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2023-06-14姚敦瀚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项训练中学体育

姚敦瀚

【摘要】本文阐明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分析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表现出来的体能健康问题,阐述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进路径: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制订教学目标,设置“素质训练+专项训练”模块并重构教学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以实施差异化教学,布置课后体育作业并关注学生日常运动情况,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中学体育 素质训练 专项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8-0130-04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学生的综合体质健康水平虽有明显提升,但受种种原因的限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指导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与数据,进而找到学生当前体质健康问题,并创建针对性、科学化的体育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明确要求,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参与“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 000米跑步(男)、800米跑步(女)”等项目并进行成绩测定。评分标准采用4等100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分至79.9分为及格、80分至89.9分为良好、90分至100分为优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除了明确具体项目,还有具体的评分标准体系。在身高与体重方面,采用体重指数(BMI)进行计算。体重指数由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进行计算,并由此分为五个评价标准,其中,体重指数低于18.5为过轻、18.5—23.99之间为正常、24—28为过重、28—32为肥胖、高于32则为过于肥胖。肺活量测量时要求学生处于安静状态,呈站立姿势,以此测量其肺的最大通气量,根据呼出气量判断是否合格。坐位体前屈则要求学生采取坐姿,向前伸直手臂时测量学生的肌肉拉伸长度。立定跳远要求学生采用非助跑姿势跳远,通过跳跃距离判断其是否合格。引体向上主要检测男生的上肢力量,以个数计算;仰卧起坐主要检测女生的核心力量,以一分钟内完成的次数计算。50米、800米以及1 000米跑步则由完成跑步的时间长短进行评价。在除体重、身高外的测试中,均采用4等100分制,如某一项成绩不理想,并不会直接影响总评分值,但多项成绩均不佳,就会导致总体成绩与评价较低。因此,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要求下,中学体育教学只有建立全面、科学的课程内容,才能满足学生综合体质健康的协同发展需要。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反映的问题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有效反映当前学生的体质素养与健康水平,本文以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初高中3 482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依据,进一步分析当前学生体质健康面临的问题。

(一)肥胖问题

依据体质健康测试评分标准,我校全体学生中,73.20%的学生体重处于正常水平,8.80%的学生处于肥胖状态,10.80%的学生为过重状态,学生之中肥胖与过重人数比例相对较高,这说明学生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造成学生肥胖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有条件提供足够的营养,因而很少出现营养不良现象,但也导致部分学生由于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第二,在人们的饮食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家庭与学生自身却缺乏健康饮食观念,大量食用高糖、多油、高热量食物,因此导致部分学生逐渐肥胖。第三,学生缺乏良好、充足的运动锻炼,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导致体内过剩的能量无法及时释放出来。此外,随着网络、智能终端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学生娱乐放松的渠道不断拓宽,传统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下降,这在客观上也导致学生运动量减少,每日消耗的热量与能量也随之减少,因而造成脂肪堆积,导致部分学生变得肥胖。

(二)缺乏有氧运动

肺活量主要测试学生发育过程中的肺功能水平。在我校体质健康测试中,8.00%的学生在肺活量测试中成绩不及格,仅有14.30%与13.00%的学生分别为优秀与良好,大多数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刚刚及格。总体来看,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这与学生的有氧运动不足直接相关。有氧运动是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重要运动方式,也是维持学生身体健康与器官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代学生学习负担增加、娱乐方式变化等原因,导致学生参与耐力跑、有氧操等有氧运动方式的机会大大减少,因而造成学生的肺功能水平持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必须在课程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有氧训练活动,以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肺功能水平。

(三)身体柔韧性较低

坐位体前屈是检测学生身体柔韧性的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我校学生在该项测试中的整体成绩较好,仅有4.40%的学生柔韧性不达标。但坐位体前屈这一项目的男女生水平差异较大,其中,男生中不合格人数占比达到5.20%,59.80%的男生刚刚达到及格水平;女生中不合格人数占比仅为3.70%,而23.20%和18.60%的女生分别达到了优秀与良好成绩。由此可见,当前学生之中男生的身体柔韧性相对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训练身体柔韧性的意识。女生可以凭借先天的身体柔韧性优势而获得更好的成绩,男生却极少存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又缺乏专门的训练,从而导致其柔韧度表现不佳。基于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增设柔韧性锻炼的活动项目,并针对男生开展体前屈、体侧屈、纵叉、横叉等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四)下肢爆发力不足

