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量词语法点分布探究

2023-06-15李丽孙璇

现代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表示法数词补语

李丽 孙璇

摘  要:量词的丰富性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突出特点之一,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语量词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涉及到量词的语法点共41个,涵盖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特殊表达法、强调的方法等7个语法项目。通过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比较,可以发现,《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中量词语法点的设置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适应当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需要,新时期汉语教学应该以此为纲。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量词;语法点分布

量词的丰富性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的突出特点之一,汉语量词数量众多,搭配复杂,灵活多变,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中文水平等级标准》)[1],是国际中文教育70多年历史上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发布的首个全面描绘、评价其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前语法大纲》)[3],则是原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等级标准和水平大纲,是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的主要依据,在《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颁布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量词入手,统计分析《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量词语法点的选取和分级情况,并将之与《前语法大纲》进行比较,以深入发掘《中文水平等级标准》量词语法的设置特点。

《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将音节、汉字、词汇、语法四种语言基本要素作为衡量中文水平的基准,采用“三等九级”新标准来划分学习者的中文水平[4]。其中,一至三级为初等,四至六级为中等,七至九级为高等。《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包括音节表、词汇表、汉字表、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以下简称《新语法大纲》)等7个部分。《新语法大纲》共提炼核心语法点572个,其中,初等共有210个语法点,包括一级48个,二级81个,三级81个;中等共有214个语法点,包括四级76个,五级71个,六级67个;高等共有148个语法点,包括七、八、九三个等级,统合在一起,不再进行细致区分[5]。这572个核心语法点涵盖了语素、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动作的态、特殊表达法、强调的方法、提问的方法、口语格式、句群等12个语法项目。根据我们的统计,《新语法大纲》中关于量词的语法内容涉及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特殊表达法、强调的方法等7个语法项目,共计41个语法点,其中,词类(量词)有13个、短语结构类型有4个、固定格式有2个、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语法点有8个、句子类型有7个、特殊表达法有6个、强调的方法有1个。在这41个语法点中,属于初等的有24个,占比为58.5%,包括一级5个,二级10个,三级9个;中等语法点有13个,占比为31.7%,包括四级7个,五级2个,六级4个;高等语法点有4个,占比为9.8%,包括七至九级。

一、量词词类分布

在《新语法大纲》词类语法项目中,有13个语法点共涉及各级量词71个。其中,一级量词8个,占量词总数的11.3%;二级量词14个,占量词总数的19.7%;三级量词13个,占量词总数的18.3%;四级量词13个,占量词总数的18.3%;五级量词7个,占量词总数的9.9%;六级量詞10个,占量词总数的14.1%;七至九级量词6个,占量词总数的8.4%。总起来看,初等量词35个,占总数的49.3%;中等量词30个,占总数的42.3%;高等量词6个,占总数的8.4%。具体如表1所示:

《新语法大纲》各级量词所占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二级(19.7%)、三级(18.3%)、四级(18.3%)、六级(14.1%)、一级(11.3%)、五级(9.9%)、七至九级(8.4%)。综合来看,初等量词占比最高(49.3%),中等量词次之(42.3%),高等量词最少(8.4%)。初等量词和中等量词占了量词总数的91.6%。这表明量词是汉语教学初级、中级阶段的重点,尤其是初级阶段。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在初级阶段打牢量词基础至关重要。

《前语法大纲》将语法点分为“三等四级”,即初等、中等、高等和甲、乙、丙、丁四级,其中,甲级语法、乙级语法对应初等水平,丙级语法对应中等水平,丁级语法对应高等水平[3](P1-12)。《前语法大纲》共涉及49个量词,其中,甲级有23个,占比为47.0%;乙级有11个,占比为22.4%;丙级有7个,占比为14.3%;丁级有8个,占比为16.3%。各级量词所占比重从高到低分别为:甲级、乙级、丁级、丙级。总起来看,初等水平量词占比最高(69.4%),高等水平量词次之(16.3%),中等水平量词最少(14.3%)。具体如表2所示:

