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与调查分析

2023-06-19张阳

职教通讯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应用型本科

摘 要:基于EFQM模型构建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教学方向—教学执行—教学结果”三衔接模型,开发学生感知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展开定量评价,探究其评价现状与提升对策。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72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7个维度的整体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使利益相关方参与,且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专业选择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未来,应遵循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积极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创造非零和博弈的教学生态系统、增强敏捷和发展教学生态韧性、维持绩效与变革教学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学生感知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项目“基于EFQM卓越模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QN108)

作者简介:张阳,女,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05-0055-1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在应用型本科规模扩大的同时,关注应用型本科的发展质量,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才能更好地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使应用型本科建设行稳致远、羽化成蝶,更好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2019 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2]。

当前,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繁花似锦,但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关注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较多,而关注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成熟的评价模型、评价标准更是凤毛麟角;二是在研究对象上,多数以研究型大学为对象开展质量评价研究,以应用型本科为研究对象的则屈指可数;三是在研究视角上,多从政府、高校管理者、教师等视角评价教学质量,较少从学生感知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视角来评价教学质量;四是在研究方法上,多集中于经验的描述或定性的分析,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教学质量”在根本上看是“教学”的质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教学质量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感知是反映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维度和指标,开展应用型本科学生教学质量评价调查是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对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实证案例,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理论模型,开发学生感知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感知的数据,并对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展开定量评价,分析其评价现状,最后提出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理论模型

(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理论模型构建的模式选择

EFQM(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模型是获得世界三大质量奖之一的先进模型,经过30多年的使用和完善,已经在全球各大企业、教育等领域中广泛使用和推广。2020版EFQM模型于2019年10月在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年会上发布,是继2013版之后发布的新版准则[3],由来自不同行业和学术界的近2 000名变革专家、24个有组织的研讨会、60多个不同组织的领导人面对面讨论而创建的[4]。2020版EFQM模型准则主要由“方向—执行—结果”三部分构成,具体由“使命、愿景与战略—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创造可持续价值—驱动绩效与变革—利益相关方感知—战略与运营绩效”等7个准则组成[4],模型准则是评估组织是否达到卓越的重要标准,为组织质量保障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估框架。

(二)基于EFQM模型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模型的构建

2020版EFQM模型为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整体框架,借鉴EFQM模型的七个准则,结合我国实情,改造形成符合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教学方向—教学执行—教学结果”三衔接模型(见图1),有效衔接“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等7个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信效度检验

在基于EFQM模型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广泛的师生访谈并征求专家的建议,采用德尔菲法,编制了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感知测量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观测指标,具体见表1。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学生版)》。在问卷编制初期,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0名学生为初测对象,来对调查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分析,采用克隆巴赫 Alpha 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问卷整体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为 0.985,教学方向、教学执行、教学结果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分别为 0.972、0.965、0.954,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值为0.960,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 378.284,p=0.000<0.001,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最终正式施测调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和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现状两部分。調查问卷的基本信息部分为调查对象自主填写,主体部分均采用Likert 5点记分的形式,从“很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

(二)问卷调查与样本特征

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是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7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3份,问卷有效率为96.4%。从性别分布看,男性147人,占总人数的20.33%,女性576人,占总人数的79.67%;从地域来源看,农村368人,乡镇110人,县城125人,城市市区120人;从学科类别看,经济学37人、法学22人、教育学381人、文学72人、理学105人、工学15人、管理学41人、艺术50人;从专业选择看,进行本科阶段专业学习中有468人对专业有所了解主动报考、126人对专业不了解服从调剂、129人选择其他影响因素;从年级分布看,大一256人、大二209人、大三202人、大四56人;从学习成绩看,平均成绩优秀的有57人(90分及以上)、良好的有398人(80~90分,含80分)、中等的有229人(70~80分,含70分)、及格的有33人(60~70分,含60分)、不及格的有6人(60分以下);从学习兴趣看,对理论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感兴趣的有116人、对动手操作技能感兴趣的有237人、对两者均感兴趣的有338人、对两者均不感兴趣的有32人。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2),得出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总体平均分为4.261,可以看出学生对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总体比较满意。其中,个人均分超过均值4.261的有31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超过4分的有53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3.6%;均值低于3分的仅有1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8%。

