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的创意应用策略
2023-06-15徐万利
徐万利
[摘 要]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分析插图、讨论插图、读写插图、创作插图,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启动力。面对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插图资源,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在识字教学、诵读引导、互动交流、读写操作等环节借助插图展开教学,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资源;创意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2-0023-03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内容,学生对此也是喜闻乐见。教师要重视对插图的应用,围绕插图展开创意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看图识字、借图讲述、观图讨论、看图写话等,都是有效的插图应用途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插图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借助插图识记生字,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识字学习,能够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冲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图文结合的意识,对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积极意义。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插图内容,教师借助教辅材料或者网络信息渠道,也能收集到很多图画资源,这些都属于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科学运用插图资源,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分辨的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教材插图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科学运用这些插图,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并对照课文内容展开阅读和思考,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对插图比较感兴趣,因为插图中的小燕子呈现出多种姿态,动态感十足,而且课文中的一些生字与插图形成了对应关联,如“拂”“掠”“沾”“聚”“集”等都是描述动作的字词,而且与燕子的形态高度一致。对此,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生字解读,对燕子的作进行展示。学生进入识字阶段,结合插图对燕子的动作展开形象解读并通过形体动作进行模仿,对相关的生字进行重点记忆。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记住了这些描述动作的生字,也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明白了生字的含义。
教师利用教材插图内容,让学生结合插图学习生字,对燕子的动作形态进行直观解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小燕子的动作很经典,教材插图上有直观呈现,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进行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获得了鲜活的学习感知与体验,学习效果十分突出。
二、借助插图辅助诵读,增加学生情感体验
看图可以识字,也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和情节,对提升学生的文本诵读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和设计,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插图进行仔细观察,从而掌握文本主旨、情感、线索等要素,为有感情地诵读奠定基础。教师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要在诵读方法和技巧应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给予学生示范操作,通过分析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促使学生建立文本情感基础,并在反复诵读体验中进入文本核心。
学生观看课文插图时,需要进行对照阅读,唯有图文结合,才能形成最完整的阅读认知,为顺利进入诵读环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让学生结合文本和插图内容进行感知与体验。然后,教师对诵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介绍:“诵读课文时不仅需要情感饱满,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做出具体判断,还要关注节奏、停顿、音变等技巧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涵,读出感情。”学生进入仿读训练环节,教师跟进观察,针对学生仿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矫正学生不正确的诵读行为。学生诵读时会存在速度过快的问题,其声音变化太过机械,教师适时给予矫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法展示,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并通过一些插图来辅助教学,再在诵读技巧方面给予学生点拨,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插图进行仿读训练,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度发掘,为诵读奠定了情感基调。特别是配乐诵读音频的引入,配合上插图信息,给学生提供了诵读感知和体验的机会。学生在诵读中存在的问题比较集中,教师通过多重示范展示和解读,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这对快速提升学生的诵读品质有积极作用。
三、借助插图组织讨论,帮助学生启动思维
插图是文本内容的重要补充,信息极为丰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关注一些细节信息,并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借助插图展开集体讨论,教师需要设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插图属于直观信息,而问题带有抽象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文本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深度研讨中形成学习能力。
插图资源的合理应用,能够产生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教师借助插图组织学生展开阅读讨论,能够形成更多阅读思考的契机,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对文本内容展开细致解读,再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要求学生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生有阅读积累,平时对这个故事也有所耳闻,自然能够顺利讲述故事内容。于是,教师发起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讽刺了一些人的刻板做法,通过你的观察,你认为守株待兔的人是蠢笨还是思想呆板?”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很快就给出自己的观点,因为观点有碰撞,課堂讨论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借助网络搜集一些图片并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先观察图片,然后展开互动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则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交流中。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辩论、总结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信息,其阅读学习思维得到了有效历练。教师没有对问题的答案给出最后的判断,而是对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给予更多的鼓励与肯定,有效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借助网络搜集图片内容,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使学生对文本故事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又给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参与到互动交流中,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启动力。课堂辩论是个性化观点大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逐渐达成一些共识,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教师再对学生的个性化阐释给予激励性评价,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四、借助插图设计读写,促进学生认知内化