从量词总数来看,两个大纲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实际上量词的增删变动很大。相较于《前语法大纲》,《新语法大纲》增加了41个量词:“杯、餐、册、层、场、打、刀、滴、番、分钟、封、副、幅、跟、股、集、家、架、卷、块、粒、脸、年、批、群、扇、声、手、束、台、天、碗、行、眼、页、则、盏、针、支、枝、周”;删减了19个量词:“包、成、份、盖、公尺、公斤、伙、架次、斤、具、卡、克、课、列、米、千瓦、丸、项、重”。在量词的类别上,《新语法大纲》新增了计量时间的“分钟、天、周、年”,删减了计量重量的“公斤、斤、克”和计量长度的“米、公尺”。

与此同时,两个大纲的初、中、高三等量词的比例差异比较突出。在《新语法大纲》中,初、中、高等量词之比约为5:4:1;在《前语法大纲》中,初、中、高等量词之比约为7:1:2。二者共有量词总计30个:“把、本、遍、串、次、袋、栋、顿、朵、个、回、间、件、届、棵、颗、口1、口2、枚、匹、人次、趟、条、位、屋子、下、张、只、种、桌子”。共有量词的等级分布大体相当,但有8个量词的等级分布差异较大。“棵”在《前语法大纲》中分布在甲级语法(初等偏下),在《新语法大纲》中则属于四级(中等偏下);“袋”在《前语法大纲》中分布在乙级语法(初等偏上),在《新语法大纲》中则属于四级(中等偏下);“趟”在《前语法大纲》中分布在乙级语法(初等偏上),在《新语法大纲》中则属于六级(中等偏上);“朵”“届”“颗”“匹”“串”在《前语法大纲》中分布在乙级语法(初等偏上),在《新语法大纲》中则属于五级(中等居中)。

值得注意的是,借用量词在《前语法大纲》中分布在中等丙级,在《新语法大纲》中则分布在中等四级(中等居中)。相关研究表明,在汉语学习者的量词习得中,借用量词的习得顺序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量词比较靠后[6]。从这个角度讲,《新语法大纲》的设置更为合理。

总体而言,相较于《前语法大纲》的三等四级设置,《新语法大纲》的“三等九级”新标准使量词语法级别的区分更加明显,既充分遵循了汉语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也有助于开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工作。

二、量词短语的结构类型

在《新语法大纲》中,量词短语的结构类型有4种,分布在初、中、高三个等级。其中,初等短语有2种,中等短语有1种,高等短语有1种。具体如表3所示:

在《新语法大纲》中,数量短语“数词+量词”、数量重叠“数词+量词+数词+量词”和“数词+形容词+量词”,大多是修饰具体的事物,分布在初、中等级别;“数词+量词+抽象事物”则与抽象事物相关,具有象征性的隐喻,其用法与搭配情况的复杂度逐层增加,所表达的语义也逐渐抽象化,分布在高等语法级别。在《前语法大纲》中,“数词+形容词+量词”与“数词+量词+抽象事物”同属于丁级语法点(高等级别),没有区分二者的复杂度。

总体而言,相较于《前语法大纲》,《新语法大纲》量词短语结构类型的设置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环环相扣,更符合语法习得规律,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量词构成的固定格式

在《新语法大纲》中,量词构成的固定格式有2个语法点,分布于中等级别中的四级和六级。具体如表4所示:

“一+量词+比+一+量词”在句子中主要作状语,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如“现在的马路一条比一条宽,楼一座比一座高”。“A一+量词,B一+量词”这一固定格式采用了对称的形式,两部分缺一不可,A、B一般为实词中的动词、名词、代词和形容词。当A、B为动词时,既可以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如“走一步,看一步”“挣扎一会儿,休息一会儿”。当A、B为名词时,主要是表事物的普通名词、方位词和时间名词,如“风一阵,雨一阵”。当A、B为代词时,主要表示列举,如“这一个,那一个”。当A、B为形容词时,要求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如“青一块,紫一块”“长一声,短一声”。

