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默的力量
2023-06-21夏绍斌
夏绍斌
目前,关于校园欺凌的干预措施,教师大多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这两类人群入手,惩戒、教育欺凌者,安慰、保护被欺凌者。然而,在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占大多数,他们的不同行为会影响整个欺凌事件的发展。旁观者可以分为4类。1.煽风点火者:在欺凌过程中起哄、大笑或者对欺凌者表示支持,这种行为会鼓励欺凌者。2.协助者:他们虽然不是欺凌的发起者,但为欺凌者提供协助。3.保护者:他们会安慰受害者,有时也会直接和欺凌者对抗,阻止欺凌行为。4. 置身事外者: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假装没有看到,这种沉默其实是对欺凌者的纵容。
我认为,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教师除了教育欺凌者、保护被欺凌者之外,还应该唤醒旁观者的正义感。
建立积极评价——我帮助他会得到肯定
一些学生在面对校园欺凌时选择明哲保身,可能因为帮助他人得不到积极的评价。我采访过一些同学,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之前帮助过被欺凌者,但是事后我却听到同学们在背后说我愛出风头,我有点后悔。”“有一次我去告诉老师了,事后同学们说我爱打小报告,之后我就不再多管闲事了。”“我跟被欺负的人关系也不是很好,没理由帮助他,而且我害怕欺凌者连我一起欺负。”
从上述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帮助他人后遭遇不好的评价会挫伤其援助被欺凌者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班级带头支持助人行为,建立赞扬助人者的评价系统,帮助部分潜在的保护者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正义感,促使他们向保护者转化。
培养“意见领袖”——我有责任帮助他
“一个人的力量没办法解决,在场的人应该一起帮助被欺凌者。”“我看到班长和纪律委员都没站出来,我觉得我更没必要出头。”……有些旁观者心理上愿意帮助受害者,但因自身力量单薄,怕自己站出来后无人支援,所以选择视而不见。但是,如果帮忙的人足够多,那么,他们很乐意成为支援者中的一员。
如果教师在欺凌现场,学生自然会向教师求助,并且欣然接受教师分配的任务,因为学生确定教师可以解决问题。然而,欺凌经常发生在教师看不见的角落,这时,在旁观者中培养类似教师的“意见领袖”就十分重要。教师应鼓励班级中号召力强、受欢迎的同学勇敢地站出来当保护者,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带领部分旁观者行动起来。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希望有人能够帮助我
《哆啦A梦》是一部学生都非常熟悉的动漫,它的人物和情节特别适合作为“反校园欺凌”角色扮演的原型:胖虎是欺凌者,大雄是被欺凌者,小夫是协助者,静香是置身事外者,哆啦A梦是保护者。我经常在班级开展“我是哆啦A梦”角色扮演活动,每次角色扮演需要8名同学,参与者随机抽取角色,按照角色的人设进行表演。角色扮演活动以“有一个叫胖虎的同学经常欺负同班同学大雄……”开头,接下来的人物出场顺序和故事情节都由学生自由发挥。
多次参与角色扮演,学生抽到的角色立场是不同的,可以多角度体验不同的身份,获得不同的感悟。扮演大雄时,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理解被欺凌者的痛苦;扮演哆啦A梦时,学生能感受到保护他人的成就感;扮演静香时,学生能一次次体验做选择时的纠结……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及表演结束后要适时点评、总结,培养扮演者的共情能力,引导观众建立起作为保护者的责任感。
欺凌事件往往是长期、多发性的,是动态发展的。教师要关注欺凌行为从萌芽到恶化的过程,唤醒旁观者,鼓励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并做出行动,阻止欺凌歪风蔓延。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民间工艺技师学院)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