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2023-06-19师乐胡平
师乐 胡平
摘 要:“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既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更是指导高职大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通过厘清“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剖析“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统一性,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和师资保障体系,以期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从而助推构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基金项目:2022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SZX164);2022年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党建思政专项“基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YKZX-011)
作者简介:师乐,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胡平,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3)05-0065-0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大学生要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武装头脑,丰富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将创新创业的中国力量不断传递下去。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有助于引导高职大学生在未来创新创业过程中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现实之间建立起精准的联系,树立大视野,坚持大格局,真正实现以创新创业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大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耦合
要讨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大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2022年1月6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大力推进‘一大系统、两大支撑、五大实验区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全课堂”[1]。立足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审视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谱写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育人的协奏曲,不仅对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守正创新注入新动力、指明新方向、提出新要求。
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来看,创新是根本,创业是具体表现,因此,“创新”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中居于统领地位。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学校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而“大思政”倡导的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一)育人目標的一致性
以育人目标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赋予创新创业课程的新使命。育人目标是育人使命的具体化,对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在育人目标的统领下科学地规划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育人目标。而要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一致性的这一根本问题,首先应该明晰育人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一方面,“大思政”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遵循“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价值导向,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两者都从根本上明晰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都是以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为小方向盘,以服务国家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大方向盘,从而使得“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中得到完整诠释。高职院校应培育好青年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从理论课程、双创大赛、双创空间、双创知识竞赛、创新创业沙龙等多个维度发力,发挥高职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经典案例的作用,让学生领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践行担当精神的现实价值,争做新时代改革创新生力军,保证学生未来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走得更红、更专、更稳,培养高职大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因此,通过挖掘“大思政”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牢牢把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赋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发展的崭新课题,也是推动高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更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现实课题。
(二)教育内容的相关性
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创新融合的相关性,是推动职业教育领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生态教育体系向纵深开展、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统筹推进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合建设,一方面要精准把握两者内容的契合点,另一方面要从总体架构的角度推进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合的建设,科学规划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内容在各年级的高低阶布局,构建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相配套的课程分配方式。内容是旨在实现目标的“素材性”的基础[3],因此,基于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目标的一致性,把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按照逻辑展开做成思维导图,进一步根据思维导图标明每一单元中创新创业逻辑框架下的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整体性,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三)教育对象的一致性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即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培养必然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回应和关切的是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只有抓住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都是青年大学生,相对而言,大一刚入校的他们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虽有差异但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高职院校的学情和教学实际,按照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科学设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和实践,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引下步调一致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大思政”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系统开展。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寓文化价值引领于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指引学生在“拔节孕穗期”塑造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潜质,从而将思政教育中的爱国情怀、科技自信、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人生态度、工匠精神等理论知识转换为创新创业的实践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更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二、“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4]。切实发挥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既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又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新路径。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
2022年,我国首次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修订,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5]。突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成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力点之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现代职业教育优化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布局同向同行。高职院校只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实定位,以“协同思想”引领创新创业课程育人,进一步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通过系统性、模块化地培育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内容,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引导他们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扎实技能的新时代高职大学生,肩负起职业教育的责任使命,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
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命目标、服务领域等都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6]。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就是应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改革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首先,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能够适应新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紧跟产业变革的需要,从教育理念、专业设置、教材选取、理论教学、实操训练及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构建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体系。其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加快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构建“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生态体系,在明确创新创业“为谁培养人”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释放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最后,高职院校通过对外开放,鼓励学生深度参与世界职业教育舞台上的学习与交流,充分发挥大学生交流的桥梁作用,可以吸收有关全球创新创业文明的优秀成果。
(三)指导高职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实需要
