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少年的你

2023-06-21定勤芳

新班主任 2023年6期
关键词:正义感旁观者受害者

定勤芳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各校都非常重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我认为,要多方面、多角度寻找欺凌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普及校园欺凌知识,识别欺凌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欺凌者可能是不当教育的受害者,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随意评价和伤害他人是错误的行为,也没有人在他们第一次犯错时及时制止和惩罚,所以他们会继续伤害别人。

因此,教师首先要普及校园欺凌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识别校园欺凌。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反欺凌”主题班会,设计“反欺凌”专题黑板报,制订“反欺凌”班规,等等。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学生遇到这些行为时,要及时向教师和家长反映。教师还要传达一个思想:辨别欺凌的标准不是欺凌者有没有打人,而是被欺凌者是否出现心灵创伤。如果当事人因某种行为或言语感到痛苦时,就说明该行为属于校园欺凌的范畴,而非学生所说的“开玩笑”。

教师自己也要提高警惕性,及时发现关系欺凌、言语欺凌等隐蔽性强的欺凌行为,给予学生安全感。

唤醒旁观者的正义感,阻止欺凌人人有责

芬兰的反校园欺凌项目KiVa表明,旁观者的反应对欺凌者的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改变旁观者的态度,唤醒旁观者的正义感,促使他们成为制止校园欺凌的关键力量。比如,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给学生观看,强调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巨大伤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与受害者共情,让他们感受到被欺凌者的无助。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与校园欺凌有关的话剧,让学生亲身体会被欺凌者所受的伤害,从而意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自觉抵制校园欺凌。

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警惕性

大部分情况下,被欺凌者性格内向、自卑、胆小,社会支持力量薄弱,他们在面对欺凌的时候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不敢跟父母和老师说。因此,教师要加强家校沟通,提醒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及时发现欺凌的苗头,第一时间阻止。一方面,当孩子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或食欲不佳、不愿意谈论学校发生的事情、不愿意和同学玩耍、不愿意上学时,家长要提高警惕,立刻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是否被欺凌了;另一方面,当孩子某段时间出口成“脏”,并有攻击性的语言、动作时,家长要警惕孩子成为施暴者。

教师还可以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普及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鼓励家长做有心人,在平常的生活中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尽早发现校园欺凌的端倪,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多发生在教师和家长看不见的角落。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結合”的原则,守护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用接纳、陪伴、关爱驱散校园欺凌的阴霾。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魏  萌

猜你喜欢

正义感旁观者受害者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论正义感在法官裁判中的合理定位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旁观者,未必清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长大的理想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
所谓正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