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山水绘画中的意境表现

2023-06-13孔嘉雯刘怡婷广西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山水

孔嘉雯 刘怡婷 (广西师范大学)

宋元山水作品中的物象主题是包罗万象的,在山水画里是一种别样的象征,同时又具有中国绘画独特的意境美,它好似烟云成雨随形状移动,随景观生长。从宋代到元代,山水画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宋元山水绘画的技法从繁杂演变为简朴,从真实到意境,无不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意境作为山水画的精神象征,体现了对画家本我的理解,适应了水墨画虚拟现实的关系,同时又赋予人们无穷的想象与期待。本文将从“身即山川而取之”的方法论中分析和探究中国绘画里意境美的体现,笔墨运转及画家体现的精神内涵,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倪瓒与马远在山水中绘画的文化形态,并通过对画家绘画作品的赏析,进一步全面阐释他们的本真特色。

一、宋元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慢慢从客观表现转为主观表现,把注重叙事转向更加关注作家的内心情感世界。著名画家李唐创作的山水画就以此形式发生了转变,早年变范宽、荆浩之法,运用干劲的笔墨,画出山水雄峻之气,晚年与其社会背景的转变有关,将改繁变简,独创“大斧劈皴”,所画石之坚硬,分阴阳正背面,将祖国山川表现得出神入化,此外其他山水画家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绘画手法,还融入了唐代大小李将军和王维的绘画技艺。南宋时期艺术中心的发展地域从北方逐步转向南方,在绘画语种的主题中也变山石为清水,绘画对象在创建过程中的更改也导致了南宋绘风的更新,使画风变堂皇富丽为意远清新。随着绘画理论在时代的更新中逐渐丰盈完善,这也就导致画家们更加注重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这种思想上的进步必然会导致绘画在场景的选择和构图、空间留白和水墨艺术观念等方面的转变。他们的绘画艺术不仅对构图有着高尚而深刻的见解,还有细腻而硬朗的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南宋的山水画家在深掘艺术中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图像艺术观念,注重图像的抒情表达,这是一种从忘我境界到自我境界的逐步过渡。南宋山水绘画对诗情画意的追求和写实绘画的追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者相辅相成,他们的遵循都基于相似的精神形式,在有限的画面中畅抒无尽的诗意美,这种绘画诗意美的发展与文学和诗歌的发展程度相似,为中国艺术的标准与审美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元代画家在创作山水作品时常用的绘画理论为“物我一体”的理念等,画家们在精神上立志于追求自我的乐此不疲,在绘画上追寻自我无欲无求的表达,从而在“无”的境界中挖掘超乎人类的欲望,追寻内在的本质。于是,元代画家开始推崇并且探索新的“逸格”,形成了崇尚休闲的审美趣味。在元代画坛的艺术中,山水绘画承载了画家的纯洁心灵,画面中流露出扎根于元代文人墨客现实中的天真意味,这正是他们独特的心态体现。“隐逸”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在南宋时期“隐”则被变为一种心境,将宋代绘画中的意境美与元代绘画中的趣味性完美融合。与此同时南宋画坛开始以“书画同出”作为当时的潮流典范,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强调笔墨运气,即让笔墨技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并打开了物体美的新世界,又向世人展现出了艺术家们的文学素养,创造出南宋画家特色的笔墨运法。在元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南宋的文人墨客将绘画推向了另一个巅峰,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天真古朴的气息,充满了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及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作为文人内心世界的纯粹描绘,山水画固然有了新的价值与意义,他们对个人性格和绘画品质的追求有着更高深的艺术境界。因此,道德训诫再也不是绘画的语言载体,也不是以单一风格为主的南宋画风,而是画家心灵最纯粹、最真实的表达。对于艺术家们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中,从写实到写意,从重视自然到重视个性。诚然,在艺术世界发展的过程中,南宋山水绘画的发展是不容小觑的,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不可复刻的艺术时代特征。文学绘画由此打造了从主观理论到客观实践的坚实基础,为明清时期的山水作品在画坛中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画家对于艺术感知的表达包括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作者在创作当下强烈的情绪揭示作品的真实情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画家在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欣赏图像、场景、环境、天气甚至画笔的作品来彰显,从中也体现出了“有我之境”的这种意境美。北宋山水的代表人物范宽能完美诠释这一境界,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峰峦浑厚,抱笔俱均”的感觉,山水画气势恢宏、古老深沉,故其作品有很强的重量感,他的技法皴如铁钉,在用水墨反复作画后,画面雄伟而朴茂奇逸,给人一种忧郁和雄伟的感觉。可以说,范宽的作品反映了一个相对客观的物理场景,其作品《溪山行旅图》中云山的形状,表现方法没有具体表露,画家的情感倾向很隐蔽,恰恰是这种隐蔽使得画面具有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意境之美。在“无我之境”状态中的表达并不是关注个人情绪的表达,而作者的初衷是为了宣泄以我为物的情绪,但不愿意直接表达情感,则运用隐秘的手法将绘画主题侧重于对风景的描绘。风景是画家精心挑选和创作的,作品不仅与客观现实保持同步,而且这种方式也可以让画家的特殊情感得到心灵上的寄托,这些作品中呈现的艺术特质令人感动。倪瓒的山水作品通常由一条河流、一到两个山坡、三到六棵枯树组成,它们不是巍峨的山川而是自然优美的云山景致,他的作品体现了其内心孤独的心境,既不卑微也不傲慢,这正是画中“有我之境”的表达,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在倪瓒那“有我之境”绘画语言的表达中,不仅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还要注重景物的表现,“有我之境”甚至比陶渊明的诗歌更为广泛,但也并非没有思想与观念,它们仍然能够清晰地传达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根深蒂固的社会风尚,在这种观念下,乡村美景与自然景观就更加浓厚了。画家们自然运用主观思想将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并把客观主题融入其中,表现出一种不确定的概念和感受,给予观者一种驻足欣赏与自我揣摩的乐趣,在这种历史背景的影响下,也就形成别样的意境美。

