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开展“亲子科学实验”主题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同开展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及过程,引导幼儿在课上与大家分享探索的乐趣和科学原理;开展“变废为宝创意时装秀”活动,引导儿童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包装袋等,再将其制作成有创意的环保服装……这些游戏活动能满足幼儿对科学游戏的需求,在玩中幼儿的动手欲望也能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幼儿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

3.科学探索之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教育游戏化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的人力资源,定期组织实践类的科学游戏,打破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带领幼儿走进社会中的科学领域,让其在亲身观看、实践操作、活动体验中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

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汽车修理厂,让幼儿对机械科学产生认知,认识不同的工具、齿轮和器械等,拓宽幼儿的科学眼界;带领幼儿参观奶牛场,让幼儿观看挤牛奶的过程,跟随工人认识牛奶消毒、加工、包装、打包的整个流程,使幼儿收获食品加工类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参观科技馆,使其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带领幼儿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幼儿认识更多先进的科学实验工具。这些“科学探索之旅”能给幼儿带来别样的活动体验,打破了传统学习活动的局限性,拓宽了幼儿的科学认知视野,使其感受到社会生活中更多的科学知识与现象,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同時,又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在快乐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5]。

(四)做好游戏化评价,尊重幼儿主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一要求对科学教育游戏化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教师在构建科学教育游戏化时要做好游戏评价,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不可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而非探究结果,以此逐渐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开展科学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使用过程性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教师要观察每位幼儿的游戏表现,给予幼儿不同的教育引导。如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虽然实验结果不理想,但是你在过程中十分认真,老师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针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哇!你的科学游戏真是太精彩了,你真是个聪明的小科学家。”针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的进步空间很大,老师相信你下次还能做得更好。”分层评价能给予幼儿不同的情感体验,既肯定了儿童的科学游戏过程,又能持续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热情,让幼儿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科学游戏活动。

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期是幼儿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能力、意识和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科学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游戏活动对提升幼儿学习质量的积极影响,将游戏精神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将游戏的教育功效发挥最大化,满足幼儿的探索、操作和游戏需求,使其在玩中获得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科学经验,为幼儿未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燕燕,汤文娟.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176-177.

[2]徐淑慧.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129.

[3]单嘉琦.游戏化模式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才智,2020(16):155.

[4]陈亚丽.幼儿科学活动游戏化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03.

[5]张贵珍.民办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学游戏化的问题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20.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游戏化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