随着本科院校的增设和研究生规模的扩招,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劣势,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支持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扭转其在就业中的劣势,还可以有效发挥其专业技术技能的优势,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加快统筹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布局,系统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7]。为此,高职院校要在“大思政”理念统领下积极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为引领,牢固树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基础,在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为保障,牢牢抓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一)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国家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必须要保证人才的培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瞄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而且必须回答清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终“为谁服务”的问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一方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人才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应当立足当前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指导思路,结合各院校专业特色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可以坚持突出重点、成熟专业优先的原则,允许部分专业、有特色的活动优先发展,带动专业群,再向一般专业辐射,讲好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的育人故事。因此,“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目标体系的制定,就是要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为指导,以职业教育为主题,以众创时代为背景,以院校特色为前提,以强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激活创业热情为重点,最终培育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进而带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并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讲授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两个环节。本文选择了吴教育等编写的《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实用教程》和邓向荣等编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参考教材,再辅以专注创新创业大赛的公众号如“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作为拓展参考资料,构建了创新创业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教学模块;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8],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育人目标,系统化地构建了“三期衔接”特色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具体如表1所示。
1.模块一:创新创业课程前期。认识创新精神、熟悉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是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这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当有机融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职业道德和法治素养等知识点,让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创新创业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高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如以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梁永强创新创业典型事迹为例,他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事业,建设美丽乡村,是省、市、区选树的农民致富带头人,体现了他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此阶段以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为主线,实现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思政元素的深度互动。
2.模块二:创新创业课程中期。认识和组建创业团队、了解创业环境、调研创业市场、认识创业机会和创业风险是保证创新创业成功的前提。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向日”团队创新创业经历为例,从最初的调研,明确创业计划,再到成功签下第一单,申报多项专利,充分发挥团队成员自身专长,为农民增收、为国家产能、为环境去碳方面贡献自身力量的实践案例。还有《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85后高职生毕业生带领的创业团队一年卖出1.5亿元汽车补漆笔等高职毕业生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案例。一方面,教师可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讲清楚良好的创业团队发挥出“1+1>2”作用背后的哲学意蕴,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组建积极有效的创业团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对立统一规律,科学指导学生把握创新创业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的具体案例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的教学素材,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刘赓楷是个爱运动的男孩,他发现喜欢运动的人多多少少有运动伤害的经历,而不少伤害跟脚上的运动鞋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希望生产出一种鞋底,不同人穿上之后,鞋底能逐渐顺应每个人的脚型,而最终成为只属于自己的鞋。通过经典案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帮助学生体悟从实践出发理解物质世界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理论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讲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故事。
3.模块三:创新创业课程后期。了解和熟悉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是真正走上创业之路的开端,也是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内容。从哲学角度出发,结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新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趋势,明确新企业的创办总方向和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但具体道路是曲折的,这对进一步促进勇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坚定新企业的创办和管理的信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还可结合授课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适当邀请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比较成熟的毕业生代表进课堂,将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创新创业实际有效结合,讲清他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初创业公司的成功运营之道的。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大思政”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对于他们而言,“大思政”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不全是专业性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嵌入思政教育内容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必须摸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规律,具备将创新创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因此,高职院校理应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师型”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提升其“大思政”视野下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性教学设计的能力,促使其将思政元素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互动;另一方面,要鼓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创新创业课教师相互合作,尤其是应该支持创新创业课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打造高职院校有氛围、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有示范、成果有质量的建设格局。
总之,“大思政”理念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需要多部门配合、多主体参与、多环节联系,进而推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在新时代作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育人的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毅哲.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工作会议举行[N].中国教育报,2022-01-08(1).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2-12-01].https://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3]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4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EB/OL].(2020-09-30)[2022-12-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9/t20200930_492576.html.
[5]十三屆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N]. 人民日报,2022-04-21(13).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21〕35号,2021-09-22.
[7]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5-28.
[责任编辑 秦 涛]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cept is not only a strategic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education, but also a basic need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and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to guid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employment. By clarifying the inherent link,analyzing the unity of the educational goals,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objects, and constructing a well developed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teacher tea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concept,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tter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great ideology and politics"; vocational school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logical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