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和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评价

2023-06-17徐烨倪萌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病穗率扬麦赤霉病

徐烨 倪萌

(1 无锡市太湖米业有限公司,无锡 214000;2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锡 214000) *为通信作者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无锡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各生育期均能发病,一旦发病,不仅会造成籽粒千粒质量下降,进而导致减产,还会致使籽粒产生呕吐毒素,严重影响籽粒品质,危害人畜健康。

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与病原菌菌源量、子囊孢子萌发时间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吻合度有关,还与气象因素、品种抗性、栽培管理水平等有关[1]。例如,无锡市的小麦抽穗扬花期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此期间遭遇阴雨天气的概率较大,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再加上无锡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大部分不抗赤霉病,这就导致每隔2~3 年无锡市就会重发1次小麦赤霉病(最近1次小麦赤霉病大流行是2021年)。同时,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抗药性逐年上升,多菌灵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逐年大幅下降,这也给无锡市的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寻找出合适的抗病小麦品种和适宜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成为了当前无锡市小麦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几个小麦品种和几种新型杀菌剂,进行了相关试验,以期筛选出抗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及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的防治药剂,从而为当地的小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无锡锡山太湖水稻示范园内进行,供试田块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期间的整体气候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子囊孢子的释放、萌发和侵染,故试验田的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较轻。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33’‘扬麦29’‘宁麦13’‘扬麦25’,各品种的播种方式均为撒播,播种期均为2021 年11 月13 日,每667 m2播种量均为14 kg,除小麦赤霉病防治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统一按照当地小麦大面积生产进行实施。

供试药剂为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在每个小麦品种生产上,均各设每667 m2施用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 g、每667 m2施用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每667 m2施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 mL、清水对照4 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 次,每小区面积为200 m2。

试验于2022 年4 月15 日进行第1 次施药,于第1 次施药后5 d(4 月20 日)进行第2 次施药,均采用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各处理每次每667 m2药剂兑水量均为30 kg。

1.3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2022 年4 月15 日至5 月16 日)天气以晴天为主,平均气温为18 ℃,平均相对湿度为70%,共有雨日8 天,总降雨量为58 mm。第1 次施药当天(4 月15 日),最高气温为17.2 ℃,最低气温为11.5 ℃,平均气温为14.2 ℃,相对湿度为68%。第2 次施药当天(4 月20 日),最高气温为25.3 ℃,最低气温为11.4 ℃,平均气温为19.9℃,相对湿度为59%。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1.4.1 安全性调查

在第2 次施药后7 d(4 月27 日),目测观察各小区小麦的叶片等部位,查看小麦是否有药害症状出现,以评估供试药剂对小麦生长是否安全。

1.4.2 防效调查

在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5月16日),每处理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5 个点,每个点100 穗,共500穗,调查记录病穗数和病级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

小麦赤霉病严重度分级标准:0 级,全穗无病;1 级,病穗占全穗比例的1/4 以下;2 级,病穗占全穗比例的1/4~1/2;3级,病穗占全穗比例的1/2~3/4;4 级,病穗占全穗比例的3/4 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病级数值)÷(调查总穗数×4)]×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穗率(病情指数)-处理区病穗率(病情指数)]÷对照区病穗率(病情指数)×100%。

应用SPSS 21.0 One-Way ANOVA 对防效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 Duncan's 法比较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据2022 年4 月27 日目测观察,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在各处理区均生长正常,表现为叶片颜色浓绿,穗型、籽粒大小正常,无药害症状出现,说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

由表1 可知,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扬麦33’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最强,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6%、0.9;‘扬麦29’和‘宁麦13’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较强,病穗率分别为5.4%和7.4%,病情指数分别为1.9 和3.0;在试验期间小麦赤霉病轻发生的情况下,‘扬麦25’仍表现为较感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15%,病情指数为6.8。

表1 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

2.3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在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上,供试的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较好。其中,每667 m2施用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 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在供试的4 个小麦品种上,该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90%以上,显著优于其他两个药剂处理,尤其是在‘宁麦13’‘扬麦25’上,该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95%以上;每667 m2施用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 g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上,该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84%以上,显著优于每667 m2施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 mL 处理(‘扬麦33’的病穗率防效除外),该处理对‘扬麦29’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较高,为92.11%;每667 m2施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 mL 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一般,仅对‘扬麦25’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较好,为85.59%。

表2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供试4个小麦品种的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扬麦33’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性最好,病穗率为2.6%,病情指数为0.9,均低于其他3个小麦品种;同时,据田间目测,‘扬麦33’对小麦白粉病也具有较好的抗病性,清水对照田也未发现病叶。因此,在当前小麦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的现实下,无锡市示范推广种植‘扬麦33’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对其防治难度在逐年加大(例如,禾谷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已上升为中等至高等水平,不建议氰烯菌酯单独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2]),故亟需寻找出新型药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而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其主要通过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导系统,阻碍病原菌的能量代谢,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故该药剂表现为高效、杀菌谱广[3];丙硫菌唑则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杀菌剂,其内吸活性较强,保护治疗效果优异。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上述这两类新型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在供试的4 个小麦品种上,每667 m2施用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 g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均在84%以上,病指防效均在88%以上,而每667 m2施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 mL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略差,这进一步印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因此,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可在无锡市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综上,无锡市可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扬麦33’,推广使用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来较好地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为害,从而实现农药减量使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目标。

猜你喜欢

病穗率扬麦赤霉病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基于病穗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试验研究
安徽不同生态区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分析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