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相关研究
2023-06-20郑晓宏
郑晓宏
摘 要:红色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价值。文章基于此,首先解读了红色革命文物的内涵,分析了红色革命文物的类型,并归纳了红色革命文物的三点特征,继而从延长红色革命文物生命、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助力红色革命教育三个维度总结了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例,探讨了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策略,如以文物的搜集整理为前提、以文物的修复完善为重点、以文物的数字化开发为关键、以文物的多元利用为方向,最后提出了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红军东征纪念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09
0 引言
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伟大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色革命文化,而红色革命文物则是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①,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
1 红色革命文物概述
1.1 红色革命文物的内涵
根据《辞海》的解释,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红色革命文物是文物的一大类型,文物是红色革命文物的属性,红色革命则是红色革命文物的限定范围②。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以红色为本党的象征,如红军、红旗等。从革命的角度而言,革命文物形成于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中,“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③。基于此,本文将红色革命文物解读为: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反映红色革命历史、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等多重价值的文物。
1.2 红色革命文物的类型
红色革命文物属于主题文物的范畴,是一类具有红色革命内涵的文物的统称。红色革命文物包括多种类型,并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红色革命文物的分类表现也不尽相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红色革命文物分为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类。从宏观的角度看,红色革命文物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主要有战争遗物、革命军旧物、名人旧物以及纸质文书、票据等,多收藏于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中,如红军东征纪念馆中收藏的大瓷碗、羊皮浮筒、军号等。第二类为不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不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主要有战役遗址、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烈士墓等,如山西省石楼县的红军东征渡河旧址、晋西会议旧址、毛泽东居住处等。
1.3 红色革命文物的特征
红色革命文物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时代性。红色革命文物形成于特定时代,鲜明的时代性是红色革命文物的基本属性。并且,革命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红色革命文物的时代特征也有所差别。二是地域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是全国性革命,各地区均在党的领导下参与红色革命,相应的,红色革命文物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如石楼县作为红军东征抗日的出发点,有大量反映红军东征的红色革命文物。三是价值性。红色革命文物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如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等,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红色革命文物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
2 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意义
2.1 延长红色革命文物生命
红色革命文物形成于红色革命时代,短则数十年的历史,长则上百年的历史。在时间的洗礼下,不少红色革命文物出现了破损,甚至面临毁坏、消亡的风险。以名人故居为例,作为不可移动红色革命文物,塌陷、倾斜、墙体剥落、内部装饰掉落等是其常见的问题。修复工作是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基本工作,专家会从名人故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整体性的修复方案,在尽量保持名人故居原貌的基础上,以整体加固的方式解决塌陷、倾斜的问题,再通过局部调整,如修补坑洼地面、处理有渗漏问题的瓦片、对木构件进行油漆补刷等,使名人故居恢复本来的面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红色革命文物破损、毁坏的现象,延长红色革命文物生命,从而为红色革命文物多重价值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传承红色革命文化
红色革命文化已经深深熔铸到中华文化中,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然而,当前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红色革命文化孕育于红色革命历史中,红色革命历史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红色革命历史的人越来越少,青少年群体则对红色革命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使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面临受众窄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密切,西方文化大举侵入我国,并在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存空间。红色革命文物是红色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红色革命文化的载体④,红色革命文物保护能够以有形的文物保护实现无形的文物传承目标,使红色革命文物代代赓续。
2.3 助力红色革命教育
红色革命教育兼有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多重作用。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社会主義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教育价值是红色革命文物的重要价值,以红军东征纪念馆收藏的大瓷碗为例,1936年3月,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住在灵石县西庄村的王金柱家中,曾向王家借了一斗小麦、一桶酸菜,并不小心打碎了王家一个粗碗。临走时,红军战士不仅还了一斗多麦子和一桶盐,更赔偿了王家一个细瓷碗。大瓷碗背后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东征红军严明的纪律,也展现了红军与当地人民的深情厚谊。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为红色革命文物在红色革命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并且与理论教育相比,依托真实文物的故事教育更能点燃受众的学习热情,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3 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策略
3.1 以文物的搜集整理为前提
红色革命文物散落于各个地方,一些红色革命文物已经被搜集起来,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还有大量的红色革命文物尚未得到搜集,面临毁坏、消亡的风险。以红军东征文物为例,以反映红军东征事迹为主题的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馆已搜集到各类文物以及图片资料1200余件,为红军东征历史的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进一步做好相关文物的搜集整理:首先,开展文物普查。组织党史专家学者以及纪念馆工作人员深入红军东征的途经地带,开展细致的普查工作,充分发掘散落民间的文物,以鼓励捐献、购买等多种方式将文物搜藏到纪念馆中。以晋西会议时毛主席送给房东的一件带铁扣的公文包为例,征集人员围绕这个公文包和东征时召开的晋西会议的历史事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文物持有人张希良老人的数次访谈,不仅明晰了该文物的流传经过,还收集到了有关珍贵史料。在对访谈记录做了考证、补充和整理后,再经文物持有人签字确认,针对这件文物专门编排了口述史采集,这份翔实的资料便随着文物一起正式入藏并展出。其次,拓展搜集范围。除实体文物外,诸如老照片、文献资料、标语、行军路线图以及艺术作品等能够反映红军东征的内容,也应纳入文物搜集的范围,使文物的形态更加多样。最后,加强文物整理。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物进行整理,并根据文物的等级、形态、价值等,出台针对性的文物保护方案,提升文物保护效果。
3.2 以文物的修复完善为重点
