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接受思想教育
2023-06-18岳世强
岳世强
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学校要拓展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是开阔农村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的过程,也是拓展农村学校思想教育渠道的有效方式。农村学校可以主动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更多地了解社会、体验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同时,农村学校要将研学旅行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力抓手,要在积极探索研学旅行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手。教师要借助研学旅行,对学生开展正面思想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活动的必要补充。研学旅行是走出校门的集体活动,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教师需要精心策划,要研究确定研学旅行的目标任务、活动流程,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案。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兴趣特点等巧妙地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确定研学旅行的学习目标,以增强研学旅行的教学性。目前,农村学校发展趋于小规模、小班额,组织研学旅行往往包括几个班级乃至全校的学生,这时候组织性、管理的层级性便很重要。
研学旅行的过程时时处处需要学生自律才能保证安全、顺利。首先要守时、守纪律。因为是集体活动,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必须遵守安全纪律,乘车时要遵守乘车规范,乘车、吃饭、休息都要守时,才能保证所有的活动按时顺利完成。其次要学会尊重。研学中要学会聆听,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遵守场馆纪律,尊重工作人员,不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及场馆设施设备等。最后是讲秩序。每个人到公共场所都有维护良好秩序的责任和义务。不同的场馆会有不同的参观要求,研学旅行到各个场馆,就要遵守各个场馆的规范要求,做文明小公民。学生在集合、行程中要听从教师和工作人员安排,动作整齐、迅速,吃饭、住宿要有秩序,能互相照应等。
我们可以将学生按组编排,分配到各个小组,以方便学生研学旅行中的活动。无论怎样组织,只有每个学生高度自律,才能保证活动过程的安全和良好的秩序。
二、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农村小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交流的机会也少,平时学生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研学旅行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首先是师生间的协作配合。研学旅行是一种集体学习活动,学校每次组织研学旅行,所有计划和方案的实施过程均需要每个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
一次大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可以确定多个学习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去分别完成一些目标任务。这样的话,一方面小组内的学生要明确任务,分工协作;另一方面,各个小组之间要互相配合,相互照应。当参与的人数较多的时候,学生之间需要分工负责,分组搜集某一个方面的资料,分组完成对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各个小组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后,为了增强研学旅行教学效果,最后应该设计一个分享交流的环节,使研学旅行的教育效果更加突出。
路途中水、食品、物品、工具的分发等,这些后勤保障工作也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集体用餐时学生要有秩序,如果是自助餐或者是在研学旅行中自己动手做饭,那就更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协作去完成。研学旅行中,如果需要住宿休息,还要分组搭配、互相提醒、安全警戒等。这些都需要大家通力协作,共同配合完成。平时学生也许轻易不会照顾别人,但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谦让和相互照顾。所以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最有利时机,教师要抓住研学旅行的机会,让农村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三、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
研学旅行,应该侧重于研和学,“研”即研究、探索;“学”就是学习、领悟。研学旅行是在学生已有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从自然、科学、地理、历史、人文诸方面给学生以探究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有目的的旅行中学习知识,所以研学旅行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开展研学旅行是把课堂搬到了社会、搬到了实景现场。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图、景、文献资料成为教育教学的素材,学生的所见所闻成为课堂和书本所学知识的见证和延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参与研学旅行的学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对知识产生渴望、对未知领域产生探究兴趣。对于农村学生而言,研学使他们既开了眼界,见到未曾见过的东西,又对书本学过但没有完全领会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了解了书本未曾学过的知识。走出校园研学旅行,学生心情放松了,好奇心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填补知识的欠缺。研学旅行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抓住研学旅行的实践过程,启迪学生,让他们学会探索、懂得思考,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所经历的一切,用大脑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发现问题,探索未知领域,即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精神。每次研学旅行总会触动农村孩子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探究心理,从而慢慢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学旅行的任何一个目的地,都会从一个或者多个方面反映社会的历史、时代的变化、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地位等。
