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作业设计探究

2023-06-15黄燕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课标

黄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六大任务群之一,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同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笔者认为,除了通过寻找文本内容的冲突点和质疑点,提出具有思维含量又能统领任务群文本的核心问题,和激发学生深度思辨,为其搭建思维导图等学习支架,提示和展现思维程序与过程之外,思辨性作业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有效的思辨性作业设计是该学习任务群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强化,学习效果的检验与保障,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方式。笔者从作業设计理念、作业设计依据、作业设计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有效的思辨性作业设计的专业思考与实践研究。

一、思辨性作业设计理念

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学”的检测,也是对教师“教”的导航。根据“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思辨性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注重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表现,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遵循学段的进阶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着重培养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注重思维过程的展开。思辨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思维能力,被称为“最高级的运动”。它强调基于证据和逻辑作出判断,“重证据”是思辨性表达的独特要求。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能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信息梳理观点、事实、材料及其关系,清晰地呈现思考过程和思维轨迹。

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2022年版课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要求:“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体会并习得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学中要紧扣课标和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思维方法。

二、思辨性作业设计依据

根据2022年版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以及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的“作业评价建议”内容,思辨性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依据:

情境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切入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课文,更是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真实情境,有了真问题,才会点燃对学习的热情,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究性。2022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要求“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课标倡导学生积极地合作探究,着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使得作业机械重复。为此,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条理的思辨性作业。

开放性。遵循2022年版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的要求:“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思辨性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观察、思辨、合作、探索中完成作业。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打通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追求活泼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思辨性作业设计策略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与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学段中“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相匹配。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设计思辨性作业明晰了方向。

1.预习作业:基于学情,激发思辨的意识

第三学段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阶段,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初步掌握学生阅读文本后的思维困惑点,设计能表达学生观点的问题,作为开展思辨性教学的逻辑起点。如,在教学《跳水》一课前,笔者设计了思辨卡:

《跳水》思辨卡

(1)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什么?

(2)你觉得导致男孩爬上帆船桅杆最高横木上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理由。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又及时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思维状态,进而引导学生聚焦有思维含量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高效推进教学进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课堂作业:搭建支架,助推思辨过程

思维是内隐的心理活动,通常难以直接观察与分析。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表达提纲、系列问题等方式使思维可视化,是当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业设计要善于从人物言行、文本内容,以及事情结果产生的原因和材料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中找到思维的聚焦点、冲突点、关联点和归因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品质,展现逻辑思维的魅力。

如,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抓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一路人的质疑,设计思维导图请学生填写。

(1)导图填写。

(2)写话训练。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理解楚人叫卖过程中的“自相矛盾”,再用简洁的语言将思维过程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得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写下对文中关键句的启示,既训练了思维的逻辑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课后作业:联结生活,提升思辨能力

2022年版课标在任务群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创设适宜的学习主题与学习情境,要设计有趣、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活力。

笔者在教学第六单元后,设计了两份作业请学生选择完成,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业1:智慧故事收藏卡。旨在引导学生在积累智慧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查找、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思维的奥秘。

作业2:智慧故事分享卡。旨在锻炼学生概括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能力,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正是考验其是否能灵活运用思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辨性课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对策等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跟四位“名师”学思辨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案例:哀怨曲还是欢乐颂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