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数学预习 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2023-06-17柏枝明朱军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

柏枝明 朱军新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黄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领路人、导航员等多重角色,通过正确对待、科学设计、及时批改、合理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激发学生预习热情,让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预习习惯;预习效果;预习热情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远远没有达到预期,预习在小学阶段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价值。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很难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徒增学生负担;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上课就失去了新鲜感,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预习知晓了结论,此时再带领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会大大减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可见,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预习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预习是小学生应具有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它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悦,有利于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预习的几点认识,供参考。

一、正确对待

预习是一种学习技能,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和重要的数学概念,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课堂高效生成。预习为培养学生“四基”、发展学生“四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应该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在教学中发现,正如教师所担心的那样,很多学生将预习作业定义为“副作业”,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作业。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教师对预习的态度息息相关,教师没有对预习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使得预习流于形式。学生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看与不看老师也发现不了,这样即使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久而久之,预习形同虚设,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滋生了学生敷衍了事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重视预习,正确对待预习。那么如何让学生重视预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该制定预习提纲,使预习变得更有目的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预习效果;其二,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预习,以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其三,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监督,并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其四,教师要合理地应用预习资源,筛选一些错误点、障碍点、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主动预习,以此提高预习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技能的视角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时候,本质上也是在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很多时候,预习意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很重要,只有有了预习的意识,学生才能在面对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或问题的时候,下意识地去进行预习,从而打开新知学习与运用的大门。

二、科学设计

口头作业一般很难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教师要减少或避免出现口头作业。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布置预习作业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可以设计预习单。预习单中应包含预习提纲、预习检测等内容,这样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预习提纲时,应该关注新知的生长点,要让学生回顾整理。同时,在设计提纲时应重点体现本课的重难点,以此为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保障。另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应兼顾差异性,要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够得着”“吃得饱”,以此充分发挥预习的价值,提高教学有效性。

案例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预习单

(1)请认真阅读本课所有内容,如果你认为这个内容是重点内容,请用“—”线表示出来,如果有疑问请在疑问处打上“?”。

(2)试着回答教材中“茄子”老師和“豆荚”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同桌“辩一辩”,看看谁的回答更准确。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知道今天需要预习哪些内容;其次,告知学生预习方法,通过圈画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归纳和质疑;最后,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样将学生需要做的事情都讲得清清楚楚,便于预习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请按照步骤完成“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活动,并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将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前移至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经历操作、观察等活动进行总结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若这些特点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经历以上活动,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4)请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请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及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并通过具体练习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以上练习,若学生不预习是很难完成的,这样的预习不再是走马观花,也不再是流于形式,增强了学生的预习动力,提升了学生的预习品质。

案例2  “分数的意义”预习单

(1)若把6个苹果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

设计意图:借助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旧知回顾寻找新知的生长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在图1所示的各图里分一分,再涂色表示1/2。

设计意图:以上内容呈现的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理解分数意义的关键,这样通过具体分让学生直观感受1/2的意义,为突破难点奠基。

(3)完成例1,并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思。

设计意图:例1的难度不大,学生预习后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样通过独立探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这样将预习以书面作业的方式来呈现,既强化了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关注度,又让学生通过预习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当然必须注意到的是,书面作业作为预习的重要方式,其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的预习结果有显著的呈现方式,这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预习过程,尤其是判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建设过程。除了书面作业的形式,教师也要开发更多的预习呈现方式,这不仅可以化解单一预习方式带来的枯燥感,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表现,最终让预习工作变得丰富多彩。对此,教师要积极探究。

三、及时批改

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让学生知道预习作业并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以此引起学生对预习作业的重视,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习惯。

批改预习作业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教师批改,还可以是组长批改、同桌互批或学生自己批改。通过批改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预习的积极性。当然,在预习习惯培养的初期,还应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要认真批改,并及时反馈。要知道,教师对预习的关注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预习态度,因此教师应重视批改预习作业。待学生的预习习惯逐渐养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师批、生批、自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批改中获得经验,提高预习质量。

教师要认识到,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质上是在进行预习评价。评价不仅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还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这些非智力因素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有时候是超过智力因素的。当积极的评价使得学生形成强烈的预习动机与兴趣时,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四、合理应用

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若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合理地利用预习资源,会让学生感觉预习是毫无价值的,以此失去预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预习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对于预习资源该如何利用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若不讲预习的内容,则不利于知识的深入;若讲得太多,则学生会感觉预习毫无作用,影响其预习积极性。可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预习效果,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点到为止”,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内容要有意识地突出与强化,对于那些出现卡壳的问题要有意识地点拨和引导。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感悟预习的价值,提升学习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预习效果,除了认真批改预习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预习作业进行互动交流,以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贯彻“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根据真实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互动交流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所交流的内容容易局限在预习的结果上。当学生迫切需要知道自己预习结果的时候,有这样的交流表现是正常的。但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这样的交流,因为交流更要指向预习的过程,包括预习过程中资源的发掘、预习过程中学习的心得等,这些无法体现在预习结果上的内容,更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也应当纳入交流的范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培养学生预习意识,进而让学生形成预习习惯。将预习介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预习的价值,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教师教得顺心、教得省力,以此打造有深度、有广度的高品质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
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介绍
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学力
让“预习习惯”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