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间奏曲 (op.118 no.2)之艺与技
2023-06-13莫雨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莫雨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间奏曲Op.118 no.2的艺术性
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6 首钢琴作品op.118 充分展示了他娴熟的作曲技巧以及高深的创作思维。其中《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有着对德国名家巴赫等人音乐的继承、对古老德国民歌风格的创新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固有的忧思。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而分析间奏曲op.118,no.2的艺术性。
(一)对巴洛克和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
勃拉姆斯敬仰德奥音乐大家,推崇巴赫、贝多芬等这种天才音乐家。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作品中,常常可以发现巴赫复调音乐的影子。巴赫的复调音乐有着超强的组织性和逻辑性,陈铭志先生说道:“巴赫在他的创作思维中常常与数字有着密切关系。他认为数字三是神圣的象征”。巴赫很多特定的乐曲中常采用三段体结构,三连音织体,组曲的段落也常常是三的倍数。勃拉姆斯的《A大调间奏曲》第二首就运用了巴赫的复调音乐思维,在曲式结构上,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也经常采用三段体的结构布局(见表1),《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也不例外,使用了复三部曲式结构。在旋律音程上,以三、六、八度音程交替发展(三度与六度等同,实际上就是以三度音程进行发展)。在和声织体上,也使用交织发展的复调织体。可以看出,三这个数字是勃拉姆斯这首音乐作品创作的核心推动力,而这也恰好符合巴赫复调音乐的创作思维。复调思维可以表现作曲家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和情绪,展现内心无法言语的情感。郭小苹教授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勃拉姆斯有偶像情节,勃拉姆斯也无比崇尚贝多芬,在他维也纳居所里摆放着一尊贝多芬的石膏雕塑,他的音乐也有着贝多芬音乐崇高特质的影子。笔者认为,基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勃拉姆斯为了捍卫德奥传统的古典主义无标题音乐,维护他们自己国家的音乐创作传统,除了崇尚贝多芬之外,像巴赫、舒曼、舒伯特等这类德国音乐天才都是他敬仰的。一定程度上,勃拉姆斯模仿并继承了他们的音乐风格。《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就是他对巴赫复调音乐传统继承最好的例子,在这首乐曲中,和声、织体、曲式、旋律等方面都体现了勃拉姆斯复调技巧的运用,也说明了勃拉姆斯对伟大的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崇敬。
表1 《A大调间奏曲》间奏曲曲式结构一览表
谱例1 《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8,no.2片段》(图片来源:《勃拉姆斯钢琴曲集》)
(二)偏爱德国民歌旋律
19 世纪浪漫主义晚期,一些德国作曲家们都选择了“返古”的传统,例如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他们崇尚浪漫主义以前的,包括巴洛克时期、中世纪时期德国古老的音乐传统。在这些作曲家中,勃拉姆斯可以说是对德国民歌最有研究,且贡献最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从小浸染在德国民歌的旋律中,之后还整理并出版了一系列德国民歌集,例如《42 首德国民谣》 《49 首德国民谣集》等。勃拉姆斯对德国民间音乐的喜爱还体现在他众多的音乐作品上,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总是洋溢着德国民歌的质朴风格。其艺术歌曲大部分直接使用改编后的民歌素材,使得他的艺术歌曲不同于舒伯特、舒曼的伤感,而是被冠以质朴、活力的气质。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德国民歌旋律,例如其早期创作的《C 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 就有德国民歌《月亮悄悄升起》,晚期创作的《降E 大调间奏曲》op.117贯穿了德国民歌摇篮曲。《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德国民歌素材,但是其蕴含的民歌风味却是十分浓郁的。(见谱例1)间奏曲op.118,no.2 以A-B-A 的三部性结构布局。以A 大调为主调,中部转为A 大调下方的#f 小调-#F 大调-f 小调,再现部又回到A 大调。和声织体也顺应古典主义时期平稳的和声连接,多以三和弦连接为主。在旋律上,以三度、四度音程为主,很少有大跳音程的出现,即使出现了大跳音程,也立马反向解决。这样一来,用和谐且平稳的和声织体述说音乐主题,给人一种民歌般朴实动人的感觉。
(三)展现浪漫主义的忧思
虽然勃拉姆斯崇尚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但他毕竟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受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熏陶,其作曲技法中有大量元素是古典主义时期不可能出现的,例如不和谐和弦的使用、挖掘乐器的非正常音域等。在钢琴小品《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中,浪漫主义的那种惆怅忧思便在此显露出来。这种惆怅忧思主要体现在整首乐曲的对比段B段中,在调性、节奏及和声等方面均与A 段形成强烈的对比,主要为了宣泄作曲家个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在调性布局上,B段以小调为主,并连续转调(见表2),与前者A 段的A 大调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小调的忧郁、惆怅。在节奏上,整首乐曲有多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出现,附点节奏的重音在后,使得音乐呈现出一种复杂、焦灼的感觉。在和声上,B 段的和声织体相对于A 段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勃拉姆斯在B 段运用了大量不和谐的和声,并连续发展变换和声织体,使整体体现出哀伤、压抑的感觉。总的来说,勃拉姆斯在《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中巧妙地运用作曲构思,使得整首乐曲获得了浪漫主义忧思、惆怅的气质。
表2 《A大调间奏曲》间奏曲B乐段调式布局一览表
二、间奏曲Op.118 no.2的技巧性
