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有效性
2023-06-19朱赛娣
朱赛娣
〔摘 要〕 小学科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小学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动学习以及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多项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针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成效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主体地位;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019-03
小学科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这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成效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科学教学的作用,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概述
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切实将学生作为主体,然后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或者是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业上、素质上以及能力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目前来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生掌握和自身认知水平一致的相应的科学知识,能够感受和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具体过程;
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帮助学生形成乐于以及善于合作探究的理念,构建良好的科学思维;
能够明确技术、科学、社会环境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积极创新,切实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探索意识等。
通常情况下,小学教学活动是否真正有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小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实际提升情况;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等。
二、小学科学教学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分析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促使教师切实围绕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的设计工作,使教学活动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或者满足小学生的某种需求,从而激发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注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教学活动从以往被动的知识传授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方向转变。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或者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散思维,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从而使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三、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借助引导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应注重进一步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再借助适当的引导,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在一个良好愉悦的氛围中开展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活动,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学生为主体,借助问题引导的方式,不断推动学生展开相关知识的探索和思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借助学生的自主探索,最终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让学生大概地认识到地球本身是由植物、土壤以及海洋、空气和动物等一系列元素构成的?”“如何让学生借助观察有效地说出地球上的东西?”“如何让学生学会珍惜以及爱护地球?”等。为高效地完成上述目标,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谜语:“有个圆球真好看,不用发动自己转,一天能行八万里,春夏秋冬轮流转。”引导学生猜测谜底是什么,借助这种方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学知识思考和探索“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如:“在地球家园图上,大家能够添加什么?”“若是站在地球家园向外看,大家可以发现什么?”“仔细想一想,地球家园上还有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地球上各种物质的图片,以此为学生思考和探索提供参考和灵感,引导学生自主地说出一系列想象到的事物。如: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山;有的学生想到了鲸鱼;有的学生想到了冰川;有的学生想到了森林;等等。对于学生所表述的内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以及尊重,以此维护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热情。
在學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地球上都有什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小型的“地球家园”模型,在模型上有学生制作的各种动物、植物以及山川河流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珍惜和爱护地球的重要性。如:“假如这个模型就是我们的地球,此时发生了大洪水或出现了大火灾,那么地球将会怎样?”“若是江河湖海受到了污染和破坏,地球将会怎样?”“若是没有了树木将会怎样?”等等。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借助做实验的方式来一一解答上述问题,如:淋水、用火烧、拔掉树木模型等,从而更为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认识到必须爱护地球、珍惜地球。
借助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想象、调动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以及自主思考探究等多种途径,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营造出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民主性、自由度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往往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要高很多,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且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借助课外探究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特征,涉及大量实践以及探究的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仅靠课堂教学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全面有效地了解以及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课堂进一步延伸,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对于课外探究来讲,本质上属于充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做法。教师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可利用小学生自主开展的探究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有关“天气现象”的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如何觀察以及记录天气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后选择一个合理的观察和记录周期(可以将时间设定为一周),以自主制作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制天气日历,在下次上课时,结合周期当中记录的天气数据以及信息,对自身所处区域内的实际天气变化情况做出分析和总结,以此在了解和认识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基础上,有效地找到天气变化规律。借助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自主探索方法,然后通过课后自主实践来验证知识,进一步深入探索知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可以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直观、生动呈现,从而使抽象和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师便可以顺利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既可以有效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对各类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所要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运用,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观察月相”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会对生活中月亮不断发生变化这一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的时候是弯的?”“月亮究竟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能不断变化?”等。为了更好地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并且帮助其了解和掌握月相的有关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络中下载一系列有关月相的图片以及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有效地了解和体验相关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Flash软件,为学生制作有关月相变化的动画视频,借助动画的形式,将月亮、地球以及太阳之间的关系、位置还有光线变化等一系列现象展示给学生看,利用动态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不断发生变化的科学原理,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成效。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自身碎片化时间,教师也可以周或者月为期限,为学生安排“月相”观察任务,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拍摄月相变化照片,并利用相关软件编辑成册,或者分享到班级群、朋友圈,然后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等。如此既突显了小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成效,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更加重视突显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期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尽可能地了解以及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小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切实实现教育教学的相应目标。为此,本文针对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持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能够取得理想成效,推动小学生不断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婷婷.“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0):116-117.
[2]陈容斌.构建“理趣”科学课堂 助力“双减”行稳致远[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2(7):112-114.
[3]梁彦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21(24):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