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常庄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2023-06-20张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南阳市

摘 要:1989年11月—1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座古墓葬。该墓为汉代画像石墓,虽经盗掘破坏,但仍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品。随葬器物共计111件,主要为陶器,组合较为完整,此外还出有铜镜、铜钱、绿松石珠等,年代为新莽至东汉初期,为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南阳市;画像石墓;新莽至东汉初期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42

1989年11月,南阳市卧龙区白河镇(原卧龙乡)常庄村村民在窑场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于11月21日至12月2日对该墓进行了清理,编号1989NCM1。该墓葬在被窑场工人发现后,即被经常在这里活动的盗墓分子得知,他们雇用当地村民进行盗掘。被盗器物有陶钵1件,绿松石玉珠数枚,小泉直一铜钱数枚,铜镜1面,均被当地村民收藏,后上交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M1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白河镇常庄村大梁庄小组西南约300米的窑场内,西北距白河约500米(图1),该处地势较高,是汉代墓葬较集中的区域,附近不远处发现过画像石墓及壁画墓等墓葬(这些墓葬破坏严重,资料均未发表)。

1 墓葬形制

该墓位于常庄窑场西南角,坐东朝西,方向294度。墓葬平面呈长方形,为砖石混合结构,由墓道、墓门、三前室、主室门及三主室组成。东西总长10.94米,南北宽4.42米。墓室主体为砖结构,券顶、封门、墙体、铺地均用小条砖构筑。砖分两种:一种为长方形小青砖,长0.32米,宽0.16米,厚0.05米;另一种为楔形砖,长0.32米,宽0.16米,厚0.05~0.075米,这种砖主要用于券顶的垒砌。石料主要用于门楣、门柱、门扉、过梁等部位(图2)。

墓道:位于墓室的西部,近长方形斜坡状墓道。东西长6米,宽约2.7米,坡度20度。

墓门:砖石混合结构。北、中两墓门为石结构,由两门楣、三门柱、三垫石组成并列两个墓门,墓门无门扉,均用小砖二顺一丁垒砌封堵。而南墓门仅用砖封堵。北门高1.25米,宽1.04米;中门高1.25米,宽0.94米。北门楣长1.49米,宽0.40米,厚0.32米;中门楣长1.54米,宽0.40米,厚0.32米。三门柱大小相同,均高1.25米,宽0.30米,厚0.30米。另外,在门楣上垒砌一堵女儿墙,从下往上为5排平砖错缝、一丁三顺、一丁二顺垒砌,高0.88米(图3)。

前室: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长1.8米,南北宽4.42米,高2.28米。由过梁和梁柱把前室分成北、中、南三室,并在过梁下正中间用小砖砌成的方柱来支撑,以乘托前室三并列券顶之间的相接部位,并在砖柱下垫有垫石。墙高1.62米,为三顺一丁垒砌,券顶高0.66米,用楔形砖并列砌成三个拱形券顶,券顶与三主室的券顶相通,为同一方向。前室底比主室底低0.25米,铺地砖为竖排错缝平铺(图4)。

主室墓门:位于前室和主室之间,由两门楣、三门柱、两门槛石及四扇门扉组成并列的北、中室两个墓门,而南后室无门。北门高1.55米,宽1.04米;中门高1.55米,宽1.05米。北门楣长1.54米,宽0.35米,厚0.26米;中门楣长1.4米,宽0.34米,厚0.27米。三门柱高和宽尺寸相同,高均为1.55米,宽0.30米,北门柱厚0.30米,中门柱和南门柱厚0.28米。四门扉尺寸相同,均高1.54米,宽0.51米,厚0.05米。北门槛石长1.04米,宽0.23米,厚0.10米;中门槛石长1.10米,宽0.23米,厚0.10米;南门槛石长1.08米,宽0.25米,厚0.10米。

主室:平面成长方形,长2.50米,宽4.42米。在主室中部筑有两隔墙,将主室分为北、中、南三室。隔墙宽0.32米,平砖错缝垒砌。北主室内宽1.04米,中主室和南主室内宽均为1.08米。墙高1.38米,三顺一丁垒砌,券顶高0.66米,与三前室券顶相通。后室底比前室底高0.25米,地砖竖排错缝平铺(图5)。

2 出土器物

该画像石墓随葬品丰富,器物组合较完整,主要放置在南主室。随葬器物除陶器外,还有铜器、料器等,共计111件(套)。北前室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1件、陶钵1件、铜钱及绿松石珠数枚;中前室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圈厕1件、陶井1件等;南前室出土的随葬品有钵、盆、方盒、壶、狗、鸭、鸡、猪、仓盖等;南主室出土的随葬品有奁、仓、仓盖、鼎、盆、方盒、博山炉盖、罐、钵、汲水小罐、灶(含釜、甑、盆)等。

陶器计35件(套),均为泥质灰陶。灰陶火候较高,陶质较好。陶器制法分轮制、模制和手制三种。主要器型有鼎、盒、壶、奁、方盒、罐、瓮、盆、钵、仓、灶、井、磨、圈厕、鸡、鸭、狗等。

