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发展研究综述

2023-06-13胡一洲重庆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艺术艺术史当代艺术

胡一洲 (重庆师范大学)

今天,我们可以说自1960 年以来,西方艺术界发生了质的变化,艺术向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向发展,而无论是在当代艺术萌芽的初期还是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代艺术始终在模糊的环境里生长。对当代艺术理论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也许这是这种艺术行为本身的矛盾性决定的,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的故事》中梳理的终点也停留在安迪沃霍尔之前。

今天的当代艺术已经成为艺术界的主流,但并不代表它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往的艺术风格与形式。

一、从现代艺术的结束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西方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从法国画家库尔贝开始包括之后的印象派以及立体主义等艺术家,我们可以清晰地在艺术史上把他们与前代艺术家区分开,即开始重视人的主观感情与对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个时期的画家们可以明显区分于古典时期的画家,所以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在艺术史上是有明确的界线的。而在早前,当代艺术还被称为后现代艺术,常被误认为是自古典艺术以后那些推陈出新的新形式、新风格。现在我们知道现代艺术指的是19 世纪60 年代至20 世纪60 年代的艺术,到了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出现的种种艺术行为在理论上越来越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说明与概括。在西方理论界统一的说法是1960 年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界线。

现代艺术发展到后期呈现出明显风格化的区别,以及画家之间与各个艺术风格派系之间的明显对立。当时的欧洲画派风格当道,各个艺术团体都在各自的风格中圈定地盘形成自己的体系,而不同于自己体系的作品要严格划清界限,保证自己体系的风格的纯粹性。整个巴黎艺术圈都围绕在一种建立标准,推陈出新,不断超越的环境中。然而,标榜自由,解放出生的立体主义也和以往的传统一样在画地为牢。这样的事情让诸如杜尚等艺术家看清了现代艺术的桎梏,现代艺术所谓的自由仅仅是形式上的自由。这注定了它将要被一股新兴的力量所震撼。根据现代格林伯格的说法,艺术必须达到自身的纯粹,即只保留那些唯一属于绘画的因素:平面,画框的形状,颜料的性能等,其他一切不属于绘画特性的因素都需要从艺术中清除出去。由于现代艺术渐渐变得标准明确,而其强硬的标准限制了艺术家的自由,并且它越来越和社会脱节,于是才被“当代艺术”所取代。

到此,我们可以明确,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不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是理念上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二、艺术史的终结

今天我们可以按照历史时期把艺术分为三个大类: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古典艺术指的是从希腊时期开始,经过中世纪至二十世纪的一套固定成熟的延续了千年的标准体系,它拥有写实的特征,对古典艺术而言美学的定义就是美,它是一项集体主义的宏大事业。现代艺术我们归纳为1860 年到1960 年出现的艺术,它的特征是逐渐脱离写实而走向变形抽象,他的美学定义则是个性,从发展艺术家的个性到强调艺术自身的个性,即让艺术独立。到了1960 年以后,现代艺术理论已经难以通过以往的办法来阐释这之后的艺术了,1960 年以后的我们称之为当代艺术,它的形式与界限实在是太模糊了,没有固定的风格,没有特定的手法甚至没有共同的美学主张。艺术在这个时候已经展现出一种极端的变异,可以说它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种东西。西方学者伍德粗略的概括为:这些活动在整个文化中处于不同的位置,能把它们统一起来的唯有它们都不同于现代主义绘画雕塑对手段在意的做法,以及它们都共同强调观念的做法。格林伯格所定义的,关于现代艺术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什么是我能拥有而其他人所不能拥有的。这样的环境并不能告诉人们艺术是什么模样,而只是提供了某些特定艺术形式或群体的模样供人们赏析。现代主义的历史终结就在于此,即现代主义过于偏狭与自我,从纯粹的角度定义绘画,只关注着形状、表面、颜料。

