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儿宽频声导抗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的相关性分析
2023-06-14张旭田萌张磊
张 旭 田 萌 张 磊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45500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为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发位置于中耳区,为一种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者失聪,同时也是临床上引起儿童及成年人听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引起SOM的主要原因与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以及免疫异常有关,当患者发生SOM后,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为听力下降,且中耳积液。儿童咽鼓管与成年人相比,其具有平、短、宽三个特征,较容易出现咽鼓管障碍,导致中耳区内分泌物增加,积液聚集在鼓室,影响听力。鼓声导抗测试是一种常用于反映中耳状况的检查手段,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耳科相关疾病的检查,尤其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依据鼓室导抗图判断该病患儿的中耳积液水平,了解其病情进展[2]。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传统声导抗测试常会因频率单一而无法对复杂病变进行反映[3],从而产生漏诊现象。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院近期联合宽频声导抗测试辅助诊断SOM患儿较多,该项测试是一种频率范围较广的中耳检测手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可收集中耳的微小信息,促使诊断结果更为客观。本文主要分析了该项测试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是否存在相关性,以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诊的SOM患儿102例(204耳),按照不同宽频声导抗分为A组(28例)、B组(39例)、C组(35例) 。A组中,女12例、男16例,平均年龄(5.82±3.04)岁;B组中,女17例、男22例,平均年龄(6.56±2.86)岁;C组中,女15例、男20例,平均年龄(5.97±2.75)岁。比较上述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诊断标准: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中有关于SOM的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3~12周岁;(2)102例患儿均由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患儿家属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流程;(3)怀疑有中耳积液者;(4)临床资料完整;(5)均为双耳发病者。排除标准:(1)合并影响咽鼓管及外中耳功能的疾病者;(2)先天性听力损失者;(3)沟通困难者;(4)曾做过鼓膜置管手术;(5)存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6)因手术影响咽鼓管结构及功能。脱落与剔除标准:(1)研究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疾病或不良事件者;(2)主动撤除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术前通过宽频声导抗、传统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等测试,获取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鼓室图类型(传统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结果。按照不同宽频声导抗水平分为A(声能吸收率<20%)、B(声能吸收率20%~30%)、C(声能吸收率>30%)三组。
宽频声导抗测试:患儿在隔声室内噪声<30dB的环境下进行,采用声导抗仪(型号:AT235;生产厂家:丹麦国际听力仪器公司)及合适探头完成测量,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中耳共振频率值以及平均声能吸收率。以术中内镜探查鼓室,记录并分析其中耳积液性质,包括胶冻状、黏稠液体、浑浊液体及清亮液体4种。
传统声导抗测试:患儿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根据患儿外耳道大小选择规格合适的耳塞,并将耳机连接至声导航仪,确定耳塞与外耳道处于密闭状态后开启测试,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测试完毕后可得到患儿鼓室导抗图。
纯音测试:测试前采用耳镜对患儿进行检查,将其外耳道内堵塞物清除干净,并告知患儿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在测试开始后,当其听到极其轻微的测试音后,即对手中的按钮进行按压,确认患儿清楚如何配合测试后方可将测试耳机给予患儿戴上,蓝色耳机戴左边,红色戴右边。将测试音量调整为1KHz40dBHL,如患儿可听见测试音,则按照20dB一档的强度下调音量,如若患儿未能听见测试音,则按照10dB一档的强度上调音量,如此在患儿刚好听到测试音的基础上反复调整测试音,直至患儿反应与测试相对一致即可开始检查。气导和骨导的听阀测试可采取升降或上升法,在以1KHz40dBHL进行调试测音的时候,当患儿有反应,则先按照10dB一档下调至患儿不再有反应后,再以5dB一档的强度上调至患儿有反应,并且反复测试5次后,如有3次或3次以上均处于同一听级,则记录为患儿的听阀。若患儿在以1KHz40dBHL进行调试测音的时候未作出反应,则以递增的方式调整音量,直至阈值。骨导测试时将骨导耳机放置于患儿耳乳突区,在对侧加噪音,按照气导方法与步骤进行测试。检测完毕后取平均听阀为0.5~2kHz三个频率的平均值。而气骨导差值则是基于纯音测听结果计算出听阈均值所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分析两者是否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水平存在相关性。
2 结果
2.1 三组中耳共振频率与声能吸收率比较 A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较B、C组低(P<0.05);而B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较C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中耳共振频率与声能吸收率调查比较
2.2 三组中耳积液黏稠度水平及气骨导差水平比较 A组的中耳积液黏稠度水平及气骨导差水平较B、C组高(P<0.05); B组的中耳积液黏稠度水平及气骨导差水平较C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三组中耳积液黏稠度水平及气骨导差水平比较[n(%)]
2.3 相关性结果 经直线相关性分析,SOM患儿的中耳共振频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水平存在负关性(P<0.05,r=-0.473、-0.627);其声能吸收率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水平亦存在相关性(P<0.05,r=-0.416、-0.531)。
3 讨论
SOM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主要与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机械性阻塞等因素有关,常会导致患儿出现耳闷、耳鸣、耳痛及听力下降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导致听力丧失,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以往主要采用传统声导抗测试及耳镜检查对SOM进行诊断,虽能够提高患儿的检出率,但仍有少数患儿会因外耳道狭窄、配合不当等原因而导致漏诊、误诊,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故临床认为寻找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诊断手段较为重要。
相较于传统声导抗而言,宽频声导抗测试是一种探测音频率更广的检测手段,频率范围在250~8 000Hz之间,能够客观评价患儿的病情,反映其疾病所致的中耳压力改变。传统的声导抗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利用劲度对中耳特征的影响,而宽频声导抗测试在利用劲度的同时,也将其高频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中耳功能的识别上敏锐性更强,优越性更佳[5]。本文主要通过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作为宽频声导抗测试的衡量参数,前者指中耳劲度、质量等于声纳时的频率,后者指1减去测试系统探头所测能量(被鼓膜反射)除以探测音从密闭外耳道探头所发总能量的数值。结果中显示SOM患儿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与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水平存在负相关性,随着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水平的上升,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水平会相应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宽频声导抗测试在诊断SOM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对患儿中耳积液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中耳的结构为一个机械声学系统,当外界声音传入耳道内,作用于鼓膜后即产生能量,并传播向中耳,在传播的同时会遇到中耳内的阻力所阻碍,因此有一部分声能被鼓膜反射回耳道,另一部分则克服阻力顺利传播至中耳。SOM患儿,由于鼓室存在积液,有关中耳质量方面因素增加,同时共振频率随之下降,积液越多,共振频率也就越低。有研究[6]显示中耳积液黏稠度水平升高后,声能难以通过中耳传导,会增加返回声能,减少声能吸收率,进而增大气骨导差;另外也会导致中耳质量提升,促使共振频率降低。郭亿莲等[7]学者报道也指出中耳积液时会增加其质量,导致共振频率由高频向低频转移。由以上可知宽频声导抗测试可反映SOM患儿的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监测病情的转归状况,这与潘骏良等[8]学者的学术结论大致相同。
综上所得,宽频声导抗测试的中耳共振频率、声能吸收率与SOM患儿的中耳积液黏稠度、气骨导差存在负相关性,能够为患儿的病情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指导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