鼎 1件(M1∶6)。鼎身子母口,圓唇。腹部较深,上腹外鼓较甚,下腹斜收,平底。上腹部饰两周凹弦纹。两侧有对称的长方形附耳,顶端向外折出明显。口径17.6厘米,腹径24.8厘米,底径12厘米,高18厘米(图6∶1、图7)。

盒 2件。标本M1∶31,盒身子母口,折腹,腹部较深,平底。腹部饰凹弦纹一周。口径17.4厘米,最大腹径24厘米,底径12.4厘米,高15.4厘米(图6∶2、图8)。

壶 1件(M1∶40)。方唇,盘口较大,束颈,斜肩,鼓腹,圜底,圈足。肩部饰三周弦纹,且有两对称的铺首衔环,环中有一朱雀。口径19厘米,腹径36厘米,底径19厘米,高43厘米(图6∶3)。

奁 3件。形制、大小相同,1件仅残存奁体。由奁盖和奁体两部分组成。盖体均大,盖与奁体长度相近,盖体相合空隙小。奁体尖唇,直筒腹,平底微内凹。奁盖为弧顶,直壁,方唇。标本M1∶22,奁盖直径20.8厘米、高20.4厘米,奁体直径18.5厘米、高17.8厘米,通高22.5厘米(图6∶4、图9)。

方盒 2件。形制及大小相同。由盒盖和盒体两部分组成。盒体系长方体,方唇,直壁,平底,底部四角各有一乳钉状小矮足。盒盖长方体,深腹,几乎将盒体完全罩住,盝顶,斜坡顶底部微微折出,与四壁间形成一个极窄的台面,顶四角各有一小乳钉,顶面略隆起,顶低于四面斜坡顶端。标本M1∶39,盒盖长51.5厘米、宽19厘米、高18.4厘米,盒体长48厘米、宽15.5厘米、高18厘米,通高22.5厘米(图6∶5、图10)。

瓮 1件(M1∶32)。器型较大。矮领,圆唇,圆肩,斜鼓腹微弧,平底微内凹。肩部、肩腹相交处、上腹部各一周凸箍,箍面竖条纹间以斜方格纹。口径19.5厘米,最大腹径35.5厘米,底径20厘米,高28.5厘米(图6∶7)。

罐 6件。形制及大小相同。标本M1∶20,折沿略下仰,较宽较厚,方唇。沿面有两道凹弦纹,束径,溜肩,斜腹,平底。肩部刮槽宽深,刮痕下部形成一道折棱。口径9厘米,最大腹径14厘米,底径7厘米,高13.2厘米(图6∶6)。

盆 2件。形制及大小相同。标本M1∶7,平折沿,方唇,唇面内凹。斜弧腹,小平底。腹部饰两周凹弦纹。口径23.6厘米,底径8厘米,高10.2厘米(图6∶8)。

钵 7件。形制及大小相同。标本M1∶35,微敛口,圆唇,斜腹较浅,平底。口径10厘米,底径5.5厘米,高4厘米(图6∶9)。

倉 3套。形制相同,大小略有不同。标本M1∶9,仓身敛口,圆唇,折肩,斜腹,平底,下有三小锥状足。肩腹相交处和腹部有三周弦纹,近底部有圆孔以象征仓门。博山炉式盖微折沿,隆顶,盖面模印三层简化的纹饰和动物、树木等图案。盖口径9.6厘米、高5.8厘米,仓口径7.5厘米、底径18.2厘米、高33厘米,通高38.6厘米(图11∶2)。

灶 1件(M1∶29)。长方体。灶面两火眼,前后有挡火墙。灶前有弧顶火门,火门一端灶面有弧形挡墙,相对一端有弧形凹角长方形挡墙。前挡火墙正面摸印一阙。后挡墙其正中有烟囱。靠前一火眼放一釜(M1∶28),釜上置一甑(M1∶27),另一火眼上放一盆(M1∶26),盆上覆一盆(M1∶52)。灶身长36厘米,宽15.3厘米,高20.4厘米。釜口径5.2厘米,腹径8.2厘米,底径4.6厘米,高4.2厘米;甑口径11厘米,底径5厘米,高4.7厘米;小盆(M1∶52)口径10.8厘米,底径4.8厘米,高4.9厘米;小盆(M1∶26)口径7.3厘米,底径3厘米,高4.2厘米(图11∶3)。

井 1件(M1∶48)。宽平折沿,斜方唇。弧腹,平底微内凹。腹部有一周凹弦纹。伴出2件小汲水罐(M1∶24、M1∶25),敞口,束颈,鼓腹,平底。井口径17厘米,最大腹径17厘米,底径14.4厘米,高14.5厘米(图11∶4)。

磨 1件(M1∶33)。由磨盘、下扇、上扇三部分组成,均为圆形。盘敞口,斜壁,平底。下扇直壁,弧顶。上扇方唇,底面内凹与下扇的弧顶配合。顶面有圆槽,圆槽中间有一道横梁,圆槽底部横梁两侧各有一磨眼。磨上扇边缘有一卧兽耳。盘径18.9厘米、通高9.6厘米(图11∶6)。

