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勤练”三策略
2023-06-14俞志波张朝辉
俞志波 张朝辉
一、有效设计“练”的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或转型,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自主学练、合作学练、探究学练等多种不同的练习形式,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条件的学练实践,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通过场地、器材、声音、语言等条件的变化,创设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耳目一新的练习,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让练习变得有效。
如,在《有一定难度的助跑跳跃练习方法》单元中的《助跑跳过一定障碍的练习方法》一课的教学时,通过瑜伽砖和垫子,创设不同难度障碍的练习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建立自信,在连续的多种条件设置学练中,提高了动作的规格,达成教学既定目标。在单一练习时,利用体操垫的长度,解决踏跳有力,动作连贯协调;在组合练习时,利用瑜伽砖的摆放形成不同高度的障碍,并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增加起跳后的腾空高度,做出提膝伸腿的动作,让落地后的距离更远;在游戏比赛时,通过在体操垫上设置不同的落地得分线,不断完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完整动作质量,同时通过落地稳定性的比较,做到落地屈膝缓冲,防止运动损伤,提高练习的安全性。
又如,在《跨越式跳高练习方法》一课教学时,教师利用羽毛球架,从“圆心”拉出6~8条不同高度半径组成练习场地,另一头固定后开始跨越式跳高练习,每一个练习场地设有不同的3个起跳点,分别对应3种不同的高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挑战。在单一练习时,先选择最低起跳点练习,让学生明白外侧脚起跳,双脚依次过杆的动作顺序;在组合练习时,设计纵跳+助跑+跳过杆练习,将过杆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在游戏比赛环节,模拟正式的跳高比赛,每个高度最多3次机会,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将集体学练、分组学练和个体学练结合,学生在“练中学、学中思、赛带练”,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运动体验感。
二、趣味设计“练”的形式
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的能动性,《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相对真实的活动场景,将练习形式情境化、生活化、竞赛化,让学生在多种学练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我们要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教学进度、不同学习对象等教学因素,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抗、展示或者比赛等真实运动体验需求,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技战术水平和体能储备,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在具体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学得有趣、练得有效、赛得真实,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通过学练感知掌握运动技能的价值感,获得自信心,培养良好体育精神。
如,在《弯道跑的技术方法》一课教学时,热身游戏环节创设“字母秀”游戏,通过不同线路,跑出不同的字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指向性地过渡到单一练习,着重跑“O”“S”“C”“U”等类似弯道的字母,在多种弯道跑的体验中理解身体姿态内倾及重心的变化、摆臂幅度的变化可以减小离心力,从而提高过弯道的速度;在组合练习时,结合直道+不同弧度的弯道跑,如跑字母“D”“U”“P”等,提高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发展速度、协调等体能;游戏比赛环节,组织绕八字接力赛、贪吃蛇游戏、弧线助跑摸高跳打卡赛等形式,巩固和提高弧线跑的速度,以及发展弧线助跑与起跳衔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由圆形跑入手,通过“丢手绢”游戏情境的创设,在游戏的输赢过程中,引出如何摆脱离心力,让自己可以跑得更快的思考。过渡到单一练习时,利用运动场地(如投掷区、篮球场、田径场等)不同半径的圆或半圆进行逆时针跑的练习,体验身体内倾的动作;在组合练习时,组织“贴膏药”游戏,利用游戏规则练习曲线跑+折返跑,目的在于提高弯道跑时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在游戏比赛环节,利用让距弯道追逐赛、不同半径弯道追逐跑、模拟“跑腿小哥”工作场景体验,创设弯道跑+直线跑接力赛练习,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利用生活场景渗透德育,培养体育品德。
三、多样设计“练”的方法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课堂中要做到“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诠释了通过学技术的单一练习、练技术的组合练习以及用技术进行游戏或比赛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既是包含,又是递进的关系。利用多种练习形式设计学练内容,“学”才不会只是“纸上谈兵”而脱离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不同的练习方法,既能丰富教学手段,解决不同的“学”过程中的问题,又能“对症下药”,根据项目特征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是教会一项技术,更是发展与之相关的运动能力。
如,在《移动+投掷的练习方法》一课教学时,利用篮球结合田径进行跨项目教学,在单一练习环节,通过不断加大合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传球者不得不加大传球力度,直至双手举过头顶,做出双手向前投掷的动作,建立动作表象;组合练习中,教师通过篮球比赛中的发底线球快攻的案例,引导学生如何才能掷得远、掷得准,从而做出身体满弓、上下协调用力、快速挥臂的动作,突破教学关键问题;在游戏比赛环节,通过自抛自抢,快速上篮比赛,跨项目组合运用投掷+快速启动的能力,提高“练”的趣味性。
此外,本节课也可以尝试结合足球项目开展教学,在单一练习中,通过问题引导练习。如通过“同学们,足球场上守门员可以怎样形式处理球”引出单手抛球练习,通过“球出界时如何处理球”引出双手掷球练习;组合练习时,通过队友合作,进行一抛一接一停球和一抛一接一停球+快速运球比快练习;在游戏比赛时,还是结合抛接+快攻+射门得分形式,显现“练”的跨项目融合度,提高“练”的意义。
“学、练、赛”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依托有效、有趣、有理的练习设计,让课堂变得精彩、生动、高效。课堂中有汗水、有笑声、有尖叫、有吶喊,丰富精彩的学练内容和形式,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让师生认同感加强、距离感拉近、体验感丰富且深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