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

2023-06-17谭彩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谭彩琴

[摘  要] 新课改下,需要贯彻“问题驱动”的深度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打造有深度、有立意的数学课堂。文章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融入深度问题,引发探究欲望;以互动性提问引发师生深度对话,促进有效生成;以多层次的精准提问,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以具有深度与维度的问题,架构合作交流的氛围。

[关键词] 问题驱动;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问题驱动是随着新课程理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将学生引入深度学习的良性状态中,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小学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倘若教学方法运用不当,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彻底帮助学生突破浅层学习的低效状态,教师需要全面贯彻问题驱动的深度教学的新型模式,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打造有深度、有立意的数学课堂,这与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是相符的。下面,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做一些探讨,以飨读者。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融入深度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数学应用性强,源于生活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从日常生活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就深度教学的课堂而言,除了激趣引思,教师在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时,还需要融入深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助力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深化理解和认识。

案例1  长度单位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拿出你日常使用的学习用品,说一说有些什么?

生1:有直尺、铅笔、橡皮、文具盒……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这些物品的长度,好不好?(动手操作的活动是学生喜爱的)

师:我们先来比较一下,铅笔和直尺哪个长一些,哪个短一些?

生2:我知道,铅笔短一些,直尺长一些。

师:文具盒与直尺比较,哪个最短,哪个最长?

生3:直尺最短,文具盒最长。

師:为什么直尺忽长忽短呢?那直尺到底有多长,你们想知道吗?

……

深度教学的目的并非引导学生被动识记和理解数学知识,而是需要有效驱动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索。在本例中,教师引入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不管是操作,还是讨论都兴致盎然。根据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通过直尺与铅笔、文具盒的长度比较后的忽短忽长,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击,进而顺利引出本课的内容“长度单位”。这一过程充分彰显了问题的探究价值,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自然发展。

二、以互动性提问引发师生深度对话,促进有效生成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中长久地保持注意力集中,那么如何来保证课堂效率?如何来实现深度学习?在深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设计有效的互动性提问,为学生打造和谐、轻松的话语空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深度思维,形成以互动性提问、智慧性语言、课堂等待为元素的深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完成相应的认知加工,获得深度体验。

案例2  观察物体

师:大家来猜一猜这张照片是谁的?(教师出示一张背面照)

生1:不知道。

师:为什么不知道呢?

生2:照的是背面。

师:嗯,那如何才能知道照片中的人是谁呢?

生3:自然要看看正面啦!

师:真聪明!那这两张照片呢?(教师出示侧面照与正面照)现在能看出是谁了吗?

生4:是钟南山爷爷。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一个疑问,其实三张照片中的人都是钟南山爷爷,为什么每一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生5:摄影师选择的拍照角度不同,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同。

师:非常好,看来想要拍出精彩的照片,我们需要在仔细观察之后选择最佳角度。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教师板书课题)

师:大家看,这些是一些常见物体的三视图,你们能正确选择吗?(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三视图,师生共同选择)

……

提问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采用了称赞与鼓励的方式,即使在学生选择了错误的三视图时,教师也微笑应对,并让学生纠正错误,强化认识。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都能预留出合理的等待时间,让学生的思考更全面。

三、以多层次的精准提问,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大量数据显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而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对偏弱。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教学要素。笔者认为,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下,以多层次的精准提问为导向,充分发挥问题的驱动效果,让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数学探究和学习,则可以促使他们自然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出示条件,由此让学生提问,这并不是深度教学意义上的提出问题;或者在课始教师抛出主题,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想要了解和掌握的问题,这也不是深度教学意义上的提出问题。教师唯有增强学生在多层次提问中的“问题意识”,方能引导学生提出有趣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案例3  百分数

创设情境:某著名的动物摄影师对不同企鹅族群的数量增长很感兴趣,历经数年的学习和考查,拍摄了各种各样企鹅宝宝与成年企鹅的照片。经过多次研究,该动物摄影师发现正常情况下,只有从大一些的蛋中孵化出来的企鹅宝宝可以存活,其余则很难存活。这里有两颗企鹅蛋,第一颗蛋的质量约为78克,第二颗蛋的质量约为110克。

问题1:第一颗蛋的质量约为第二颗的百分之几?

问题2:第二颗蛋比第一颗蛋约重百分之几?

问题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本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将简单刻板的数学知识融入多姿多彩的情境之中,化乏味为有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主动而轻松地学习知识。正是由于教师创设了诱人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然提出了以下有深度的问题:第二颗蛋的质量是第一颗蛋的百分之几?第一颗蛋比第二颗蛋约轻百分之几……当然,这些问题尽管看似相差无几,实则用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且结果也不相同,使学生对百分数意义和计算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以具有深度与维度的问题,架构合作交流的氛围

问题驱动模式下的深度教学,教师需要在细细斟酌之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出具有深度与维度的好问题,架构合作交流的氛围,提升学生的思考维度与深度,最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能力。

案例4  三角形数

问题情境:古希腊人研究数的方式十分独特,他们常常用沙子在沙滩上摆出各种形状,后来他们研究出图1所示的1、3、6、10……可以表示成三角形的数,并将其命名为三角形数,那么289、1024、1225、1378这4个数中哪些是三角形数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寻规律和算法,很快有了发现,并掌握了算法)

生1:将它们分别乘以2,看看是否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若是,则这个数就是三角形数。

生2: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分解时多试一试。(学生进行尝试,但比较烦琐)

师:两个连续自然数相乘会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任意符合要求的数试一试,看看积有何特征。(学生尝试并汇报)

生3:刚刚我们试了许久,发现了一个很神奇的规律,似乎积的末尾只会出现0、2、6这3个数字。

师:将连续自然数一对一对写完验证自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该如何做呢?(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并尝试验证猜想)

生4:我们组通过一一验证1×2=2,2×3=6,3×4=12,4×5=20,5×6=30,6×7=42,7×8=56,8×9=72,9×10=90,10×11=110,11×12=132……从而发现尾数循环,验证了这个发现。

生5:以上四個数,将它们的尾数乘2后,发现符合要求的只有1225和1378。

师:当一个数乘2,积的末尾是0、2、6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时,那么这个数必定为三角形数吗?(这又一次地引发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教师通过一道兼具深度与难度的问题,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挑战了学生的深度思维,开启了学生的深度探究大门。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有难点的争论,也有问题的提出和规律的发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了培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充分发挥问题驱动的价值,探寻出数学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切入点,设计适切的数学问题,并优化问题呈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高效、深度的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走向深度探究之路,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深度教学小学数学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