多数红色革命文物存在破损、毁坏的问题,这给红色革命历史的传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做好文物修復就成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重点。纸质文物是红军东征纪念馆红色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公文、票据、信件等多个类别。纸质文物的保存难度较大,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纸质文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如污渍、霉斑、蜡油痕,要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例如,在霉斑处理中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涂抹法,修复人员用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毛笔涂抹霉斑处,待药液从紫红色转变为茶色后,再用草酸溶液中和高锰酸钾溶液,从而起到去除霉斑的作用⑤。霉斑处理中要注意化学溶液对纸张的腐蚀性。又如,在蜡油痕的处理中,甲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修复人员可将有蜡油痕的纸张扣放在吸油纸上,再用蘸有甲苯的棉球在纸张背面轻轻擦拭,这样可以将纸张上的蜡油溶解,使其附着在吸油纸上,从而起到除油的效果。
3.3 以文物的数字化开发为关键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传统的保护措施相比,数字化不仅可以创新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路径,也为红色革命文物的多重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红军东征纪念馆而言,要将数字化开发作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关键。首先,推进红色革命文物数字化。数字化指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将现实世界中复杂多变的信息、数据、知识转变为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再将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形成可识别、可存储、可计算的数字、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对数字、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分析与应用⑥。要借助扫描、录入、拍摄等方法将实物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不断丰富纪念馆红色革命文物数字资源的总量。以上文提及的大瓷碗为例,纪念馆工作人员按器物近景三维采集步骤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点云数据,由于瓷器本体反光度较高,为了更好地获取其更真实的纹理,将在柔光装置条件下拍摄的照片作为模型的纹理,从而真实地再现了器物表面纹理信息。为获取1936年红军赔偿灵石县王金柱的大瓷碗的完整三维信息,需要对模型进行10次扫描,分别为侧面8次,顶部和底部各1次。两次相邻扫描的模型间需要一定的信息重叠,以便进行模型的拼接操作。扫描得到各个侧面的模型之后,需要对侧面模型进行拼合和完善处理。软件在进行模型拼接时,需要在两个待拼接模型上手动标定3~6对参考点,根据这些参考点进行模型的校准拼接。软件提供了模型编辑的基本操作,如补洞、平滑等操作。
3.4 以文物的多元利用为方向
对红色革命文物而言,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文物保护是文物利用的前提,只有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文物才具备利用的条件。文物利用是推动文物保护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因为文物利用能够实现文物价值,强化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在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中,要以文物的多元利用为方向。比如,红色革命文物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近年来,红军东征纪念馆在文化系列节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儿童节、残疾人日、教师节等时间节点自主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同时,拍摄制作了介绍红军东征纪念馆的专题片,在其他电视片中对红军东征纪念馆也有重点介绍,在省、市等各级电视台多有播放。报刊宣传覆盖省、市各级单位,形成一个广泛的宣传网络。又如,红色革命文物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将红色革命文物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以文物进课堂以及研学旅行等方式,增强红色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发挥红色革命文物立德树人的作用⑦。此外,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也为红色革命文物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红色革命文物既是文化资源,也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深刻认识到红色革命文物的旅游价值,以专题展览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参观、了解红色革命文物,凸显红色革命文物的经济效益。
4 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保障措施
4.1 拓展资金来源,形成优渥的物质条件
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无论是红色革命文物的搜集整理,还是红色革命文物的修复完善,均需要充足的资金。红军东征纪念馆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随着文物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文物利用的日益多元化,有限的财政资金越来越难以满足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需求。因此,要拓展资金来源,形成优渥的物质条件。比如,依托红色革命文物开展文创设计。文创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文创产业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而言,文创产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用需求,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需求。以纪念馆数量丰富的红色革命文物为资源,设计具有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的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的销售拓展资金来源。
4.2 创新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红色革命文物保护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仅靠专业性的公共文化机构难以很好地实现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目标,因此要通过宣传工作增强社会民众的红色革命文物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社会氛围。首先,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利用县委机关报、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等开展红色革命文物宣传工作⑧。其次,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孕育了一批具有海量用户基数的新媒体平台,应深刻认识到新媒体的地位、价值,构建红色革命文物宣传的新媒体矩阵。
4.3 加强人才培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高素质人才是红色革命文物保護的关键因素。对此,要深入实施人才战略,以人才战略提升红色革命文物保护能力。从工作岗位的角度来看,红色革命文物保护人才主要有三类:文物修复人才、文物运营人才、文物推广人才。不同类型人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有很大的差别,要构建人才分类培训模式,使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另外,还要丰富人才培训机会。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推动人才培训从岗前培训向岗中培训、轮岗培训、转岗培训发展,打造覆盖人才职业生涯的全流程培训体系,丰富人才培训机会,使各类人才均能在工作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切实提升他们的文物保护能力。
5 结语
保护红色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必然要求,要深刻认识到红色革命文物的价值,从文物的搜集整理、文物的修复完善、文物的数字化开发、文物的多元利用四个维度采取好措施,并以资金保障、宣传保障、人才保障为要点,构建红色革命文物保护的保障机制。
注释
①新华社.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3-30)[2022-08-30].http://www.gov.cn/xinwen/2021-03/30/content_5596770.htm.
②王淳天.红色文物阐释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20.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S].2017-11-04.
④沈旸,陈凯,相睿,等.革命文物的“事件性”属性及其保护利用的“事件途径”[J].中国文化遗产,2021(6):17-26.
⑤张娟.酸化糟朽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⑥杜文娟.浅谈文物数字化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3):102-104.
⑦曾路.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19.
⑧李晓梅.岳西县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