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真文化视域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路径
2023-06-14吴宝树
【关键词】崇真文化;批判性思维;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0-0081-02
【作者简介】吴宝树,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241)教师,高级教师。
一、质疑追问——学生得以浸润养成“求真精神”
质疑追问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它既是一种质疑问难的态度,也是一种追本溯源的品格。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现成的观点与阐释,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质疑追问的欲望和行动。
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教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追求黄金是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远航的根本动力吗?”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提出了质疑:“西方早就知道东方的黄金、丝织品等商品十分珍贵,为何此前没有开辟新航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当时西方的实力并不十分强大,为何偏偏是这两国的王室大力支持新航路的开辟?”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抛出以下问题链,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1)对金银的需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对金银的需求是否一定是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的?如果不是,还有什么其他原因?(3)对金银的需求是否足以导致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金银的需求不完全是由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的,对金银的需求也不足以导致新航路的开辟。
二、分析求证——学生得以浸润养成“较真态度”
有了质疑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求证:为什么这样认为?证据是什么?证据可靠吗?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搜集并整合材料,对材料进行可靠性判断、关联度分析,公正地、准确地鉴别、理解材料,为科学判断提供依据。
在质疑追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展示以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二】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学生搜集、补充并整合材料。(见表1)
分析论证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并筛选材料,就质疑的问题寻求证据;二是对证据的来源和内容进行思辨,对史料进行分类并厘清各类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并合理求证,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推理评估——学生得以浸润养成“崇真品质”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收集相关证据、资料的基礎上开展探究活动,进而做出严密的符合逻辑的推理,并通过评估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修正,使结论更加审慎、理性。学生在分析表1材料的基础上,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进行分类整合,得出以下推论:
问题探究的过程需要针对问题做出假设,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作出判断。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1)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就一定会导致新航路的开辟?(2)是什么原因促使和吸引西欧人到东方探寻财富的?(3)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的路线是怎样的?
通过将“新航路开辟”置于14—16世纪世界历史转型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这一阶段历史所处的时代特征,并在自主研判与合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判断,得出理性认识:西欧开辟新航路是一定的生产力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