由表2可知,从一级指标看,得分最高的是均值为4.320的教学方向评价,而教学执行评价的4.255与教学结果评价的4.185均低于总体评价的均值。从二级指标看,得分排位依次为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使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低于总体评价均值的有3个,分别是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4.187、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的4.183、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4.129,这三个方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重点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分类评价

1.对教学方向的评价。一是对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的评价。该维度下设9个测量指标,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总体评价均值,且该维度总体均值为4.35,排在7个维度首位。说明学生对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比较满意,尤其是均值分最高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与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突出职业综合素养提升、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强多样性、增强挑战度,灵活课程设置、灵活管理机制”为基本思路,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实施“德位课程、学位课程、职位课程、品位课程”四位一体新课程体系,探索实践类课程教学外包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

二是对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的评价。该维度下设5个指标,其中教学文化包含教育管理者的“管文化”、教师的“教文化”和学生的“学文化”[5]。调查发现,“教育管理者制定教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学风建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注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了正确的引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意识和职业伦理的养成”“教师的教学领导力领导学生的全面发展”4项均值分别为4.35、4.36、4.33、4.31,均超过总体评价均值4.261,可见学生对教育管理者的“管文化”、教师的“教文化”、教师教学领导力比较满意。而“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反省”这项的均值为4.21,低于总体评价均值,说明学生的“学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2.对教学执行的评价。一是对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评价。该维度下设“学生能够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共建实习基地和企业实践岗位等,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感知到政府—用人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学生个人及家庭等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到了教育活动中”等3个测量指标,均值分别为4.11、4.15、4.13,3项得分均小于总体评价得分。且在应用型本科学生对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总体评价在年级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F=4.608,P=0.003<0.01),在此之后从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大二学生对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评价(4.28±0.70)显著高于大一(4.10±0.82)、大三(4.05±0.70)和大四(3.97±0.80)的学生对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评价。这与大二专业实践课程较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资源,带领学生进入企业或实习基地,并通过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的现场教学和指导进行相关技术技能学习有关。大四学生对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评价最低,一方面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四学生就业变得更向往稳定的工作,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备考研究生和有事业编制的工作单位,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实习中;另一方面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实习的学生毕业后是否留下的忠诚度难以知晓,在培训学生上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人力和物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依然停留于表面。

二是对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的评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既包含“形而下”的教学事实,也包含“形而上”的教学价值。任何教学事实的背后,或支撑教学事实之所以如此的,都是教学价值[6]。教学的价值具体表现为教学的个体价值(包含教师发展价值和学生发展价值)和教学的社会价值。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就是创造教师、学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此维度下设“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既能教、会教,也乐教、善教”“教师注重理论与技术结合,注重技术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应用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社会责任感不斷增强”等6个测量指标,均值得分分别为4.31、4.32、4.33、4.23、4.27、4.35,除“学生的可持续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低于总体评价得分外,其余5个测量指标均高于总体评价得分。

三是对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的评价。该维度下设“教师能够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能够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并开发教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启发教学、支架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机智,将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等3个测量指标,均值得分分别为4.28、4.30、4.29,均高于总体评价得分。由此可见,学生对学校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改革等的效果比较满意,这与学校落实政府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学改革促进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并通过制定与驱动教学绩效提升的管理、教学相关的制度密切相关,如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定的《开展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作方案》《课程教学“十佳”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课程考核管理的实施办法》《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关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

3.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一是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评价。该维度下设“学习内容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很满意”“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很满意”“学生对学校在教学方面的管理、服务很满意”“家长经常给与学生关爱和鼓励,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很满意”等5个测量指标,均值得分分别为4.18、4.12、4.28、4.20、4.15,除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很满意”外,其余4项均值得分都低于总体评价均值。且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总体评价在年级分布上呈现差异(F=3.397,P=0.018<0.05),在此之后通过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大二学生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评价(4.30±0.70)明显高于大一(4.18±0.70)、大三(4.09±0.63)和大四(4.15±0.58)的学生对利益相關方满意度感知的评价。学生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总体评价与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总体评价具有一致性,都表现为低于总体均值且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学生的评价均值最高,可见使利益相关方参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的评价。

