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价值探究

2023-06-20宋红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传承与发展教科研

宋红玲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衔接教学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JG21066。

摘要: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价值探究对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价值在于提示教师不能忽视文言文的衔接教学,提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能力,提高中小学生文言文的核心素养,提高学校教科研和教学的统筹管理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衔接教学 教学能力 核心素养 教科研 统筹管理能力 传承与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一至九年级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都体现了语文新课程的整体性与阶段性。四个学段相互联系,呈螺旋式上升。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价值探究,对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提示教师不能忽视文言文的衔接教学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这一部分中,提出了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涉及文言文教学相关内容;在第二、三学段中,要求学生会朗读和背诵一定量的优秀古诗文,且在诵读中领悟诗文大意、体验诗文所表达的情感;尤其在第四学段中,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且要求能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以及工具书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积累一些文言文知识,进而能够运用文言文知识去解决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古文的审美品位。由此可见,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内容相应加深且文言文学习能力也必须相应提高。前一段的学习是后一段学习的基础,老师为了更高效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必须认真完成每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为了下一学段文言文教学任务有效完成,教师必须侧重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

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教学重点与难点放在二、三学段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工作上。例如,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就必须注意文言文教学目标与内容上的衔接;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的衔接;文言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文言文教学评价上的衔接;文言文试题难易的衔接;等等。总之,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价值在于提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每个学段教学,同时也不能忽略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工作。

二、提升教师学文言文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的展开,教师们必须从义务教学阶段的整体层面去思考,统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教师首先重新认识文言文衔接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更加重视文言文教学工作。接着,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会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在衔接过程中的不足,更深入地反思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自己文言文教学水平以及提高文言文课堂效率。随着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慢慢地对整个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能够根据相邻学段之间的教学要求,及时改进自己现阶段文言文教学衔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这个沉浸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精益求精,补缺补差,围绕着衔接中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优化教学,衔接教学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时,课程开始时,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四年级学习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并提示学生在初中阶段他们还会学习《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些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当这些同学到了七年级,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这两篇文言文时,问学生可否记得小学阶段学习过《世说新语》的文章,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小学老师讲过的话,以及小学阶段学习这两篇课文的内容以及《世说新语》特点。这种教学内容层面的迁移与衔接会在不动声色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同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地打磨自己文言文衔接教学过程,反复补充与修改教学设计中衔接的内容与方法,形成优秀的文言文衔接教学案例。

三、培养学生文言文核心素养

学生既是课程的主人,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主体,所以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开展,这一点教师必须清楚。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从整体层面规划统筹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而提高学生文言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核心素养,目前笔者没有找到相关学者对“文言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来理解它,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的系统学习,逐渐获得阅读、鉴赏文言文的文学素养和能力,进而形成一种语文素养。

文言文素养的提高从表面上看,是指学生积累的文言文重点词汇的数量增加,背誦的篇目数量与篇幅增加。例如,新课标要求优秀诗文的背诵从第二学段的50篇(段)逐渐增长到第四学段的80篇(段);文言文素养提高从深层来看,是指学生文言文语感与审美品位的提高。例如,新课标也谈到了对不同学段的文言文教学进行评价时应该关注的侧重点,“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新课标可以解读为:在小学阶段,我们对文言文教学进行评价时,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文本的细致阅读上,侧重考查学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以及语言进行整体感知,此时评价要求更多地指向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浅易理解;在初中阶段,我们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初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要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以及学生对文言文所承载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理解与感悟。那么,学生在从小学到初中文言文学习内容层次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文言文个性化鉴赏水平也自然随之不断提高。

从语文的核心素养角度理解文言文素养为文言文教学视角下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主要体现为学生积极构建文言文积累与运用的实践活动,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知识去解决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维品质,以及学生体验文言文的情感、感悟文本作者态度、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衔接指导,不仅能获得大量文言文知识与阅读文言文能力,而且深刻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核心素养。

四、提高学校教科研和教学统筹管理能力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的统筹管理能力。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组隶属于学校教研处,教研处又分为小学教研处和中学教研处。中学语文组隶属于中学教研处,小学语文组隶属于小学教研处。平时的教研活动都是以各自的中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为核心,每个年级又分设年级教研组长。自从中小学语文组合力申请市级课题后,中小学语文每周进行合力教研,以教研组为核心,以年级备课组为主力,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人员,形成线性教研。这样学校的语文教师人人参与备课、上课,总结反思,文言文教研活动从点到面全员覆盖,好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教学案例通过中小学文言文教研活动脱颖而出,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规避。随着衔接教学活动的展开,各学段老师的交流逐步加深,交流范围逐步扩大,激活了语文教师队伍。

九年一贯制学校还可以发挥自己独有的学制优势,在各年级教研组常规听评课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学期或者学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语文教师文言文优质课展评活动,邀请市区内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就如何上好文言文来进行展示与探讨,为本地区的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交流机会,使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能够欣赏到优秀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是怎样组织教学的。通过参与文言文优质课展评活动,各个年级的老师不仅对自己所任教学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与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对相邻学段的文言文教学也能够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形成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构建体系。

无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还是非九年一贯制学校,都应该在提供充足的中小学教师交流机会的基础上,积极地举办文言文优质课展评活动,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文言文衔接教学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不但提高了整个学校的教科研能力,而且增强了学校的统筹管理能力。

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国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的社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青少年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面貌,感悟古代仁人志士寄托在字里行间的哲思与理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例如,《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所传达的优秀家风——家庭内部的相互切磋学习,亲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氛围等,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有五年级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孩子们仔细观察的重要性,生活中要善于思考,要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就可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入健康的养料。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也使得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文言文教学这一传承优秀文化的渠道。《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文言文的丰富内涵,进而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而且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表明新课标对衔接教学的重视。这提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各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工作,要从整体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虽然已经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进行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衔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衔接现状,并积极探求解决策略。

语文新课标强调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新课标的视角下,文言文教学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学校成为重要阵地,学生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为了促进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教师在熟悉和梳理小学和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需要浏览和阅读大量的课外文言文,包括同一作者的另外一篇文言文,包括不同作者同题材的文言文等。可以与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或者群文阅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把大量的优秀文言文带到学生面前,一起欣赏和学习,师生共同在诵读中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前世和今生,与历史对话,以史为镜反思自己,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中的养料。在衔接教学推进中,师生一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知识的魅力;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洗礼下,师生共同提高文言文审美鉴赏能力,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弘扬出去、发展下去。

总之,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探究的路还很长,更多的文言文教学衔接价值等着我们去挖掘。我们通过对文言文衔接教学价值的研究来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7-05-08(2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传承与发展教科研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爱是一种恒久的修炼——一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科研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