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策略探究

2023-06-20王少群刘孝群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色彩教学美术教育小学

王少群 刘孝群

摘要:美术教育逐渐被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美术既是一种视觉艺术,又是一种情感艺术,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且美术作品色彩的变化也反映了作者情感的变化。在小学对学生开展色彩教学是美育的基础部分,能够培养学生通过色彩变化表达美术情感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对提高学生色彩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促进作用,阐述了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6大策略。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色彩教学

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们有较强的塑造性,该阶段是他们的启蒙阶段,同时是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色彩感知很好,能够大胆用色,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敢用色,思维被禁锢了,只想着色彩本身的颜色。因此急需要对学生开展科学的色彩教学,利用色彩教学活动去弥补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大脑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对五颜六色的色彩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色彩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增强主观能动性。

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欠缺对美术的深度认知,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在色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好,对于较强色彩的分辨能力比较差。针对这样的情况,急需美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色彩教学,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去增强学生对于不同色彩的认知,初步引导学生去感悟美术内涵所在。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

在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色彩认知基础之后,小学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利用科学的色彩教学方式,有效增强他们对于不同色彩的观察与辨析能力,对色彩拥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相关的色彩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不同事物的不同色彩,促使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进而增强对美术的鉴赏能力。

(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情感的发生是因为人看到色彩时所产生的现象和心理感应,不同的色彩能够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不同的情感。色彩是绘画的灵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日常生活开展色彩教学

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色彩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生活处处布满色彩,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感知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色彩。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美术课程应当要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促使美术教育发挥出增强学生日常生活品质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掌握在生活中合理应用美术技巧的能力。生活处处布满色彩,如我国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所贴的春联以及灯笼等,都是美术色彩教学的素材来源。生活中充满着色彩的装饰、搭配和教育功能,如我们服饰上的一些色彩搭配、室内装饰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的角度,有效挖掘存在于我们生活周边的色彩资源,将其合理地应用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并鼓励学生们大胆观察与探索生活中常见的色彩,发挥大脑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色彩进行再次加工与创造。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生活中的暖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们要随意准备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暖色物品,带到课堂中向大家讲一讲自己为什么要带这件物品;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色彩教学过程中,让课堂中穿着红色、橙色以及黄色衣服的学生站起来,引导学生判断他们衣服的颜色是不是属于暖色系列。在生活化、有趣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理解暖色知识,激发学生们对美术色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使其积极地参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在丰富的色彩中发散自身的思維。除此之外,教师针对一些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暖色,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加深学生的大脑认知。这样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就不会欠缺灵感了。

(二)基于文化情境开展色彩教学

在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中美育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小的,美术是人们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美术的身影随处可见。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从文化的角度学习美术知识,在文化情境的创设中加深自身对于色彩的认知与了解,使其在学习中了解我国文化的内涵所在,促使单调的美术教学活动转变为文化情境教学。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学画农民画》主要表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借助劳动场景、农民生活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此时画中的着色大胆、亮眼,以红、黄等暖色系为主色调,表达的情感也是积极向上的。同时,还会通过冷暖色的对比拉开距离感,以冷色对比突出农民的勤劳及对生活的努力付出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文化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颜色对比当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另外,在《学画农民画》的教学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内心较为单纯,对于纯语言模式的教学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农民画的深层内涵没有办法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颜色鲜明、视觉冲击较强的视频或图片,促使学生感受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以此加深学生对农民画色彩的理解。

(三)融入游戏开展色彩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色彩理论知识讲解感到比较枯燥,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抛去理论层面,色彩本身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游戏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课堂教学中。虽然说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高效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小学生们也比较喜欢,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科学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将课堂注意力只放在玩上,而忽视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如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让色彩动起来》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色彩强烈的动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色彩游戏。在游戏环节中,教师利用视频播放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场景,让学生跟着蝴蝶的飞行争相说出蝴蝶颜色和背景色的差异,感受蝴蝶与环境颜色的对比和变化。当黄蝴蝶突然停在黄色的花朵中时,教师快速切换画面,让学生辨一辨蝴蝶停在了哪朵花上,等学生说完结果后,教师再点击继续播放,以验证学生所说是否正确。如此,在辨色游戏中,让学生看到颜色的动静交替,在对比中形成对色彩变化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四)通过自然写生开展色彩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关注,教师也要以积极丰富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注中养成关爱生命、呵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大自然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美术学科也是如此,依托于大自然而发展。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色彩,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环节,教师要重视自然写生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与自然产生接触,亲自感受自然风光、感受自然色彩的变化。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教学中,教师利用室外色彩绘画的资源,组织学生将课堂搬至室外自然环境中,开展户外写生活动。在户外创作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边环境,感受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比如当一个身着白色服装的学生站立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写生时,身上衣服的部分阴影就会逐渐呈现淡淡的绿色;如果是站在大太阳底下,则服装上的阴影部分自然就会逐渐呈现一种微弱的黄色等。大自然环境中充满了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各种颜色,如茂密的草丛中点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等。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体验自然界的色彩变化,感受光影与色彩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们感知色彩与观察色彩的能力。总之,教师在美术课堂开展色彩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思维打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们走入自然中,开阔视野,有效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

(五)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运用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色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因此,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亲身操作实践的平台,利用丰富的美术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色彩。教师还需要遵循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情,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们对于色彩合理运用的空间,使其形成优良的艺术情操。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艳丽的大公鸡》教学中,为了能够加强学生们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巩固冷暖色知识,促使学生敢于大胆运用冷暖色对比创作色彩艳丽、姿态生动的大公鸡形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我的公鸡我做主”美术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采取冷暖色对比的方法将艳丽的大公鸡画出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们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色彩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美术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借助其展示作品、对比色彩。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直观地为学生展示色彩多样化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色彩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美术上册《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中,若是老师单纯地利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很难帮助学生认识邻近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画画软件,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认识邻近色,为学生呈现色彩渐变的过程,从而在电子绘画中激发学生进行色彩创造的愿望。

三、结语

对学生开展色彩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色彩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审美素质。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色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学生们学习色彩理论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对色彩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推动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各种色彩的使用、变化情况,让学生通过色彩变化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美术环境中掌握色彩知识和运用技巧,从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学会品味色彩的神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波.以创造力培养为基础的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13-115.

[2]陆艳霞.基于小学美术教学视域下色彩教学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76.

[3]唐颖.用色彩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浅谈色彩教学对儿童审美素养的建构[J].幼儿美术,2021(5):2-6.

[4]唐东红.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9):1-2.

[5]张姝.在色彩的国度穿梭——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187-188.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色彩教学美术教育小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