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2023-06-21覃慧
覃慧
摘要:文章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推动学生由学历证书向等级证书延伸学习,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为适应新时代全球电子竞技运动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电竞从业人员,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在专科目录中新增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2019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同年成为长三角电竞理事单位之一。
为满足试点院校考核需求,切实做好“1+X”证书制度考核工作,完美世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试行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1+X”证书常态化考核办法。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为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研究、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非常必要。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结合“1+X”证书等级制度,将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人才培育模式的内容中,并将专业教学、职业技能考核要求进行有机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政策实施后,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如何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成了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2021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积极申报“1+X”证书试点,在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1+X”证书的这段时间里,作为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发现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衔接不充分
2022年6月,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10名学生参加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参加考试的学生分别来自2019级、2020级和2021级电竞专业。但是,2019级学生学习过的课程里,很多内容和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有较大出入,课程融通不全面。“1+X”证书制度的初衷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另外一种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课程设置不是单一的累加课程,而是要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但是,多数试点院校直接在正常专业课程教学以外安排专门的时间培训学生,并没有把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标准。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建立完善健全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点。但是,很多开设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院校也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阶段,还会在不同学期的不同课程中重复讲解相同的知识点。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而且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三)“1+X”证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健全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X”证书制度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是新专业,教师也多是其他专业毕业的,真正参与实践项目较少,对社会岗位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由此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的情况,参与“1+X”证书培训的教师人数较少,所有的培训工作只能由少数进行了“1+X”证书培训的教师来做,日常工作量大。同时,在职教师企业实习经历不够丰富,企业挂职锻炼效果不佳,“双师型”能力不强,培养的电竞人才容易与社会脱节。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分析高职院校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可知,很多合作單位只是走走形式,企业并没有给予高职院校实质性的帮助,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或者参与人才培育,缺乏合理的合作机制,不能够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有些企业是依靠人脉关系维持的。在“1+X”证书制度的推进下,不仅高校要做出努力,还需要企业、培训部门等多方共同合作,将“1+X”证书制度更好地落实下去。
(五)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考核标准不衔接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早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可借鉴参考的内容少之又少。同时,因为当初没有与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相关的“1+X”证书,所以没有充分考虑“1+X”证书考核标准的内容,后来完美世界教育推出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1+X”证书,才真正实现了电竞专业证书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早期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1+X”证书考核标准不衔接,如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1+X”证书中考核的部分技能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相匹配的课程,这就导致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技能。
(六)电竞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部分高职院校因为资金匮乏,电竞实训室的专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学生进行“1+X”证书训练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学生的训练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优化建议
(一)实现课证融合,优化教学内容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于2021年积极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所以对2021级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优化。如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将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知识、技能融入具体的核心课程和项目任务。如在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中融入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职业等级考试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操作能力,真正意义上推动证书与课程的融合发展。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上半年的考证通过率为100%,而完美世界教育在2022年8月《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初级证书的通过率为68.65%,中级证书的通过率为57.06%,说明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课证融合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二)重构课程体系,引入“1+X”证书标准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是一门涵盖体育、教育、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的交叉学科,知识面非常广。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最初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时,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后来由于“1+X”证书的引入,才将部分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如把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相结合,把赛事运营与策划和电子竞技赛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模块化学习,避免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三)加大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1+X”证书人才培养的践行者和引导者,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1+X”证书制度更好实施的前提。“1+X”证书制度的落实需要教师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相关要求和内涵,并积极参与企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出色的教师外出参加“1+X”职业技能师资培训,结业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传帮带”的培训和指导。
(四)深度进行校企合作
相较于那些开设时间长的专业,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经验不足。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联合企业制订新的人才培育计划,争取做到从企业向学校输入标准,从学校向企业输入人才,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目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单位如嘉兴生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嘉兴宜博电竞酒店的所有合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寻找更多优秀电竞相关企业,并进行深度合作,开展更有深度的合作模式,如签订人才输送协议,请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与就业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对接“1+X”证书考核标准
在“1+X”证書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考虑“1+X”证书考核标准要求,制订考核方案,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引入“1+X”证书后,结合其考核标准,对2020级和202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出改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如2022年上半年电子竞技赛事运营职业技能证书中级考核内容有海报制作,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像处理技能,所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2021级和2022级电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了平面图像处理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考试通过率。
(六)打造高规格电竞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深入地规划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合理安排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2020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电竞实训室时,充分考虑后续“1+X”证书的考证要求,投资90万元建成集教学、培训、竞赛、考证于一体的电竞实训场所。除了着眼于校内建设之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其今后毕业找到好工作打下基础。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经过一年时间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22年6月的“1+X”证书考试是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第一批学生正式参与,通过率为100%。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探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完成培训考试认证工作,最终培养出更多的电竞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敏,张继媛,宋云艳.“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0(13).
[2]郑定超,肖志坚,余建浙.探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J].高教学刊,2021(24).
[3]郭园.“1+X”证书制度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19).
基金项目:2021年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课题“‘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54。
(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