50米跑与立定跳遠是检测学生下肢爆发力的考核项目。在我校学生的测试中,该两项检测成绩相对较好,其中,50米跑步仅有2.40%的学生不及格,立定跳远仅有5.20%的学生不及格。相对而言,此两项运动是相对更容易获得高分的项目,但仍有较多学生依然处于“及格”水平,其中,50米跑步有54.20%的学生为及格,立定跳远的及格率为41.70%,这也证明当前学生的下肢爆发力水平还有待提升。与此同时,在该两项运动中,男女生的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50米跑中女生的成绩相对更差,仅有8.40%的学生达到优秀;立定跳远项目中男生的成绩反而不如女生,不合格率达到了6.00%。这同样说明无论男生女生,在下肢爆发力方面都缺乏锻炼,多数学生仅依靠本能参与测试,其中男生的能力水平还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基于此,教师需要在体育课程中增加训练学生下肢爆发力的活动项目,比如单脚跳、深蹲跳、蹲起跳、纵身跳等,以强化学生的上下肢运动协调能力和爆发力。

(五)上肢力量与核心力量有待提升

引体向上是检测男生上肢力量的项目,一分钟仰卧起坐是检测女生核心力量的项目。根据我校学生的检测结果,当前男生的上肢力量有着明显不足,引体向上检测中69.20%的学生为不及格,仅有9.00%与2.90%的学生达到优秀与良好水平。这证明绝大多数男生并没有参与任何上肢力量训练的活动,只有少数参与训练的学生可以达标甚至达到优秀水平。女生的核心力量水平则相对好得多,仅有0.80%的学生不及格。但由于女生考核标准较低,其核心力量仍然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上肢力量与核心力量设计专项运动活动,尤其要针对性地提高男生的上肢力量与核心力量,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引体向上项目的及格标准。

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背景下体育教学改进路径

根據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当前学生在各项考核的单项指标中表现相对较差,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课程缺乏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活动,且学生的运动意识薄弱,长期缺少适当的身体锻炼,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无法达到更好的体质健康水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构建符合学生需求、促进学生达到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教学模式。

(一)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制订教学目标

在传统体育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目标设置一般有明确的项目特征,即在不同项目活动中设计不同的目标。比如,在篮球模块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段发展设置三个水平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学生掌握不同的篮球技能,比如传球方式、带球技巧、投篮动作以及战术配合等。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明确的比赛针对性,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适性不够紧密。它一方面无法从综合层面分析和展示学生的成长进度,另一方面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导致学生的体育课程与体质健康测试出现脱节现象,未能通过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科学性与针对性,为学生设计宏观的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项目运动达成对应的标准和要求。

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其标准主要体现在“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 000米跑步(男)、800米跑步(女)”等项目上,并且每一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均采用4等100分制,这为教学目标设定提供了直接且鲜明的数据支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各项测试的及格水平。在这样的教学目标驱使下,学生在不同项目运动中便会侧重于克服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比如,有男生下肢爆发力不足,立定跳远项目一直处于不及格水平,那么该学生在参与足球、篮球等运动时,就可以着重训练步法,练习跳投动作、快速带球过人等,由此强化学生的腿部力量,进而既提高了学生的足球与篮球技巧,又能够达成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取得综合目标与项目目标协同实现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素质训练+专项训练”模块,重构教学内容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检测项目主要与学生的体重指标、肺功能、柔韧性、爆发力、上肢力量、核心力量、耐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素质训练模块与专项训练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准备环节、基础教学、重点教学以及结束部分,并分别针对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以及力量、耐力、速度等基本素质设计训练活动。同时,将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进行融合,为学生设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武术、游泳、健美操等项目,重构教学模式,达成双向协调的教学目标。

