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点”,完善认知结构
2023-06-20蒋新娅
蒋新娅
【摘 要】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概念本质,剥丝抽茧,聚焦知识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不断重组、优化认知结构,深刻理解概念内涵,促进思维生长。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数学学习才更有意义。
【关键词】概念教学 “关键点” 认知结构
分数的意义”具有抽象性、多维度和多元化的特点,是小学阶段分数学习的重点。苏教版数学教材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五年级下册又安排了“分数的意义”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扩展数的概念,重构数的体系,在思维上得到新的提升。概念之间环环相扣,纵横交错,螺旋上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立体模块。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较低,这就要求教师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将教学内容置于完整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清晰地理解概念、深刻地感悟本质、完整地厘清脉络。通过一次磨课经历,笔者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一、立足概念起始点,唤醒认知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旧知与经验是新知形成与产生的基础,但时间长了知识就会在大脑中处于一定的休眠状态。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在复习环节适时唤醒学生认知,这样自然的衔接,可以避免产生认知断层,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
三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分数的相关知识,对它已有初步认识。教师立足教学的起点,用谈话方式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顺利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把握概念生长点,抽象意义
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就是新知的源头活水,即生长点。教师应准确把握这一源头,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索,实现对新知的迁移。
三、紧扣概念联结点,厘清脉络
数学的各个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观照与梳理,把它与学生原有认知连接起来,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分数虽然抽象,但与整数、小数有密切关联,都是由基本单位累加得到的。教师紧扣这一知识的联结点,从整数、小数有计数单位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学生自然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分数单位是构成分数的基本单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抽象。形象的数轴图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直观感受到几个几分之一累加起来就是几分之几,认识到同分母分数之间的联系。动态的思维导图,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四、找准概念探究点,突破障碍
有的知识比较深,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这是需要着重探究的。如果将新旧知识的矛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在自主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突破理解的障碍。
五、发掘概念延伸点,拓展内涵
知识的延伸点是指后续学习中还将涉及的相关内容,往往与当前所学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是碎片化、单一的,应重视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力求体现整体性。
教师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不同層次理解概念。笔者没有局限于单课时教学,而是尝试把握单元整体结构,发掘分数意义的延伸点。分数的意义,不仅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联想练习,不仅拓展了分数的内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为下一课时教学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分之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概念本质,剥丝抽茧,聚焦知识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不断重组、优化认知结构,深刻理解概念内涵,促进思维生长。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数学学习才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汪科波.找准“生长点”促进概念形成——对“小数的意义”再认识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