三、宋元山水画中“意境”的运用

(一)宋元山水画中意境美的表达手法——以“云”为例

中国山水绘画的灵魂归为一点——意境之美。一幅合格的山水作品如果没有意境,不管景物多么壮观,都无法称之为佳作。古代著名画家谢赫著作六法论中提出——气韵生动,将其排在首位,画面准则须达到物象的真实,云烟作为山水画的一部分,它的节奏形体具有空灵的动感,使得画面形成气韵生动的效果,同时也证明了绘画中文人“澄怀观道”的境界;在布颜图的《画学心法问答》中道:“盖山水画学,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山水画的品评标准以气韵生动为审美追求,在布颜图这一理论中进一步彰显了水墨意境;在荆浩的《笔法记》中主张“山水图真”的观点,道:“有气者心有随笔云,取象不惑。有云者隐居立形,有义不俗”,气韵不是追求物象,而是求内在的精神品质;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写道:“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云气是山水画造景的重要组成,云烟缥缈、灵动、虚无。针对云气变化在绘画中的探究必然是画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增强了画面的虚实对比,同时更能观察山水绘画意境美的表现。云气描绘比山石更含蓄悠然,正如古人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元代画家高克恭的《云横秀岭图》作品,画面以“三段式”构图为主,给观者展现出远景山峰挺拔,中景云雾缭绕,近景树中的树木高低起伏的状态,画面的巧妙之处在于云烟的灵动缥缈。画中采用云水渲染云彩,以浅墨勾勒,主峰被云烟环绕,景物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虚实的变化为画面注入生机感,山峰的静谧、云气的环绕与动静形成鲜明对比。宋代以米氏父子为主的“米氏云山”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其所描绘的江南风景十分优美,尤其擅长烟云在山间穿梭的场景,总能给人一种烟云物景、天真平淡之味。“米氏山水”作品中的韵味灵动主要来源于米氏笔墨,这种笔墨技法将云的形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山水画的语言精髓源于画家的笔墨情怀间,文人墨客的精神在山水画中完美体现,以达到山水传神的终极目的。