二是对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的评价。该维度下设“学生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管理能够有效监督教学质量,并基于相关反馈持续改进教学管理”“教师能够基于相关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等5个测量指标,均值得分分别为4.01、4.24、4.23、4.25、4.19,5项得分均小于总体评价得分。学生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得分4.01排在36个测量指标的最后一位,且学生对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年级分布上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F=9.570,P=0.000<0.001)。在此之后通过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大三(4.24±0.755)、大四(4.21±0.803)对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大二(4.02±1.049)、大一(3.77±1.109)。

(三)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以学习成绩为自变量,以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7个二级指标及总体评价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习成绩上呈现显著差异(F=3.582,P=0.007<0.01)。在此之后通过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3.67±1.22)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优秀(4.48±0.72)、良好(4.26±0.60)、中等(4.22±0.52)、及格(4.24±0.71)学生的总体评价,其显著性分别为P=0.002、P=0.016、P=0.024、P=0.030。其中,在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感知维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评价显著高于学习成绩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学生的总体评价,其显著性分别为P=0.003、P=0.001、P=0.013、P=0.001。

(四)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习兴趣上的差异

通过对应用型本科学生教学质量评价的7个二级指标及总体评价在学习兴趣分布上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都感兴趣的学生(4.35±0.57)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得分要高于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两者都不感兴趣的学生(3.95±0.64),且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习兴趣上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F=6.411,P=0.000<0.001)。在此之后通过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显著低于对两者都感兴趣的学生、仅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和仅对应用技能感兴趣的学生,其显著性分别为P=0.000、P=0.020、P=0.031。而仅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和仅对应用技能感兴趣的学生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中没有呈现显著的差异(P=0.608>0.05)。

(五)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专业选择上的差异

以专业选择为自变量,以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7个二级指标及总体评价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专业选择上呈现极其显著的差异(F=11.127,P=0.000<0.001)。在此之后通过多重比较(LSD)可以看出,自己主动报考专业(4.34±0.58)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受外在其他因素影响(4.16±0.56)的学生和服从调剂(4.08±0.68)的学生,其显著性分别为P=0.000、P=0.003。而受外在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和服从调剂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呈现显著差异(P=0.316>0.05)。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从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总体得分来看,学生对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整体上比较满意。从一级指标看,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方向>教学执行>教学结果;从二级指标看,得分排位依次为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使利益相关方参与。

2.从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分类评价看,在教学方向方面,一是在教学使命与培养规划上,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最突出的优势是实施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和“德位课程、学位课程、职位课程、品位课程”四位一体新课程;二是在教学文化与教学领导力上,教育管理者的“管文化”、教师的“教文化”以及教师领导力的评价得分都高于总体均值,而学生的“学文化”得分低于总体均值。在教学执行方面,一是在使利益相关方参与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等评价均低于总体均值;二是在创造教学的可持续价值上,教学对促进教师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价值高于总体均值,而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价值则低于总体均值;三是在驱动教学绩效和教学改革上,对实施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评价高于总体均值。在教学结果方面,一是在利益相关方满意度感知上,除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总体均值外,对自己学习结果、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企业等用人单位、父母鼓励与支持等均低于总体均值;二是在教学工作成效与目标实现上,各项得分均小于总体评价得分,最低的为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情况。

3.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专业选择上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学习成绩上,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学生的总体评价;在学习兴趣上,对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显著低于两者都感兴趣的学生、仅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和仅对应用技能感兴趣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自己主动报考专业的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受外在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和服从调剂的学生。

4.通过构建教学质量标准模型,开发学生感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开展应用型本科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调查,能够较为准确地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捕捉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中的闪光点、发现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借鉴的蓝本,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二)对策建议

1.遵循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科学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优点,以科学主义为基础,强调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关注科学的实用性和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培养人的社会性;同时,其以人文主义为目的,关注人的发展和需要,尊重天性、弘扬人性、崇尚个性。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立足应用型本科应用性、地方性、本科性的特点,贯彻学以致用、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及需求,落实《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获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中,积极促进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实施“三全育人”,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意识和职业伦理养成。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在全面发展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积极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应用型本科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用人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学生个人及家庭”。政府作为权威利益相关方,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学生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学生选拔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教学改革促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毕业质量把关制度、专业综合评价制度等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企业等用人单位在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繁荣区域经济、增加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发挥“企业—应用型大学”双主体教学功能。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引入促进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企业成功的优秀案例、科研项目等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产教、科教、产研”三维度融合促进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掌握、使用、研发新技术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作为利益相关方的主体,要精选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适应企业较强、融入行业较快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学生和家长要增强对应用型本科的认同感,学生个人在积极主动参与到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勇于走向校外共建实习基地和企业实践岗位,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