圈厕 1件(M1∶47)。平面呈长方形。前部为猪圈,后部为厕所,厕所为悬山式两面坡顶,屋顶成沟槽凸起如瓦垄状。屋顶正中设一望亭,望亭前开一方形望孔,望孔高3.3厘米、宽3厘米。望亭顶上为四阿式房顶,上部摸印出瓦垄。圈厕长42厘米、宽34厘米、通高46厘米(图11∶5,图12)。在圈厕底部有刀削棱痕。圈内有一猪(M1∶45),立姿,体态较肥。长13.2厘米、高7厘米(图11∶7)。

鸡 1件(M1∶43)。矮冠较小,昂首翘尾,卧姿。体长10.5厘米、高6厘米(图11∶8、图13)。

鸭 2件。标本M1∶42,立姿。低圆空足。头部较小,短尾。体态较肥。体长10.5厘米、高6厘米(图11∶9、图14)。

狗 1件(M1∶41)。个体大,卧姿,头朝向其身躯的左侧。竖耳,昂首长啸,瞠目,张嘴,呈发怒状。体长36厘米、高38厘米(图11∶1、图15)。

铜器计41件,铜镜1面,另有铜钱40枚。

铜镜 1面(M1∶30)。四神规矩镜。半球纽,圆纽座,纽座外围一周带状纹饰,内填以八乳钉,间以卷云纹装饰,带状纹饰外等距饰四花瓣,再外为三圈弦纹围合的方框,框外四边正中各饰一个“T”形纹,每一“T”形纹两侧各有一柿蒂纹,与“T”形纹相对的一侧饰四“L”形纹,方框四角相对的一侧各饰一“V”形纹,间以四神填充,其外为一周铭文带,铭文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取(?)之为镜□□明□□□而□□□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再外为一周竖线纹带和一周锯齿纹,锯齿纹外为一周卷云纹带,间饰两龙纹,卷缘。直径18.5厘米,缘厚0.4厘米(图16∶1、图17)。

大泉五十 20枚。圆形方穿。标本M1∶50-1,直径2.8厘米,穿径0.8厘米(图16∶2);标本M1∶50-2,直径2.1厘米,穿径1厘米(图16∶3)。

小泉直一 20枚。圆形方穿。标本M1∶50-21、M1∶50-22,直径1.5厘米,穿径0.4厘米(图16∶4、图16∶5)。

料器,仅见绿松石珠35枚,出土时已破碎。

3 画像石

该画像石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共用石料24块,用于墓门的门柱3块、门楣2块、垫石3块,前室的过梁2块、垫石2块,主室门的门楣2块、门柱3块、门扉4块、槛石3块。其中有画像的石料共7块,部分画像剥蚀严重,画像内容难以辨认,能够看出画像的有4幅。

拥盾门吏 位于墓门中门柱正面。长125厘米,宽30厘米,厚30厘米。画面上刻一人,戴冠,着长褥。双手拥盾于胸前,站立(图18∶1)。

蹶张 位于中主室南门柱北面。长155厘米,宽30厘米,厚28厘米。画面漫漶,拓片无法拓出。仅见上刻一力士,口衔一矢,双足踏弓,双手奋力拉弦。

兕 位于主室中门槛石正面,长110厘米,宽23厘米,厚10厘米。画面上刻一兕,独角披毛,弓颈低首(图18∶2)。兕位于主室南门槛石正面,长108厘米,宽25厘米,厚10厘米。画面上刻一兕,独角披毛,弓颈低首(图18∶3)。

4 结语

常庄画像石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呈长方形,由三前室和三后室组成,这是新莽以后较常见的一种砖室墓,形制与南阳陈棚彩绘画像石墓①、南阳中建七局机械厂汉画像石墓②等相同。从仅存几幅画像内容和雕刻技法来看,人物位于门柱之上,兽则刻于门槛石之上,雕刻技法仍然使用了常见的剔地浅浮雕带横竖纹地的雕刻方法。出土器物具有明显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特点,陶器的组合为鼎、盒、壶、瓮、罐、仓、灶、井、磨、奁、方盒、钵、鸡、鸭、狗等,这些器物既有仿铜陶礼器,又有日用器和模型明器。其中陶鼎、陶盒、陶灶、陶磨同市防爆厂乙类Ⅱ式陶鼎M149∶10、Bb型Ⅸ式陶盒M63∶8、A型Ⅱ式陶灶M66∶2、A型I式陶磨M149∶5③相同;陶井、陶圈厕同市一中Aa型Ⅱ式陶井M66∶8、C式陶猪圈M58∶1④相同。出土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铜钱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四神规矩镜是王莽时期流行的一种铜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该墓年代应为新莽至东汉初期。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看,墓主人身份地位较高,可能是豪强地主或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吏。

发掘、整理∶杨鹏

执 笔∶张晗

注释

①蒋宏杰,赫玉建,刘小兵,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J].考古学报,2007(2):233-266,271-282.

②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南阳中建七局机械厂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97(4):35-47.

③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南阳丰泰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④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一中战国秦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南阳市
快点儿救救我
还要做回自己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读迷作品
南阳市
南阳市白又白青少儿美术学校学生作品展示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黄金梨高产树形调查
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