(二)倪瓒——《六君子图》

倪瓒为元代四大画家之首,代表元代山水绘画走向巅峰。倪瓒江苏无锡人,字泰宇,别字元镇,人称云林先生。倪瓒打小家境富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读书绘画更是深得其心,一直过着读书作画的趣味生活。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他迫不得已过上了漂泊隐居的生活,也因此形成了他那孤寂萧疏、意境清廖的画风。倪瓒在中年时期创作了一幅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六君子图》(见图1),董其昌评价其曰:“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寒林山石宗关仝,村似北苑,而各有变局。”正如董其昌所说《六君子图》山石皴法承袭于关仝,画树学习于李成,亦有一股冷逸之气。前景以六棵古树映入眼帘,树木以一棵、两棵或三棵单位分为一组,借物比人之高尚,也正是画中寓意所在;耸立在斜石坡上,画面中间部分以大面积的留白代表云湖之色,体现出空灵静隐的意境美;树上叶子的点缀紧密结合、相互独立,使得画面相得益彰;画家在创作中的用笔显得十分质朴圆厚,在全景山石的刻画中,主要使用了侧锋用笔的皴法,使方折之意在画中可居可游,这种皴法为后期的折带皴奠定了不小的笔法基础;在笔墨中,倪瓒探寻简意风格,减少山水用墨的层次渲染,除了在局部点苔和点叶的位置采用湿、浓墨渲染外,其余部分还采用了淡、干墨来丰富画面,使造型中的线条展现出一种书法气质,并给人一种倪瓒惜墨如金的感觉,使整个画面变得十分简洁干净,同时也隐喻了前景中老树的飒爽君子之风。该作品体现出超脱外物的意境美,也反映出倪瓒对自我精神的追求以及超凡脱尘、与世无争的价值追求。

图1 元倪瓒《六君子图》(图片来源:《中国名画世界名画全鉴》)

(三)马远的格物致知

马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马远出生于绘画之家,自幼受艺术熏陶,后成为画院专职画家。绘风承袭李唐,马远所创作的画作虽然留存了些许李唐的画风,但他的作品不再像李唐那么消极,则是显现一种欢愉之感。身处画院的艺术家们大多住在杭州西湖,江南秀景也就成为他们绘画的一大主体对象,从绘画风格角度探析早已不同于前朝那份气势蓬勃的山水,他们在创作前,总会体察于自然,既山川而取之,在体察于大自然空间下的艺术家们,知晓万物的瞬息万变是他们的本能表现,在不同的环境、地理、气候、季节的变化下,将山水在美术创作上留下了一抹美丽的色彩,因此在绘画的技法中也显得细致入微,这也正是南宋绘画的独到之美。

《梅石溪凫图》是马远的代表作品之一(见图2),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以山水花鸟为主,以小画幅著称于世,画幅虽小,但五脏六腑俱全,凸显出了画家极为丰富的绘画语言。画面中的群凫巧妙的布置在山水情境中,给观者抒发了“奇” “巧”的绘画特点,他将花鸟元素与山水元素都安排得各有其特殊品质,它们在画家笔下相辅相成,题材之间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将山间一隅的野凫安排在溪流中玩耍,这种景色被画家描绘得淋漓尽致,画中针对山水的笔势技法采用斧劈皴,显出气势磅礴、猛烈刚劲、落落大方之气,将山石塑造的十分壮丽挺拔,远景的刻画采用重笔墨勾勒出其外形,再用毛笔晕染得当,气势连贯,此技法亦能营造出清新别雅的山水氛围。画面中从左下角近处的山石延展到稍上方中景的山石处,然后向画面上部有所推远。远景的坡道进行略微渲染,画面中无不体现“三远法则”的独特魅力,花鸟被画家集中在画幅下方的局部空间中,灵动的鸭群欢乐地在水中畅游,作品中那若隐若现的水面则用留白的形式绘制,这特殊的构图技法映射出江南山水雨雾朦胧的自然美,在微观与宏观之间相互和谐,虽然画面内容不多,但观赏画作的人可以在这片空灵的景色中进行无限的遐想,并结合内心的主观思绪去领悟画外应有之意境。

图2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图片来源:《中国名画世界名画全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中的意境有着丰富的含义,它是画中情感的象征。烟和云随形状移动,随景观生长。从宋代到元代,不断获得新的含义,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含义。意境的表达从复杂到简单,从真实到虚拟。意境作为山水画的精神象征,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使之适应水墨画的虚拟现实,给人无尽的想象和期待。宋元山水画阐释了文人的创作意境,文人不受客观欲望和主观欲望的制约,仅是纯粹的融入自然景观,在精神上通过景观表达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最充分的解放和最深层的滋养。

猜你喜欢

倪瓒山水画山水
我来打开山水画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