3.创造非零和博弈的教学生态系统。非零和博弈即合作型博弈,强调参与方通过合作解决利益冲突,走向双赢或多赢。非零和博弈的教学生态系统的根本原则是使与教学相关的内部、外部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教学利益共同体合作共赢。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系统需要利益相关方以及各个要素紧密配合,协同发挥作用,任何利益相关方或教学要素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尤其是在产学研相融合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高校+企业”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理论+实践”的统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知识的“教育性+应用性”。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既会受到专任教师和学生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高校管理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关注教学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处理好教学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构建和谐、互助、非零和博弈的文化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4.增强敏捷和发展教学生态韧性。教学生态韧性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一是侧重刻画教学系统中的人的坚毅品质的描述性定义,指“人自身具有的健康、自尊、自我效能感、机智等品质能够促进其在逆境中克服挫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7];二是强调教学中的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的过程性定义,指“个体通过与组织环境里的学习资源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影响,战胜挑战并促进自身成长的心理—行为动态过程”[8];三是指向战胜逆境的结果性定义,指“个体通过韧性品质克服环境中的挑战促使学习组织免受外在逆境的冲击”[9]。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增强敏捷和充分构建教学生态韧性,准确定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满足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综合运用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启发教学、支架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与现实相似的情境中模拟训练;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现场强化知识的运用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淡化唯分数评价,采用等级评价。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之道、创新之术和信息技术进步有效融合,从而战胜潜在的教育教学危机。

5.维持绩效与变革教学管理结合。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模式由单一学科的“求真”模式1向以问题为导向、跨学科应用的“求用”模式2转变,经济发展的基础也由“实体物质资源”转向“科学知识”[10],那么在知识与经济双重转型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维持日常教学绩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同时,也要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对教学管理做出变革,以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管理理念,使教学管理目标由“控制”转向“服务”,由外在强制监督转为内在自主约束[11]。同时,教学管理者也应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不断提升教学的分类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二是建立利益相关方多元参与的教学管理组织,使利益相关方在教学管理中都能够拥有话语权,教学管理者应赋予学生、教师、企业等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定期开展教学管理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三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入融合,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制定促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管理、评价政策,加强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发展远程教育、在线教育,在变革教学管理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2-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1/2021_zt01/yw/202103/t20210315_519738.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10-08)[2023-0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3]于洪波.欧美卓越绩效准则新变化——基于新版EFQM模型和波多里奇框架的研究[J].中国质量,2021(6):60-65.

[4] NARASIMHA MURTHY M A,Sangwan K S,Narahari N S.Tracing Evolution of EFQ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Industry 4.0[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21(11):11-12.

[5]邓优,陈大超.我国大学教学文化的價值冲突与转型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8):49-52.

[6]李森,潘光文.教学论研究的事实与价值之思[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0-138.

[7] LINNENLUECKE M K. Resilience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a review of influential publications and a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7(1):4-30.

[8] RABENU E,TZINER A.Employee Resilience:a faceted analytical approach[J].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6(2):480-485.

[9] BULIGA O,SCHEINER C W,VOIGT K L.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towards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6(6):647-670.

[10]刘小强,黄知弦,蒋喜锋.知识、经济的双重转型与一流大学建设的范式转变——新加坡国立大学建设“全球知识企业”实践和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64-70.

[11]陈武元,李广平.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变革[J].大学教育科学,2020(6):46-51,101.

[責任编辑    秦   涛]

Abstract: Based on the EFQM model, this paper build a three-link model of "teaching direction-teaching execution -teaching results" for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develop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tudents' percep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carry ou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n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explore its evaluation status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723 students from the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 overall scores of the seven dimensions are from high to low: teaching mission and training planning, teaching culture and teaching leadership, creating sustainable value of teaching, driving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reform, 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percep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work, the realization of objective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interest and major selection.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ollow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cientific humanism, actively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create a non-zero-sum game teaching ecosystem, enhance agility and develop teaching ecological resilience, and maintain performance and re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student perception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应用型本科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预选士官模块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