第一,身高体重测试项目。其主要考核和评定学生的身体匀称度、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营养水平。影响学生身高体重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基因遗传与家庭环境因素,这方面教师无法干预影响;其二为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它可以干预和控制学生的肥胖问题。对此,教师可通过理论课程指导,提高学生的健康饮食认知,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二,肺活量检测项目。它主要考查学生肺部的通气量,以判断学生的肺功能。针对该问题,教师可以设置有氧耐力运动专项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中长跑、游泳等项目。学生通过定期定量训练,能确保肺活量达标。

第三,坐位体前屈。其主要考查学生的柔韧素质,教师可以开设素质训练教学模块,针对性地开展直膝分腿坐压腿、盘腿坐压腿、正压腿以及纵叉和横叉等项目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柔韧度。

第四,50米跑。它主要考核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关节柔韧性、肌肉力量等,教师可以设计跑步专项训练模块,通过20—40米快跑训练、4×25或4×50接力跑、30—60米行进间跑等项目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

第五,立定跳远。这主要考核学生的爆发力、协调性与技术性,教师可以设计专项训练模块,通过挺身半蹲纵跳、收腹跳、蛙跳、台阶跳等跳跃训练组合强化学生的跳远能力。

第六,引体向上与仰卧起坐。这主要考核学生的上肢爆发力、耐力以及核心力量,教师可以设计对应的专项训练模块,将上肢力量练习、单杠握力训练、倒置划船动作训练、屈腿卷腹训练、v字卷腹动作训练等作为一组练习项目,以此确保学生达到考核标准。

第七,800米与1 000米跑。这是考核学生心肺耐力、爆发力以及协调能力的项目,教师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专项训练模块。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步幅训练、弓箭步跳、行进间高抬腿、400米间歇跑、徒手力量训练、3公里轻松跑、800米/1 000米模拟跑,由此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

(三)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实施差异化教学

当前中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水平差异明显,相应的运动水平差异也十分显著。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以实现差异化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进行多元分层设计。一方面,教师要将男女生进行分别训练。由于男女生之间的运动能力与性别优势相差较大,因此需要分别展开项目设计,比如在跑步训练中,教师可以调整男女生的训练量、训练难度与训练频率,以符合不同性别的身体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运动项目中表现出的水平能力进行分层。例如有的学生擅长足球而不擅长篮球,教师就需要在不同项目中将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层级之中,以此帮助学生在适当的层次团队中参与科学的训练活动。

其次,教师要进行分类教学设计。体育课程涉及的项目内容广泛,学生有各不相同的运动兴趣与爱好,因此教师在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应为学生提供分类选修机会。比如篮球与足球的运动效果相近,对学生的体能、力量、耐力、技巧等都有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可以设置选修科目,让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项参与。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又满足了体质健康测试的标准要求。

(四)布置课后体育作业,关注学生日常运动情况

学生的体质健康不能仅依赖体育课程,因此在课堂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课后体育作业活动,以此确保学生每日两小时的运动时长,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其运动水平。

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运动打卡活动。比如每日选择跑步、健身操等一项运动内容,达到要求时间即可进行打卡签到,每个月坚持30天打卡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竞争,又能将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进而逐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另一方面,教师要设计针对性的课下补偿训练活动。比如有的学生引体向上水平不及格,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课下练习目标,在确保运动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训练时长,到期后进行模拟测验。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努力顺利达标,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奖品。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又能让学生通过运动收获成就感,进而形成可持续、常态化的运动习惯。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参加校园运动会,或者组织学生建立运动爱好者社团,组织学生举办篮球或足球联赛,每周周末组织学生开启循环赛,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多的体育运动平台与机会,形成长期运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落实,中学体育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教师应当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暴露出的学生问题,重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实施差异化教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科学、完善的体育锻炼平台,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并能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顺利达标。

参考文献

[1]黄建莲.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体育教学的指导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4).

[2]吴伟浩.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2021.

[3]朱有生.基于增强中学生体质视角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20).

[4]陈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2021(21).

[5]金立新.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6).

[6]达婷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新課程(中),2019(11).

(责编 蓝能波)

猜你喜欢

专项训练中学体育
羽毛球专项训练对身体素质及相关因素影响探讨
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如何改善中学体育教学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
现代高校篮球专项训练的优化创新模式研究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