借助插图设计读写任务,这是比较常见的看图写话训练方式。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对插图内容展开整合处理,形成丰富的写话契机,使学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有效提升读写品质。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读写内容,教师给予针对性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发掘,能够生成更多的读写训练点。读写属于阅读内化手段,借助插图设计读写任务,其教学调度的作用更为鲜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其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读写训练与插图结合,这是比较直观的教学设计。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看图写话的训练内容,学生的反应会更为强烈,其助学作用也会更为突出。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对课文插图展开仔细观察,形成整体阅读认知。然后,教师跟进设计读写学习任务:“这篇课文有一幅照片插图,对赵州桥进行了直观展示,图文对照,我们对赵州桥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学习课文的介绍方法,对其他桥梁做推介。”教师随即打开多媒体,展示一组桥梁的图片,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幅图展开观察和思考,模仿文本的写法,写一篇介绍桥梁的文章。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后,对赵州桥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进入读写环节后,开始对照片展开细致观察。教师适时给予提示,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学习的机会。在介绍桥梁的特点时,教师跟进指导,要求学生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来凸显桥梁的特点。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读写情况进行总结,挑选比较优秀的读写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从而增强了课堂互动学习效果。
教师设计读写任务,借助多媒体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桥梁图片,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的机会,确保了读写训练的顺利展开。学生结合课内学习实践,对课外图片展开观察分析。教师则跟进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将插图引入读写训练中,能够产生丰富的学习激发动力,学生在自评时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表现,说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五、借助插图展开鉴赏,推动学生语感形成
教材中的插图是阅读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发挥图文结合的作用,让学生结合插图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展开思考,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特别是语言鉴赏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开展插图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分析解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鉴赏认知的形成。语言鉴赏是学生内化文本知识的重要方式,但学生往往只会从修辞的角度展开思考,这是比较单一的鉴赏行为。教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寻找文本语言运用的亮点,能使学生形成有质感的鉴赏认知。
学生对直观的图形都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先建立色彩、形状的印象,再图文结合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分析,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语言形成有形感知。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文中的插图,然后结合文本信息进行解读:“这篇课文中有一幅海底世界的插图,仔细观察这幅插图,看看有哪些海底生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形状、颜色,以及运动状态?”学生开始观察插图,并阅读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对海底生物形成了直观认知。在观察讨论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海底生物的特点,并找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说说文本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学生开始研究课文中一些典型的语言描写,从不同角度展开鉴赏探索。如文中有个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学生大多会从排比句运用的角度进行语言赏析。对此,教师给予提醒:“这里运用了哪些典型词语对海底世界展开了形象的描绘?”学生很快就找到“嗡嗡”“啾啾”“汪汪”等叠词,从这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将语言鉴赏活动顺利推进。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鼓励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展开观察和思考,学生都能够积极给予回馈,尝试从不同角度展开鉴赏操作。教师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海底世界的图片信息,引导学生观看并展开进一步思考,将语言鉴赏学习推向了高潮。
教师利用课文插图观察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学习,给学生带来学习触动和启迪。文本插图虽然不多,却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教师巧妙设计,从不同角度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形成鉴赏认知,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对语言鉴赏还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从典型词语、句式特点、主旨情感、描写方法、色彩特点等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自然形成语言鉴赏认知,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对教材插图展开创意应用,能够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冲击,其助学效果十分突出。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利用教材插图展开教学调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插图识字,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其对生字词的记忆效果;借助插图展开诵读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插图设计读写活动,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其认知内化;借助插图展开鉴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感形成。教师正视插图的助学作用,合理运用插图资源组织教学,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春燕.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的巧妙运用[J].天津教育,2021(11):98-99.
[2] 丁雪萍.巧借插圖,优化课堂教学: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高年级课文插图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J].教师,2020(36):25-26.
[3] 薛建龙.让插图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9(26):42-44.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