“艺术即生活”的口号已经喊了大半个世纪之久了。当代艺术的作品也在以磅礴的气势席卷全球。但是当代艺术的理论研究在本人目前的学习看来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或许这是由当代艺术的性质所决定,抑或许是艺术史确实需要和艺术一样来一次质变。德国学者贝尔廷谈论当代艺术的著作《艺术史的终结》与《现代艺术之后的艺术史》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现实:艺术自身呈现出终结迹象,同时也是艺术的学术研究的终结。然而我们都知道的事实是,当代艺术正在蓬勃发展,古典艺术、印象派的画法等等并没有消失。艺术史学科也在运作着。那艺术与艺术史的终结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瑟·丹托把后历史时期的艺术视为新的开始,艺术家从历史的责任当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可以用他们所希望的方式来获得自由,为了任何目的或是无目的的创作艺术作品,这即是当代艺术的标志。贝尔廷解释道:所谓终结,指的是那个长期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艺术家和艺术史学家的观念,即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统一的“艺术史”观念。也就是说并不是艺术本身终结了,而是艺术观念终结了。我们今天所接受的艺术史实质上是一种权威,1960 年以后的艺术在极大的打破这种权威。贝尔廷写道:我们一向接受的艺术史,主要是来自一种观念,即一种对于事情的解释方式,它为了维护自身的框架,会变得越来越脱离事实。并提到这种长期服务于艺术家与艺术史学家的观念是来自十六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瓦萨里的著作《大艺术家传记》。在书中瓦萨里给艺术史建立起一种明确的价值规范,即古典美的标准。有明确的理论来表述绘画将其转化成为一种清晰规范的艺术,理论让绘画获得了体面的身份,另一方面艺术的发展成为一种目标明确且高尚的事情。在瓦萨里手里,历史呈现的过程非常符合逻辑且目的性极强。瓦萨里对艺术的规范为之后的艺术家与艺术史学家都提供了一个标准的行动纲领,它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我们对艺术史的理解,哪怕到了1960 年以后当代艺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也同样如此。在这样一种历史叙述和艺术观念的推动下,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固定的历史模式和固定的艺术理念。进而艺术史的原则被运用于艺术的理论,结果是艺术理论一旦不符合于此,就引起麻烦。于是,艺术史等于是让艺术在一个给定的舞台上演出,这个舞台上出演的情节是瓦萨里从自然生命史中挪进来的生物学生长模式,艺术的历史就成为一代代的循环。贝尔廷认为古代和现代在艺术上的这种循环,纯属编造,它好像是完成了历史的证明即艺术的发展已经在古典时代被发现了,而且可以被后来人再发现,古典成为美的法则的视觉现实,它不能篡改,因而是绝对的。如果后来的艺术不能落实这个法则,那么那种艺术必定是不好的。

艺术与艺术史在独立以后需要确立的是一种像真理一样的原则,西方史学家确定的坚定不移的原则的因素就是“风格”。瑞士学者沃尔夫林在他1915 年出版的著作《艺术史的原则》一书中发展了风格的研究思路,即一种彻头彻尾的科学的做法。沃尔夫林无论人们的好恶,把艺术品中风格化的东西单独挑选出来,把每件作品简化为只有风格的样本,从许多个案中抽取出来,归纳为共性定理。此后的西方史学家把这个方法也运用到了现代艺术的归纳当中。虽然这个时候艺术中的古典美的定义已不再适用了,但艺术依然有它可去之处即归纳在“风格”的范畴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艺术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单纯,但是与古典艺术相比也仅仅是在绘画的方法与观看的视觉上有所不同,其基本架构是没有多少变化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当代艺术登场的时候,一种符合逻辑的线性发展的艺术史似乎确实走到了终点。

三、结语

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系统的把它们分为了三个大的阶段: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就像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一样,我们从最初看到人体的血液是红色的水,到看清血液中无数的红细胞,再到看清细胞中的原子核。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我们看待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世界在我们眼中已经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细化。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果说古典艺术有一套成熟的规范体系(如图1),它就如同一个大圆、大集合,就像古典时期的世界一样,单一、模糊、闭塞。随着人类进步,社会、政治与科学等都在逐渐发展,艺术也在成长。到了现代艺术,我们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已经变得清晰起来,古典时期的大圆就被分为了许多个小圆,每个小圆代表一种风格流派,几十人上百人。

图1 艺术发展阶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然而这是在工业文明进步的时期,到了信息时代来临,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成就已经渗透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全球化的局面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极度细腻的大网,这个时候的艺术被细分为数不清的小圆,每个小圆里可能只有一个人,我们已经无法再找到一个宏观的概念来概括它们了,或者说我们已经不能用沿袭了几千年的价值观来看待这件事情了。就像我们不能再用古人对科学的理解来机械的评判今天的成果一样。对当代艺术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视野。在这之前,只有明晰了历史才能理解事物发展的真相,所以这对当代艺术的研究来说,道阻且长。

猜你喜欢

古典艺术艺术史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纸的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古典艺术审美——闽南古厝特色窗格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古典艺术欣赏 厉王?簋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