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学活动的选择,提高数学课堂的智慧
2023-06-20华海红
华海红
【摘 要】数学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活动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智慧。
【关键词】教学活动 选择 课堂智慧
一、导入选择有趣味,学习有动力
数学教学中,导入新授知识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教师直接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有些教师直接揭示课题,有些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导入新授部分,还有些教师运用比赛、游戏等形式引入新授课。以游戏的形式引入新课,不仅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更能为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
如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笔者通过摸球游戏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激发他们学习“可能性”的兴趣。首先邀请4个男生、4个女生分别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最后比比男生、女生谁摸到的红球多。在摸球之前,笔者使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选出4名男生、4名女生,让摸球游戏更具神秘感,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选择性。接着,在摸球过程中为了公平起见,明确要求:不能偷看,摸完后将球举起,其他同学报出结果,教师记录;每次摸完球,把球放进袋子里,帮忙拿袋子的学生将袋子摇一摇再摸。最后,请这几个学生上讲台摸球,其他学生做裁判,教师将这几个学生摸球的情况记录在摸球情况统计表中。
由于课前教师装的男生袋子里是3个黄球和3个绿球,而女生袋子里是6个红球,很明显结果是女生胜利了。这时教师启发:男生不太服气,有什么问题呢?让学生猜测。学生一下子就猜到女生的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男生的袋子里没有装红球,装的是黄球和绿球。教师立即拿出球进行验证,果然是这样。
选择这个游戏导入新课,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很快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从中明白了游戏的公平性,很自然地引入可能性的学习。
二、操作选择直观化,课堂有吸引力
直观、生动的课堂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很多数学课堂中,教师都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得新知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探究“是不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一问题时,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比比哪组探究的方法多。通过比赛激励,学生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有些学生选择在草稿纸上画出几个任意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将三个内角相加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有些学生将准备的三角形撕下三个内角,将三个内角拼一拼,发现三个内角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平角,就是180°;还有些学生将准备的三角形折一折、拼一拼,他们先找到顶角所对的底边上的高,然后将三个角都翻折过来,使三个顶点与高的垂足重合,就发现正好得到了一个平角,从而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探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且通过实验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游戏方式,比赛着、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数学能力的发展,这是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企及的。
三、探究选择自主化,创新有活力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方法。现在很多课堂中,教师通常选择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并掌握方法。
如在“梯形的認识”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已学过的图形,用剪刀剪一刀,快速得到梯形。学生合作探究,选择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图形剪一剪,在这些图形中剪一刀可以有多种方法,学生在不断地选择中剪出一个梯形。在这个选择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一选、想一想、剪一剪等活动,把以前学习的知识与新知识紧密结合,从初步印象到具体概括梯形特征,探究层层递进,深入理解了梯形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探究活动,不是纯粹的思考,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真正体验活力课堂,让课堂教学有创新,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智慧。
在“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自主探究摸牌的环节,让学生在选择摸牌、小组合作中,通过实际体验,深刻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出示3张红桃、1张黑桃,让学生猜测摸到哪种牌的可能性大。
其次,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探究,深刻感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
出示探究规则:
(1)5人一组,组长负责把牌打乱、记录,其余同学轮流摸,共摸20次。
(2)把4张牌打乱顺序反扣在桌上,每次任意摸一张,摸后放回,把牌打乱后再继续摸。
(3)组长及时将每次摸到牌的花色记录在表格中。(打“√ ”)
(4)观察记录的数据,小组交流心得体会。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摸牌游戏中,初步感知摸到红桃和黑桃的次数不一样,接着观察实验数据,再次感知摸到红桃的可能性大。游戏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最后,改变各类牌的数量并提问,巩固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教师重新选择牌面——3张黑桃、1张红桃,直接问摸到谁的可能性大、摸到谁的可能性小;说说为什么变成黑桃的可能性大了;再次选择牌面——2张黑桃、1张梅花,问问为什么还是摸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在这个选择摸牌探究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实验、探究、体会的过程,深刻体会到了只要张数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张数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学生自己发现、独立探究、归纳概括,体会和运用了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练习选择有层次,学生长能力
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活动能促使数学课堂更加智慧,选择有层次地练习,更能为数学课堂带来好的效果,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如在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一课中,笔者选择了丰富又有层次的游戏练习,以此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知识,也为下一课“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本次练习设计运用希沃白板进行授课,使得数学课堂更加新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是判断游戏,男生、女生比一比所给出的等式的运算律是否正确,教师运用希沃白板中的游戏判断模式,让判断题变得更有趣味。在有趣的判断选择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判断能力,更巩固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运用,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其次是连一连游戏,判断所给出的等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律,教师请一个学生上台在屏幕上分一分、选一选,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连一连。通过连一连游戏练习,学生仔细观察“56+72+28=56+(72+28)”“46+54+67=67+(54+46)”这两个等式。教师相机提问:你更愿意算哪一边的算式?为什么?从而得到数学上经常用的“凑整”的方法,为下节课的简便计算埋下伏笔。
最后出示一组选择性练习:
(1)下面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①68+43=43+68( ) ②a+70+b=a+(70+b)( )③(7+32)+ 8=7+(8+32)( )
(2)选一选:下面算式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是( ),运用加法结合律的是( )。
①9+3=3+9 ②100-50-30=100-(50+30) ③10+(11+12)=(10+11)+12 ④3×2×4=3×(2×4) ⑤8×5= 5×8
(3)运用今天所学运算律完成下列算式。
①3+28+7=②55+9+45=③( )+( )+( )=
出示以上三组练习,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自己想完成的一组练习,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掌握的程度不同,有些学生掌握得好,完成了三组题;有些学生掌握得一般,只完成了前面两组题;个别学生只能完成较基础的练习。通过这样的分层选择性练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选择游戏练习巩固知识,运用游戏紧扣运算律的本质特点来判断,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在对比中更深层次地认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本质的不同,从而将知识内化。以上三组練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有利于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练习中,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摸奖转盘,然后说一说觉得“怎样设计比较合理”。再通过抽奖游戏,先让学生轮流到屏幕上抽奖。抽奖结束后,公布抽奖箱里设置了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鼓励奖、15个未中奖,让学生说一说每次抽奖是否能确定抽到什么奖。如果一直抽下去,你觉得抽到什么奖的可能性大,抽到什么奖的可能性小?能抽到特等奖吗?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生活中的可能性,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大转盘,再到抽奖游戏,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练习中设计大转盘,运用希沃白板中的克隆功能,把各种奖项进行克隆,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在屏幕上自由移动奖项,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性,后面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设置了各种奖项,让学生真实地进行抽奖,还原生活情景,感受生活中的抽奖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游戏中理解数学,提高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选择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和设计练习,让学生在丰富、多样、有趣、高效的学习中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使课堂学习更生动、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