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体达用:小学书法教学临摹技巧新探
2023-06-20冒小阳
【摘 要】临摹是书法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北宋教育家胡瑗“明体达用”的教学主张启示一线教师:在书法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临摹的方法,拓展临摹的运用渠道,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在规范中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达到立德树人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书法教学;明体达用;临摹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8-0074-03
【作者简介】冒小阳,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如皋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如皋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临摹,是小学生书法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临摹看似枯燥无味,实则别有洞天。长期以来,学生读帖、临帖的习惯难以自觉形成,由于“法”束之高阁,所以“书”毫无章法。书法,往往容易成为自由发挥的“杂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引导学生认识临摹、自觉临摹,直至活用临摹呢?北宋教育家胡瑗的教学主张——“明体达用”或许能给书法教学带来启发。
“明体达用”中的“明”即明白、明智、明亮,“体”原义为儒家传统道德,“达”即洞达、抵达、实现,“用”原义为治事。“明体达用”即明白儒家之道,培养治世之才。如果我们将其借鉴到书法教学中来,即明晓“临摹”的规则之要,达成习书的艺术之美。
一、明临摹之体
什么是“临摹”?宋代黄伯思在《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中有云:“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搨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临之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由此可见,临摹其实是“临”和“摹”两个概念的统称。明晓概念之后,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书法的学生,可引导其借鉴优秀的传统方法,多运用“摹”的学习方式,比如仿影、描红、双钩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可以有“拐”可握,但还要“摹”得精准,即贴近原作的精髓。在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以后,学生要选用“临”的学习方法,注重读帖、临帖,逐渐养成观察细致、记忆在心、书写到位的行为习惯。
二、达习书之美
(一)学会临摹
如何让学生通过临摹,最终习得一手好字呢?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临摹观。
1.观察要细。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曰:“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要想把字临得精准,首先要学会读帖,学会仔细观察:观察笔画是如何起笔、如何收笔的,观察线条粗细的变化,观察范字结构的特点,观察字的整体布局等。学生仔细观察有所得后再临摹,就能做到眼中有规范,心中有图谱,从而落笔更精准。
一般来讲,教师习惯性地采用“先观察、再说说、师小结、生临写”的方法来进行书法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套路,不断尝试出新。例如,在执教苏教版《书法练习指导》三下《横钩》一课时,出示范字“官”后(如图1),教师可以适时引入“挑战自我”的游戏,让学生反复看“官”的笔画结构;在学生确认看清楚了以后,可遮住范字让学生默写;默写好以后,随意抽取学生的一份作业和范字进行比较,找出观察不到位、写得不够精准的地方;然后再观察、再默写。如此往复,直至学生写出相对精准的字为止。
2.落笔要准。如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做到精准临摹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临习方法。一是“线条”法。在临摹过程中,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找准相关笔画的位置。仍以“官”字的书写为例,许多学生在初次临写时,都会把竖画写得偏左,导致字形失真。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添加一条辅助线(如图1),然后比较辅助线和米字格中竖线的距离。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竖画的位置应在米字格接近中间的地方,而不是偏左。明确位置关系后,再次临写,学生就很容易临得精准了。二是“方块”法。清代笪重光在《书筏》中有云:“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指出了临摹要讲究空间分布。仍以“官”字的教学为例,临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官”一共有几个横画,再观察所有横画之间与白色方块是什么关系,最后总结出“布白相等”的临习方法。
3.临帖要背。在书法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对着范字临写时,写得非常精准、美观,而一旦脱离了范字自己书写,字形就会发生变化,更谈不上精准、美观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临摹的重要环节,即背临。对学生而言,范字没有固化进脑,其书写就会自由无度。
当然,背帖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教师关键要教会学生“背”什么,如何“背”。还以教学“官”字为例,在学生明白写好“官”的要点以后,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记住横钩的写法,并反复强调横钩的钩一定要向左钩才好看(如图1);接着,带领学生反复书空或观看动画演示,使其强化记忆,形成正确认知;然后通过教师范写或学生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记住整个字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提醒他们,在临摹的过程中,必须一边“摹”,一边记住字的笔法、结构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教会他们背形质、背气势等。此外,对于那些对书法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还要教会他们背神采、背节韵、背微趣、背通贯等。学生不仅要学会背帖,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会着重背,如此才能“出入规矩”和“挥洒自如”。
(二)活用临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灵活运用临摹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层面集字临摹。学生从临摹走向运用,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集字。《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在中年段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尝试集字练习的要求。苏教版《书法练习指导》在每一个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学习与运用”这一板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能力。集字练习应贯穿于中年段教学的始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集两个字到集四个字,甚至集齐一幅作品。在集齐一幅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集不全的情况,教师便可以把学生集不到的字拿出来,引导学生在全班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其提升创新能力。
2.多学科展示临摹。当前,课堂形式单一化、效果呈现片面化、评价方法程式化,仍是学校书法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办手抄报、出黑板报、开展班级或全校书法展览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学习书法的实践空间,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联动,丰富书法实践的内涵。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好胜,书法教学可与数学学科联动,开展书写阿拉伯数字的小竞赛。高年段的学生理解领悟的能力较强,书法教学则可以与音乐学科联动,开展“书法+音乐”的实践活动。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出示楷书、行书、草书三幅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爱的罗曼斯》《春节序曲》《渔舟唱晚》三首乐曲,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临摹不同书体的作品,分别希望配上怎样的曲子”。通过讨论,学生最终会明白,不同的书法作品包含着不同的节奏韵律,在临摹过程中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书法作品的节奏,定会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3.多维度赏析临摹。任何知识的汲取,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书法学习同样如此。书法课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临摹,还应不断尝试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因此,在书法课堂上,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要善于运用具体的赞美,让学得好、进步快的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讲授“名胜书迹”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气势磅礴、稳健苍浑的匾额书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再让学生尝试临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书法名家作品时,可以加入创作背景的介绍,如赏析《祭侄稿》时,让学生先了解作品形成前后的故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此,学生再次临摹时,对作品通篇所表现出的凝重峻涩、神采飞动的艺术特色,就容易形成深刻理解了。总之,书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新课标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书法课堂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及高雅的审美情趣,为塑造他们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志攀,黄亚庆.“明体达用”:面向生活与实践的传统文化教育[J].北京教育,2015(10):40-41.
[2]竇长春.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J].江苏教育,2019(77):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