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2023-06-18任文娟

新课程·上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设物理情境

任文娟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标物理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有着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独特作用。高中物理教师要发挥情境教学法的特有功能,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来构筑抽象、复杂的物理世界,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使学生理清物理知识的内在逻辑,深入理解物理本质。

一、物理教学现状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一)物理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讲解

目前的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难以在具体的物理课堂中通过生活化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一些教师侧重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授课过程较为枯燥、乏味,用来举例的物理现象也多以课本为参照,使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学习较为吃力。

2.教学形式刻板单一

丰富多元的授课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实际课堂中,一些教师长期沿用“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刻板单一,缺乏趣味性。在这种状况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喜欢学物理、害怕物理的情况就很容易产生。

3.教学缺乏生活化素材的渗透

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提炼,学生只有认真观察与思考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生活性素材的渗透,总是将较多精力投入在课本的反复解析中,使课堂上的物理知识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从而使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抽象而难以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意义

在物理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意义,从而对其更加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生活的元素的作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是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及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物理教育既要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又要从综合层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体验物理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然而,一些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虚心学习新理念,这样才能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二、物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途径

(一)利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是教学的有力助手,以情境、图片、视频、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如电子、原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粒子,均可运用电教技术展现出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在生活的各种现象中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物理现象,并且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资料深入思考,解释这两种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电教媒体能够将生活中的动态场景最大限度地还原并展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性资料,促进学生展开更具形象性的思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冬天晾干衣服的场景,冬天气温较低,水珠结冰后还没有融化就已经在时间的推移中消失不见,而衣服上还经常出现一些白色雾气。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巧借短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各自的物理原理。

在傳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死板,课堂气氛普遍沉闷。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秩序已经构建起来。创新教学思路,关注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例如,在教学“光的衍射”时,由于光的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视频,让学生感受光的真实存在;还可以在电教屏幕上进行衍射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相互讨论中汇总和升华知识。教师以生活中具有物理原理的日常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对身边的类似现象认真观察,随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对其科学原理展开详细讨论和认真探究。

例如,教师以“头发产生静电”作为主要素材向学生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原理解析和结论展示,并针对各个小组的不同看法展开深入探讨。学生齐心协力,找出头发会在某些时刻发出声音、粘在衣服上、飘在空中等现象背后的深层原理。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冬天的头发似乎具有更加强大的“魔力”,而夏天的头发则会较为“乖巧”。学生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既完成了知识的深入学习,又锻炼了交流沟通能力。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资料搜索能力等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鼓励学生亲身实践

在物理课堂中积极采用实践应用的方式,鼓励学生亲身实践,真实感受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奥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生活中各种物理知识的奥妙所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时,教师鼓励学生分别自主敲击自己的课桌、水杯、文具盒以及橡皮,让学生充分感受在不同事物载体中声音的表达方式和表现状况。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声音在不同载体中展现出的不同音色,且由于事物形态的不同,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等都会不同。在敲击金属文具盒时,发出的声音尖锐和快速;在敲击橡皮时,发出的声音迟钝和低沉;在敲击水杯时,发出的声音悠扬婉转,等等。通过这种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体验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声音,从而在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原理时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认真听听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声音,并且尽可能通过独立思考、逻辑整理的方式,将其中所体现出的各种物理原理讲给身边的人听,让学生真正地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既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知识,又能够将课本所学充分地还原于生活,升华自己对生活中事物的科学认知。

又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上有永动机吗?为什么人能静止不动地站在倾斜的地面上?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和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物理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在互联网中,教师可以轻松地搜集到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而将大量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与传统的物理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形成更加新颖且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和升级。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积极创建新型教学方式。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教材、辅导书、网络学习资源密切地结合到一起,督促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和质量。其次,在课上教学环节,物理教师可通过细化教学步骤和优化教学流程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讲解教材内容、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等多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最后,在课后总结环节,教师可提前制作微课发给学生,将各章节的知识重难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打牢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借助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还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实验现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使实验教学不能圆满完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伏安法測电阻”的教学中,学生在初中操作过一些实验,对实验方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与掌握。探讨电流表在外接与内接条件下出现的电路误差,教师在实验操作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物理素养。

2.在验证性实验中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在物理教材中,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现象会提出猜想与假设,这些猜想与假设的准确性则需要借助实验来验证,如果结论正确则假设就可以上升到理论层面。反之,若想要完成对某一物理理论或规律的验证,需要从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同的物理规律或现象,而且该现象又能够在实验室得以验证且操作过程简便,从而得到真实、准确的数据结论。所以要想发挥验证性实验的拓展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验证性实验物理思维。

为达到这种教学目的,教师要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在实验情境中得到充分的拓展。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性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其中物体下落的实验比较容易操作,且验证过程简便,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测量出物体下落的高度及速度,即可实现验证目的。物体下落的高度通过直尺可直接测量,但对于速度的测量在实验中很难实现,此时学生需要运用物理思维,可以使用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和对应点速度v,再利用公式v2=2gh验证结果,以此来设计出验证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被充分利用起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受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以新课改为指导,实施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

实验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一开始有新鲜感,但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手足无措,顾此失彼。教师在实验课上如果组织不当,往往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很差。因此,一要抓好实验预习;二要化整为零,优化组合,循序渐进;三要加强规范化训练;四要正确引导,及时总结。观察能力是实验的基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实验的基本能力,提高一点就是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再提高一点就是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验中不断得到提升。

在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装置、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各个环节中,实验方法是关键,要围绕实验方法展开联系。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物理必须先有“物”,再有“理”,器材决定了每个具体实验所选择的方法。

总之,物理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地对自身教学经历展开反思并予以纠正的教学工作。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为物理课堂注入新的“养分”。新课标物理教材的知识点很适合情境教学法,为此教师要利用生活现象在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使授课过程充满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媛.基于情境认知理论培养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2]孙继芳.基于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中物理考试命题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曹丽丹.物理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二中学)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创设物理情境
只因是物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不是教物理的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