将两个大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前语法大纲》中,量词构成的固定格式没有被特别凸显。“一+量词+比+一+量词”分布在《前语法大纲》的乙级特殊句型比较句(二)中,而“A一+量词,B一+量词”在《前语法大纲》中没有被专门指出。《新语法大纲》则将二者设置为独立的语法点,分立于中等四级和六级,这不仅反映出《新语法大纲》量词设立的精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为新编教材中的量词编排及量词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在《新语法大纲》中,共有8个语法点涉及量词短语担任句子成分。其中,一级语法点1个,二级语法点3个,三级语法点3个,七至九级语法点1个。这8个语法点包括了量词短语作定语、谓语、补语,其中,量词短语作补语的数量最多。具体如表5所示:

在《新语法大纲》中,量词短语担任句法功能的语法点主要分布在初等和高等。数量补语1和数量补语3都属于“动词+动量补语”结构,二者的区别在于宾语和动量补语是否共现。前者如“我去过一次”

“这本书我看過三遍”,后者如“我找过他两次”“老师让我每天念三遍课文”“我已经来过中国两次了”。当动词的宾语由代词充当时,补语一般要放在宾语之后;其他词类充当动词宾语时,补语可放在宾语之后,也可放在宾语之前。数量补语4(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持续的时间,时量补语主要由表示时段的“数词+时量词”(如“一天、两年”)或“数词+量词+名词”(如“一个月、三个小时”)或“一会儿、很长时间”充当。数量补语5(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结束后到某个时间点的间隔时间,这里的动词都是非持续性动词,如“来、去、到、离开”等,句末可以用语气词“了”,如“他们来中国两个月了”

“学校开学两个星期了”。

在《前语法大纲》中,量词短语充当句法成分的语言点分布在中等丙级语法,涉及量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具体如表6所示:

相较于《前语法大纲》,《新语法大纲》细化了量词短语充当补语的语法内容,如数量补语2(形容词+数量补语)、数量补语3(动词+动量补语:宾语和动量补语共现)、数量补语5(动词+时量补语:表示动作结束后到某个时间点的间隔时间)和状态补语3(“个”引导的补语)。同时,《新语法大纲》还删减了量词短语作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点。

相较于《前语法大纲》,《新语法大纲》关于量词短语的语法点描述也更加严谨。如《前语法大纲》甲级语法对于“定语”的表述为“名词、代词、数词或名词词组作定语”,例句为“四的四倍是多少”“这件衣服是去年买的”。而《新语法大纲》在一级语法项目中表述为“名词性词语、形容性词语、数量短语可作定语”。毋庸讳言,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作定语也是量词的常见功能。就此来说,《新语法大纲》对语法点的描述更加精确与完备。这些都为教师开展教学和进行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

五、量词或量词短语构成的句子类型

在《新语法大纲》中,由量词或量词短语构成的句子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由量词短语构成的特殊句型,包括存现句、比较句、“把”字句,涉及语法点6个;一类是由量词构成的紧缩复句,涉及语法点1个。具体如表7所示:

将两个大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前语法大纲》虽然也包括“把”字句、比较句、存现句和紧缩复句,但存现句没有明确含有量词或量词短语的语法点,只是通过例句反映出来。“把”字句和比较句尽管都涉及量词或量词短语,但是“把”字句只有一种结构涉及量词短语,即“主语+把+宾语+动词+动量补语/时量补语”(相当于《新语法大纲》初等四级语法“把”字句2);比较句也只有一种结构涉及量词短语,即“A比B+多/少/早/晚+动词+数量短语”(相当于《新语法大纲》初等三级语法比较句4)。“把”字句和比较句的这两个结构都分布在《前语法大纲》中等丙级语法。《前语法大纲》虽然设有紧缩复句语法点,但没有明确提到量词及量词短语,举例亦未涉及。

此外,在《前语法大纲》中,由数量词构成的特殊句型还有“是”字句,分布在初等乙级语法,结构为“主+是+数量词”,例句为“这是第一步”。《新语法大纲》则没有出现这一语法点。

