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入方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例性应用探究
2023-06-18张若开段佳俊
张若开 段佳俊
课堂教学导入作为一堂课正式教学的开始,对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导入问题能有效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理论能力和科研素养。
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切教与学活动的概括性介绍,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历史课堂对情境导入、谜语与歇后语导入、活动导入、讨论导入和节日文化导入等方式的使用较少。本文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对上述五种导入方式进行实践探究。
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诗词、歌曲、多媒体短视频、图片以及再现历史场景设定,甚至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等手段创设出能够贴合课堂教学内容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在情境导入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选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关于“思想觉悟”的一段演讲短视频创设情境。依托课堂教学内容中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与短视频中陈独秀关于“思想觉悟”演讲中提到的洋务运动中的技术创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的制度创新这部分内容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这段短视频教师更容易设计出切入点,能更好地掌控和把握课堂节奏。在学生观看短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被很好地代入创设的情境中。短视频播放结束后,通过提前设计好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教学提问:陈独秀关于“思想觉悟”所演讲的内容哪些是我们学过的知识?
学生回答:洋务运动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新文化运动”有联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后,学生能够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有着较高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情境导入在中学历史课堂实践中是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
(二)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运用情境导入教学时,教师如果过于倾向于情感的感染,忽视贴合课堂教学内容,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高,情境导入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运用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时,只有合理地调整好情感的感染与贴合课堂教学内容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谜语与歇后语导入
(一)谜语与歇后语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谜语与歇后语导入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猜谜语与歇后语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导入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谜语与歇后语教学备课过程中,选用了“出淤泥而不染”与“口才绝伦”两个谜语为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口才绝伦”这个谜语难度较高,而“出淤泥而不染”这个谜语难度相对较低,便于学生思考出答案,从而间接降低了“口才绝伦”这个谜语的难度。
教师提问:通过“出淤泥而不染”猜一历史人物的名字,这个人是中国的一位现代作家,在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本中就有他的文章。
学生回答:鲁迅、朱自清。
教师总结:回答朱自清的同学答对了。
教师提问:通过“口才绝伦”猜一历史人物的名字,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学生回答:陈独秀。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这个人就是陈独秀,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新文化运动”,看看陈独秀都做了哪些事。
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较为集中。课后,通过询问学生了解到,学生很喜欢这种导入方式。
(二)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运用谜语与歇后语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时,可能会出现教师提出的谜语与歇后语难度过高的问题,使学生无法快速思考出谜语与歇后语的答案,无法达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失去了原本使用谜语与歇后语导入的意义。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运用谜语与歇后语导入时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预习,使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历史典故、语言文化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给出提示。
三、活动导入
(一)活动导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活动导入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节目表演、辩论赛等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活动导入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导入的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五分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辩论赛并提前告知学生,给学生分好辩论小组。之所以选择设计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辩论赛,是因为辩论赛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导入环节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辩论赛。辩论结束后,通过提前设计好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A组学生:白话文更加简洁,“无能为力”用文言文说要四个字,用白话文说只要“干不了”三个字。
B组学生:文言文也可以更简洁,“家里人去世了”用白话文说要六个字,用文言文说只要“家人已逝”四个字,而且文言文是文化的传承。
教师总结:在辩论赛中,提到的白话文简洁明了等观点通过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新文化运动”会对其有所了解。
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由于在辩论赛中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参与度很高,注意力较为集中,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很喜欢这种导入方式。
(二)问题及应对措施
活动导入新课时,可能会出现教师组织活动占用过多教学时间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后续教学任务的现象。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为迎合学生,活跃教学氛围,失去对课堂的把控,偏离教学目标使活动导入在教学实践中失去了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活动导入时,要防止为活动导入设计的活动形式偏离课堂,不要为了迎合学生的情绪偏离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教材实际,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巧妙设问以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間的互动式聊天,自然而然地将学生领进新课教学。[1]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好活动形式占用的教学时间,密切关注学生活动的主题,使活动导入重心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四、讨论导入
(一)讨论导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讨论导入指通过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讨论导入需要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以使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到培养。在讨论导入的教学备课过程中,教师设计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问题,并提前为学生分好讨论小组。教师通过各组学生对“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回答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从而延伸设计出讨论导入在新课时的切入点。教师之所以设计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对还没有学过“新文化运动”的学生来说具有探究性,适合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学导入时,提出“什么是新文化运动”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通过提前设计好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
A组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解放的运动。
B组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的运动。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关于思想解放的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后,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协作讨论,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二)问题及应对措施
讨论导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教师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过于难,问题简单会造成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锻炼,也会导致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思考的兴趣;问题太难,不仅会造成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锻炼,还会打击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面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有所考量,避免设置的问题太简单或太难,以使讨论导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发挥作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掌握课堂节奏,防止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跑题和纪律混乱。
五、节日文化导入
(一)节日文化导入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节日文化导入指教师利用生活中的节日等,唤起学生的共鸣,进而进行教学导入。节日文化导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很少被使用。节日文化导入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限制,需要教师挑选适当的节日,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本节“新文化运动”,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引伸出节日背后蕴藏的含义,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在节日文化导入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节日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设计出新课的切入点,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导入环节时,通过提前准备好的“五四青年节”这一节日文化方式切入点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五四青年节”学校组织了不少活动吧?
学生回答:是的,那天学校安排了很多活动。
教师总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新课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学习新課“新文化运动”。
导入新课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能够及时响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2]
(二)问题及应对措施
节日文化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选用的节日太少,导致仅能在较少的课程内容中使用节日文化导入的问题。节日文化导入的核心就是围绕本堂历史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节日文化导入时,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的主题合理选用节日文化导入。
六、结语
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学导入的应用很好地切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伴随着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导入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陈春荣教授曾提道:“课堂导入艺术,一般指教师富有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得到深刻印象的教学方式。”[3]本文首先提出并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导入的含义和重要性,说明了教学导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通过对情境导入、谜语与歇后语导入、活动导入、讨论导入和节日文化导入五种教学导入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及这五种导入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目前,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式的研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其他学者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路莹莹.关于历史课堂导入的几点实用性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7):34-35.
[2]孟宪凯,刘文甫,杨宣.强化技能训练[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春荣,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