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和实践

2023-06-20黄薇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1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摘 要:英语听说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关键。教师应在主题意义引领下,有效地设计听说课,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听说教学;主题意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黄薇,浙江绍兴人,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英语听说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学习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语言学习是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语境开展并进行的。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只把听说环节一笔带过,或者花费很少时间,而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讲解语法结构、句式分析等。而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教学难免有些片面,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应该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教师设计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二、主题意义的解读与必要性

语言是承载学科领域知识的媒介,语篇是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产生的语言形式。语言离不开语篇,真正的语言是以语篇形式存在的。同理,学习语言也离不开语篇,语言学习者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包括书面和口语。交际的情景就是语境,交际的目的就是语篇的主题。语言学习就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主题意义的语篇来实现的。新课标中,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下分32项子主题。这些特定的主题语境所传递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该语境蕴含的主题意义。其中“人与自我”主题语境的意义内涵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优秀的品行,理解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教学符合英语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要求。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师要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教学有利于将教学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探究主题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纯学习语言而产生的枯燥感。同时学生可以对语篇的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促使学生对语篇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准确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表层理解上。

三、主题意义探究下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

如何做到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英语教材及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 Listening and Talking两大板块。听说活动设计以主题为引导,以语用为目标,将知识学习、技能发展、文化理解、思维提升、价值彰显、策略应用等要素整合起来,凸显了综合性、关联性与实践性特征。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Listening and talking板块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如何设计高中英语听说课,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单元主题语境,设定课时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里提到的主题语境主要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教材中对于主题语境的确定往往是简单而又直观的,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主要是人与社会,话题是历史和传统,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主题意义的探究。新课标对思维品质的要求是学生在理解听力、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了解英国和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特色传统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本课时的主题是“谈论历史古迹的观光经历”,听力文本中,通过青年旅店招待员Xiao Yan和背包客Paul的对话,学生可以了解到山西平遥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和Paul作为一位外国游客的旅行感受,从而推测说话人的情感意图,学生能在日常交际中自然得体地表达兴奋、惊讶、失望等情绪。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从听力文本中获取平遥相关信息,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2 推测说话人的感受,特别是如何表达兴奋、惊奇、失望等情绪。3.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进行情境对话。4课外拓展,知识迁移,学生讨论可以准确表达游另外的历史景点的感受。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品质

创建课堂情境的方法,指的是在教学的时候,结合教学主题和内容,通过某种途径为学生创建与主题相关的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情境里开展学习,在情境里加深自己的体验和认知,从而探索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一部分由于各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对于教材中的情境认识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创设和联想。本单元的话题是历史景点观光,所以在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问学生“Do you like travel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Pingyao? If yes,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Can you mention some of the places if interest or historic sites there? ”通过这些问题来导入,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真实情境。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平遥古镇著名景点,如Ming—Qing street、Rishengchang Bank、Shuanglin Temple、the City Wall等。讓那些没有去过平遥的学生对平遥产生强烈的兴趣,以便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让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三)挖掘听力文本,提升学生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力往往是中国学生很欠缺的部分,因为没有听力环境,缺少必要的语言输入与听力刺激,造成输入不足,进而无法听清别人的英语口语,或者说能听清但是不理解别人的表达意思。所以还是要在听力文本和精听方面下功夫。教师要以听力文本为基础,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把握其大意,学会做笔记,从而可以对听力话题进行判断,对人物关系进行判断,以及对说话者的观点、态度及意图进行判断。在布置听力任务前,教师在PPT上呈现听力第一部分题目:学生需选出对话双方所提到的Pingyao的历史景点,列表中的部分景點学生已在本课引入部分有所知悉,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听力环节做好思想准备。而听力第二部分的要求是推测对话双方的情绪感受,这要求学生在听力文本字里行间中找出语气词或者对历史景点评价的句子。如文中提到“I was a little disappointed”,由此可以推断出说话者是失望的情绪。所以在听力开始前,可以让学生预测说话者介绍景点时会涉及哪些情绪词汇(如happy、excited、amazed、surprised、it was so much fun)。其实听力题目中的一些句子,可以大概率帮助学生推测出说话者的情绪,如“Some of the snacks there are amazing”,很显然,这个说话者是感觉“amazed”。而推测的正确与否,还需要学生认真听音频。由此,学生“看”和“听”的技能可以得到提升。

(四)建立听说衔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需有效地将高中英语的“听”“说”课加以结合,以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刚才的听力环节已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索听力文本中的内容框架、人物性格、说话语调等,让学生去模仿听力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本节课的口语教学重点是在“历史和传统”这个主题下,学生能准确表达失望、惊奇和兴奋的情绪,并树立文化自信,也让世界了解中国。学生表达之前,教师会呈现不同类型的情绪表达句式,如下:

表兴奋: amazing, I was eager to see/learn/hear that

It was so much fun ...

表惊奇:I had no idea...I was surprised to see/learn/hear that...

表失望: It wasn't as good/interesting/fun as I'd expected...

教师从情绪表达句式出发,先给学生理清这些句式的用法,再让学生根据虚拟的云游景点(教师事先准备一些著名景点,如兵马俑、长城、西湖等),让学生根据上课所讲的情绪句式组成对话,巩固课堂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如口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语调的学习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会变得比较内敛,不愿意过多地表现自我,这极大地影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外国人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在我们看来极为夸张,特别是语调和动作的运用方面。然而,正是这些语调和动作的运用,才使得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被别人接收和理解,这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运用好语调和动作,往往只需要简单的词语和句式,就能传递出自己的意思,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采用多样评价,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把握评价标准的过程就是内化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课堂中学生针对教师所给的情绪句式自行练习之后,需要向全班展示“对话成果”,教师可以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生生评价、学生自评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学生对话效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学生对话是否在 “历史和传统”这个主题下开展的,对话是否对历史景点有情绪上的表达,学生是否能准确表达惊奇、兴奋、失望等情绪,用词或句子是否恰当,语音语调是否恰当?这些评价标准可以事先在大屏幕上显示,以便学生时刻关注。在评价学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展示者的对话内容灵活设置后续问题,后续问题主要围绕“历史和传统”主题展开,并不断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此,也鼓励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不断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四、结语

听力和口语是英语语言运用中的两项重要能力,由于环境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能力远远落后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是口语的表达更是如此。新课标为英语听说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主题语境的创设。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需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主题语境的意义。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中,教师需设计一系列能够贯穿主题意义的实践性英语活动,从而让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理解、实践和创新,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延从,苏慧琳.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听说板块编排思路与活动设计分析[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10):25-28.

[2]李玮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听说课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校园英语,2020(13):15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曾燕文.改进高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就[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0):23-29.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