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全域实践

2023-06-17徐敏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

徐敏

【摘 要】 江苏省扬中市为了应对融合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挑战,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抓手,启动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全域实践: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明晰行动方向;二是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行动研究;三是聚焦关键学科,实现重点突破;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助力项目实施。扬中市融合教育发展正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推进,已然成为新时代扬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亮点。

【关键词】 融合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区域推进

【中图分类号】 G760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明确要求,“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江苏省扬中市是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市,2022年成功申报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首批融合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为了应对融合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挑战,2021年5月,扬中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区域实践探索”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扬中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启动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全域新探索。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晰行动方向

实践探索依赖于理论的指导,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更加明晰项目的意义和要求,创新内容和方法。为此,项目组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专业理论等,全面把握项目研究的方向、目标,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项目组重点研读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所提出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充分认识到支持残疾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并实施基于相同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是保障残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区域融合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项目组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课程标准是项目的核心要素。在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项目组当即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培训。2022年暑假,利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育系统管理人员、校长、教师开展全员专题培训的机会,组织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其新理念、新要求。二是聚焦语文、数学、艺术和劳动4门学科,邀请专家、组织教师共同研读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及重要意涵,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二、基于课程标准,开展行动研究

融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普通学校的普通班在有特需学生共同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如何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特别是满足特需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全域实践探索以扬中市为范围,针对特需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国家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保障特需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权利的前提下,提供适应其水平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建构教、学、研、评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建立管理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融合教学改革的深化和质量提升,离不开一支普特合作的管理团队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首先,成立由市教育局分管局长任组长,教师发展中心分管主任任副组长,综合教育科科长、特教学校校长和各资源中心校长为组员的区域融合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融合教育规划、管理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保障。

其次,成立融合教学研训部。在市教育局领导下,教师发展中心和特教指导中心协同成立专门的融合教学研训部,全面负责区域融合教学研究的规划、组织、实施及评价工作。研训部负责组建相应学段、学科等普特协同的融合教学核心团队,形成区域、学段和学校3级融合教学教研共同体(见图1)。

(二)制订研究方案,稳步推进落实

为推进项目研究的开展,项目组制订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区域推进行动方案》,力争做到整体规划、周密部署。在具体的研究行动中,以语文、数学、艺术和劳动4门学科为重点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探索,并结合实验学校的校情、办学特点以及特需学生的障碍类型等,采取区域联合教研、骨干先行、各有侧重的策略,制订基于校本的行动方案,形成个性化的一校一案。例如,在学科教学研究方面,丰裕中心小学、崇德小学、西来桥学校分别聚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兴隆中心小学聚焦劳动学科,三跃中心小学则聚焦艺术学科。在专题研究方面,各个学校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又有所侧重。如兴隆中心小学重点开展“教师融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丰裕中心小学主攻“融合学历案研究”,三跃中心小学则聚焦“跨学科主题式研究”。在障碍类型研究方面,三跃中心小学聚焦听障和孤独症学生研究,丰裕中心小学聚焦视障和智障学生研究,兴隆中心小学聚焦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研究。这样,在推动形成各个学校特色优势校本研究方案的同时,确保共同完成融合教学全域探索的总体任务。

(三)开展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基于主题的研讨

项目组从融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出发,构建多维立体的研讨主题,如融合教育理念宣导、普通课程学习支持策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医教结合的康复训练、简易调查评估、课程目标调整、课程本位评估等,并按照融合学校的实际需要分步骤组织研讨。

2.基于區域合作的研讨

项目组每学期组织开展区域层面、学段层面、实验校层面3级研讨活动,并邀请周边区域融合学校参与活动,将区域研究的成果向周边辐射。例如:在兴隆中心小学开展劳动学科教研活动,镇江市所有融合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全部参与;在丰裕中心小学开展语文、数学学科融合教研活动,扬中市所有融合学校全部参与学习研讨;在三跃中心小学开展艺术学科教研活动,扬中市所有小学全部参与。每次活动都力求达到导向鲜明、示范引领、区域辐射的效果。

3.基于案例的研讨

项目组组织开展个案研讨,形成个案样本。首先,在区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个案样本,个案样本的障碍类型以感官障碍(视障、听障)和发展性障碍(智力功能受限)为主,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年级。每种障碍类型至少选择2个样本,供比较研究。然后,项目组为每个案例制订满足其独特教育需要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将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内容融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结合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期目标和学业评价,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策略方法等。个案样本中包含个别化教学计划、学期计划、课时学历案、学业评价、作业样本等内容。

例如,针对视障学生,开展支持辅具的研讨,如放大镜的选择、大字课本的运用、视觉提示功能的发挥等。针对听障学生,从教学环境支持、信息技术和科技辅具的应用、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孤独症学生,从情绪行为的处理、强化物的选择等方面开展研讨。通过个案研讨,总结经验,形成具体详细的融合教学个案样本,为区域融合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4.基于网络空间的研讨

基于网络空间的研讨,不但可以消除地域空间距离,更可以给教师提供豐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扬中市建设“融合教育云平台”,融资源、服务、信息发布于一体。特教指导中心牵头成立云端教研联盟,组织融合教师常态化参与线上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一是共享课程;二是共享课堂资源;三是共享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资源,如评价任务案例、课程本位评估资源、作业设计、经典案例等。

三、抓住关键学科,实现重点突破

鉴于项目的实践探究性,项目组根据扬中市的融合教育实际,对所研究的学段和学科做了一定的选择。学段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主要是语文、数学、艺术、劳动4门学科。5所实验学校根据各自选择的研究学科,承担建设融合课程的任务。

实验学校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制订基于课程标准的融合教学学期方案。首先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编码,然后进行目标分解,接着将其转换为可操作的评价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特需学生的特殊需要调整相应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支持策略,形成个别化的学期教学方案。同时,实验学校在教师发展中心和特教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资源教室课程。如丰裕中心小学的“融课程”、三跃中心小学的“戏曲课程”、崇德小学的“书法课程”、西来桥学校的“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在课堂教学层面,实验学校努力做到:学校课程既有层次性,又让包括特需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课程教学兼顾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方式,并关注特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根据特需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其提供个别化支持。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把学生实际发展的状况作为检验教育效果的核心标准。据此,除了学业发展的评价外,项目组还把品德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列入评价体系,促进特需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验学校在评价方式上,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将爱国主义教育、美育、劳动教育、体育等内容有机渗透到学科试题的情景创设中,增强情景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坚持以素养导向的评价促进特需学生全面发展。

四、强化督导考核,助力项目实施

市教育局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的“十四五”市县特殊教育发展主要监测指标和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主要监测指标等相关文件,2023年出台了《扬中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专项督导(试行稿)》,对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开展专项督导,督导结果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早在2019年,市教育局就通过提升《扬中市中小学绩效考核方案》中“融合教育”评分指标、得分权重,推动典型示范与底线达标相结合,助力区域融合教育主张在学校实践中落地。

融合教育的推进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以变革普通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扬中市将抓住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区创建契机,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典型带动,使融合教育发展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推进,已然成为新时代扬中优质均衡教育的新亮点。

本文为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融合教学实践探索”(编号:2021JSQZ0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212200)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