六、量词构成的特殊表达法

在《新语法大纲》中,由量词构成的特殊表达法包括两大类:时间表示法和数的表示法,共有6个语法点。其中,时间表示法的语法点有1个,数的表示法的语法点有5个。数的表示法包括钱数表示法(1个语法点)、序数表示法(1个语法点)和概数表示法(3个语法点)。这6个语法点主要分布在初等和中等,其中,初等5个,中等1个。钱数表示法和时间表示法分布在一级,序数表示法分布在二级,概数表示法分布在二级、三级和四级。具体如表8所示:

在《前语法大纲》中,由量词构成的特殊表达法只有数的表示法,包括四类:年、月、日、星期表示法,钟点表示法,钱数表示法,号码表示法(房间、汽车、电话等),都分布在初等水平甲级语法。

将两个大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新语法大纲》把“年、月、日、星期表示法”“钟点表示法”合并为时间表示法(初等一级),与数的表示法相并列;将“号码表示法”包含于序数表示法(初等二级),隶属于数的表示法。同时,在数的表示法中新增了概数表示法。概数表示法涉及的语法点分布在初等二级、三级和中等四级,语法点有“数词+多+量词”“数词+量词+多”“用‘大概、大约、几表示概数”“相邻数词连用表示概数”“用‘左右、前后表示概数”和“数词+来+量词”。可见,《新语法大纲》在由量词构成的特殊表达法上设置的语法点更加丰富。

七、量词构成的强调的方法

在《新语法大纲》中,由量词构成的强调的方法涉及1个语法点,分布在中等四级。这个语法点是“用‘一+量词(+名词)+也(都)/也没(不)……表示强调”,所举例句是:“我一本中文书也没看过。”将两个大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前语法大纲》虽然也专门设置了强调的方法类别,但并没有明确提到量词及量词短语,举例亦未涉及。

综上所述,在《新语法大纲》中,量词共计41个语法点,涉及词类、短语、固定格式、句子成分、句子的类型、特殊表达法、强调的方法等7个语法项目,初、中、高等语法点的比例为6:3:1,可见,量词的语法点主要分布在初等。通过比较《新语法大纲》和《前语法大纲》,可以发现,《新语法大纲》新增了41个量词,同时也删减了19个量词。两个大纲共有量词总计30个,其中,22个量词在两个大纲中的等级分布大体相当,8个量词的等级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总的来看,《新语法大纲》在量词语法点的选取、等级设置和内容描述上更为严谨,层级划分更加明晰,能够加强汉语学习者学习的连贯性,充分遵循了汉语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新语法大纲》的等级分布来合理安排量词语法教学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掌握汉语量词,进而达到快速提高汉语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的教材编写也要切实遵循《新语法大纲》的三等九级标准,尤其是在量词语法点的编排上,无论是生词表还是相应的练习题设置,都应充分考慮量词语法点的语法等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国家标准·应用解读本)[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

[2]刘英林.《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语法等级大纲研制及应用的若干问题——《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语法学习手册》前言[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1).

[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刘英林,李佩泽,李亚男.《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中国特色和解读应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2).

[5]王鸿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路径及语法分级资源库的开发[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3).

[6]张凯悦.泰国学生汉语量词习得顺序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Distribution of Grammatical Points of Quantifiers in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ake Appendix A (Normative) Grammar Level Outline as the Scope of Investigation

Li Li,Sun Xu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The richness of quantifiers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distinguish Chinese from other languages. Chinese quantifiers are mor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ppendix A (Normative) Grammar Level Outline is one of the seven major components of 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volving 41 grammatical points of quantifiers,covering 7 grammatical items such as parts of speech, phrases, fixed forms, sentence components, sentence types, special expressions, and emphasis methods.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ndard of Chinese Level and the Outline of Grammar Level, we believe that the setting of the quantifier method in Appendix A (Normative) Grammar Level Outline is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meets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take this as the key point.

Key words:Chinese Proficiency Grading Standards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Appendix A (Normative) Grammar Level Outline;The Standard of Chinese Level and the Outline of Grammar Level;quantifiers;the distribution of grammatical points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多义复合词研究”(22YH65D)

作者简介:1.李丽,女,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2.孙璇,女,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表示法数词补语
数词
否定意义的四种特殊表示法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从一道小题联想到的整数表示法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名词易错点透视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日期和时间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