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023-06-20于雪陈友军
于雪 陈友军
摘 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导学案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导学案及其理论基础,并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对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导学案;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作者简介:于雪(1998.11-),女,山东滨州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英语)硕士研究生;陈友军(1969.02-),男,辽宁本溪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一、引言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所采用的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阅读教学方式备受争议。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使学习者识记词汇并学会分析句式,更重要的是使其了解语篇的内在意义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于实践。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学案即导学方案,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本文旨在结合高中英语阅读课来探讨英语阅读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二、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习者个人学习潜力的发掘,教师在设计学案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学习能力等,有针对地设计导学案。导学案既包括与学生水平相当或者需要学生稍加探索才能获得的知识,也包括需要他们“跳一跳”才能获得的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学会的知识,并且导学案设计应层次鲜明,重难点突出。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分为知识观、学生观以及学习观,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由内在动力驱动发现探索,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将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知识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三)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满足学生的情感价值需求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人实际需求构建真实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改变生硬的阅读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阅读导案,督促学生自学并辅以讲解,以求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高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并不存在统一的适合于全部学生的导学案模板,导学案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状态等各种因素,将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相结合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体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一)主体性原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等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应该处于被动状态,而是应该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设计导学案,知识内容可能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枯燥乏味,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偏好和兴趣意向等出发设计导学案。因此,教师应多投入时间研究学生的学法,而不是只专注于教法,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导学性原则
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不同,导学案突出导学,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非教师单纯的讲和教。教师应把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在导学案中排列呈现,引导学生按照有序的学习步骤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其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层次性原则。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生的潜在能力,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重点,相应地,阅读导学案也要从不同层次出发进行设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三个层次学生的情况,与之相对应,在导学案中也应设置三个层次的任务:基础知识任务、一般的知识任务和挑战性的任务,以便给学生提供相应层次的导学案,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潜在发展水平。在运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任务,比如引导学困生完成最基本的任务,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并且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使他们感受胜利的喜悦,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优生完成基础知识任务和一般知识任务的同时,努力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以致用,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解。总之,导学案中带有层次性的任务设计可以使每个学生从中获益,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尽力照顾到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趣味性原则
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多融入一些有趣的知识,把枯燥单一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抵觸心理,增强他们获取与应用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在不同语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导学案中增加知识拓展板块,在这一部分列举一些中英文含义差距较大的短语,例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Shoot oneself in the foot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此外,还可以对当堂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当学习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文章时,可以把一些课本之外的学习资源整合到导学案上,增加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不拘泥于单一的课本知识之中,从多个视角学习英语,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相较而言,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这样有趣的知识,日积月累下来,这不仅仅是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启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设计问题时也应重视启发性,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由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但应注意的是,启发性并不是给学生设置远远高于他们自身水平的难题,即使在教师的帮助下也略显吃力,而是设置学生自己稍加思考或者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提示或引导下就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另一方面,要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提高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要考虑到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与认知水平,并给予适当的关注与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使其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喜悦和成就感。
四、高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教师应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导学案,用简练、逻辑清晰的语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并体现在学案中。学习目标在英语阅读导学案中体现为阅读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前明确阅读任务,把握学习的方向与重点。比如,针对某一文章,学生应提前预习并掌握文章中所包括的所有生词和短语;学生应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反思,得到启示等等,这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在学习时的盲目性,节省时间与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导学案应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英语阅读导学案在设计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需要了解与该篇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减少阅读障碍,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同时,通过对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在分析同种题材的文章时更易上手,阅读思路更加清晰,更容易抓住主要脉络,由浅入深,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导学案中呈现文章的背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导学案中的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类型,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比如当文章是对某著名景点的特殊之处进行介绍时,该部分便可以展示与该地点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几张图片,另外附上对其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地理位置、环境等相关的简要文字介绍。通过对图片的欣赏,能给学生一种更为立体的感觉,使其既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鼓励学生在课下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摘抄记录下来,在课上与同学、教师分享交流。
2.阅读目标。在导学案中呈现阅读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重难点和阅读任务,避免盲目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课后自我检查和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导学案在编写阅读目标时体现出要求掌握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应避免导学案中都是知识点的罗列,应该注重知识的总结,凸显规律,教师在课堂上辅以讲解,缕清学生的学习思路,便于学生课下梳理总结所学内容,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另外,教师要注重阅读中体现的情感因素,这也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同个人经验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获得更深体验。
3.学习方法指导。教师需教授学生一些适用于学习当堂文章的方法和策略,并作简要指导,使学生明白课前如何预习文章,举一反三,使其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策略。在日常练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操练,努力使其达到在面对不同的文章时,能够快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从而快速准确理解文章的理想状态。比如浏览法,旨在使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掌握主旨大意;如何根据语境猜测词义;如何根据任务和文章类型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寻读等。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以及被动状态。
4.略读和精读。众所周知,略读和精读的目的并不相同。略读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和总结概述的能力;精读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文章,体会作者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握文章深层内涵。在导学案中应由浅入深地设置不同类型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并逐渐掌握略读和精读文章的方法,通过完成导学案中的阅读问题,锻炼并提高其略读和精读文章的能力。
5.开放性问题。导学案中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设置相关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与同学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使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辩证看待和接受他人对事物的看法,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合作中不断增强探索精神,提高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6.总结及课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及时根据学习目标自测,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有所收获。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元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对使用导学案的反馈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作出进一步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学案只包括以上八点内容,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添或删减某些内容,使其适合所教学生的总体情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改变了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保持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使教学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最后,由于导學案本身的特点,学生无论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先学后教,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合作中不断增强探索精神,提高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6):124-125.
[2]史淑霞,徐宝贵.学案导学法的课堂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56.
[3]王天平.学案导学:要求、条件、策略及局限[J].课程·教材·教法,2014(8):104-109.
[4]余宏亮,吴海涛.试论学案导学的失范与规范[J].中国教育学刊,2015(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