《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虽然不是一首技巧难度极大的钢琴作品,但在演奏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勃拉姆斯op.118,no.2 作品的艺术性,以及作曲家个人的生平背景和性格特点。笔者认为,演奏者在演奏力度上需要适当的控制,在演奏旋律上应力求优美流畅,在演奏速度上需要注意平稳流动。
(一)演奏力度的适当控制
谱例2 《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8,no.2片段》(图片来源:《勃拉姆斯钢琴曲集》)
谱例3 《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8,no.2片段》(图片来源:《勃拉姆斯钢琴曲集》)
勃拉姆斯从小拥有良好的钢琴音乐背景,史特莱谢尔(Streicher)钢琴几乎伴随了勃拉姆斯的一生。当时,19 世纪欧洲已经开始流行“英式”钢琴,但勃拉姆斯一直使用史特莱谢尔作为他创作钢琴音乐的主要乐器。这种老式钢琴的音色音响较于“英式”钢琴更微弱,琴键也不需要大力度演奏,触感更轻柔。他的钢琴乐谱的力度标识,通常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力度强度。徐晓璐说道:“它琴键触感较浅而轻,制音系统灵敏,音量偏小,即使演奏低音持续音或连接的音符,听众也能明确地辨认出所弹的音符。”所以,在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时,乐谱中的力度和表情标记需要格外注意。《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也不例外,全曲贯穿了多个力度强弱符号。笔者以A 段中的开头第一个乐段举例,此乐段共有四句,第一句以p 标记演奏力度,第二句仍然以p 为力度并加入了dolce,第三句以pp 为力度标记,第四句再次以dolce 为标记。(见谱例2)从整体的强弱力度来看,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到这个乐段是慢板抒情的,音响效果从弱演变为微弱。考虑到勃拉姆斯创作时使用的是较为特殊的史特莱谢尔钢琴,所以在演奏这个乐段时,演奏者不仅要使用轻柔的力度,而且要力求音符的清晰可辨。在微弱的音响效果中凸显颗颗分明的音符旋律,这不仅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演奏功底和控制能力,而且需要演奏者对乐段的情绪有清晰的了解。
(二)演奏旋律的优美流畅
谱例4 《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8,no.2片段》(图片来源:《勃拉姆斯钢琴曲集》)
《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抒情乐曲。把握整体旋律线条的情绪情感,是演奏者演奏任何一首作品的必修课。而知晓乐曲的情感表达,又需要结合作曲家的生平、性格来理解。众所周知,勃拉姆斯的音乐充满了哀思、惆怅和失落的感觉,这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可见郭小苹教授的《勃拉姆斯的性格特点及其音乐创作》)。《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体现了勃拉姆斯忧愁善感的一面,情感基调以哀思、惆怅为主。在B 段对比段,出现了多次转调和不和谐和声,情感仍以哀思为主,但情绪的宣泄远比A 段更加强烈。勃拉姆斯的情感宣泄不像李斯特、舒曼那样,并不是如“暴风雨”一般狂卷而来,而是持续的、连续的,像喋喋不休、呢喃细语一般,在耳边宣泄着内心的情感。此外,《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中所涉及的德国民间素材也需要格外注意,演奏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哪些部分是民间素材的运用,并以相对应的演奏手法和合理的踏板运用将其演奏出来。(见谱例3)基于此,演奏者在演奏《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时,需要精确的把握作曲家的内心情绪以及准确地理解民族内涵,才能演奏出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
(三)演奏速度的平稳流动
《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速度标识为温柔的行板,整体速度显得缓慢而又平稳。这首作品中,力度、旋律及和声都呈小幅度的变化,以平稳的阶梯式的上行来表达作曲家的内心情感。笔者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影响,巴洛克音乐风格没有浪漫主义的渐强、减弱,音乐力度、音响等方面都呈阶梯式的上行或下行平稳变化。勃拉姆斯是一位“返古”的音乐家,所以在《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中,他选的演奏速度也是平稳、持续、缓慢变化的。从乐谱标识来看,音乐速度由慢逐渐变快,最快时也仅以稍有生气的(un poco animato)作为标识(见谱例4)。可知,乐曲的整体速度并不算快。值得注意的是,A 段在再现部分时,并未回到原速,而是继续以B 段的稍快速度继续发展,使得听觉上获得了渐行渐快的效果。这样一来,B 段与再现段A 便有了情感上的连接,我们可以感知到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持续向上的。在演奏再现段A 时,演奏者需要格外注意抒发最后再现段A的情感和意境,做到与B 段保持连接感和互动感。只有理解演奏速度、表情标记背后的意义内涵,演奏者才能真正做到有控制的表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勃拉姆斯的钢琴间奏曲op.118,no.2 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乐曲,表达了作曲家惆怅、忧思的心绪,展现了他相当丰富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时代背景的冲刷下,勃拉姆斯不仅没有接受“新德意志学派”的观点,而且走了一条与标题音乐完全相反的路线。勃拉姆斯崇尚德奥古典的音乐家,以贝多芬、巴赫为榜样。在《A 大调间奏曲》第二首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巴赫复调音乐和古典传统的继承,还可以看到他对德国民族歌曲的热爱。诚然,勃拉姆斯是生长于浪漫主义中后期的音乐家,在他的音乐里,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有关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元素,例如频繁地转换调性、使用不和谐和弦等。他虽然维护着德奥古典主义,但依然植根于浪漫主义。基于这些因素,演奏者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应该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了解勃拉姆斯的生平以及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做到更完美的演绎。在演奏力度上,考虑勃拉姆斯的个人习惯(使用史特莱谢尔钢琴),采取控制的方式演奏。在演奏旋律上,综合勃拉姆斯的情感体验,演绎伤感动人的旋律。在演奏速度上,分析乐谱上的速度表情标记,达到阶梯式的平稳弹奏。结合所有因素,才能完成演奏时的泰然自若、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