爱国,需要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敦煌,研学旅行首选地是敦煌博物馆。敦煌博物馆有丝绸之路历史发展沿革等大量史料史实,这里有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历史见证物。到敦煌博物馆研学旅行,学生经历的是超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学生对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聆听历史事实,学生感知的不仅仅是敦煌或者河西走廊的故事,而是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故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只要学生耐心、细致地聆听,基本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和传播史,可以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过去是怎么样的,甚至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是如此勤劳、勇敢、智慧,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身临博物馆,学生看到的每一件文物、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能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敬佩之情。这样的研学旅行正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时机。对农村学生而言,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是只要组织学生去研學旅行,学生的思想一定会受到触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家乡情结
研学旅行目的地的选择可以由近及远。当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看到家乡的文物古迹、博物馆、故居名屋、标志性建筑、文化企业等,无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到阳关研学旅行,学生看到沧桑的历史,重温阳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及重要地位,无不赞叹民族的伟大,对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本地学生,他们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家乡在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非常感兴趣,对敦煌的神奇之处、敦煌在华夏民族发展演变中的特殊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许多学生没有到阳关的时候不知道家乡有如此大的魅力,到了阳关才知道敦煌的历史如此悠久。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由于有了莫高窟,敦煌才被称为“东方艺术之都”。参观莫高窟,游览每一个洞窟,学生能感知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看到古代人民的劳动情景和智慧结晶。如到阳关研学旅行时,学生会穿越时空,体验古代将士守边的坚强意志,心情无比激动,对古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又如,研学旅行到地方民居古屋,学生可以体验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感悟古人的勤劳朴实。家乡有这么多文化古迹,家乡的历史是这样灿烂辉煌,足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结。只要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思考,自然会领悟家乡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艺术的课程理念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到敦煌莫高窟研学旅行,洞窟中一幅幅灵动的飞天壁画扑面而来,犹如天界的仙子下凡,活灵活现的塑像各具神态,自然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如丝绸般流动的线条、千年变化的色彩、精美的雕刻艺术,给人的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带来的无穷魅力。即使是生长在敦煌这片土地上的农村学生,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才能激发出艺术灵感。当学生到敦煌博物馆研学旅行,博物馆电子屏幕模拟展现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发展历程,古代人农耕生活、手工业活动的场景栩栩如生。这种现代艺术手段对古代社会和古人生活的场景加以还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艺术的力量再次呈现。当我们到阳关研学旅行,观看古代乐舞、扮演古人的角色、体验古人的生活,戏剧艺术让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听到阳关的风声,学生仿佛听到了古代战场上的战士擂鼓声、战马嘶鸣声,又会欣赏到不一样的天籁之声。
到莫高里工匠村研学旅行,学生来到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时构造、成型、打磨、烧制、上色的现场,聆听了解每一个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经历,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同时对艺术创作者产生敬佩之情。随着视野的开阔,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会快速提升。
七、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而且感受了很多自然界的风光。教师可以利用研學旅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到鸣沙山月牙泉研学旅行,学生了解到沙泉共生、沙不掩泉的原因是当地自然气候与风向的原理所致,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无穷,深刻领会到大自然的力量。当了解到月牙泉的水位逐年下降是因为敦煌地下水位下降,月牙泉的生存与敦煌整体的生态环境变化息息相关时,大家都能感受到家乡生态的脆弱。这个时候,我们都能够体会到在敦煌节水是多么重要。这样的环保讲座胜过平时教师的几十次说教。
到莫高窟研学旅行,讲解员会讲述莫高窟壁画、雕塑的故事,其中所包含的历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还会介绍壁画、雕塑的历史、制作、保护过程。当听到莫高窟的保护特别不容易,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创造、保护了价值无限的敦煌艺术,才成就了今天的敦煌时,学生赞叹不绝。佛教的故事、壁画的寓意,蕴含着古人对真、善、美的赞誉和褒扬,对假、恶、丑的斥责与唾弃。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神奇,感受文化的魅力,感受自然的伟大。同时,关于壁画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大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会懂得,一千多年来敦煌干燥的气候才使莫高窟壁画得以如此完整地保存。我们作为后人,为了保存敦煌文化,必须做到先保护再利用,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研学旅行中得到培养。
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环保意识的体验。到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等地研学旅行,必须遵守场馆的环保规矩,爱护公共财物等。例如,到光电园区参观研学,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利用光电,光电的优势是什么。经过讲解人员的介绍,学生明白了环保是未来的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无形中环保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深深埋下。
总之,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