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2023-06-13王贡献 贾生超 王如荣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

王贡献 贾生超 王如荣

摘 要 提升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对于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行为效能、服务贡献等6个主范畴和责任意识、自学能力、就业质量等24个子范畴的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发现,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与学生个人素养、个人能力、行为效能、个人感受、服务贡献、培养结果等密切相关。其中,个人素养和能力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同时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反馈作用。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需要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评价体系;施加教师影响,强化知识运用;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8-0073-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提升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对于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高职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涉及面较广,涵盖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专业教育和综合培训的全过程,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模式息息相关,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缺乏活力、质量改進缺乏动力,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基于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1],研究构建了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以期推动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和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美国学者巴尼·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安塞尔姆·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共同研发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该研究法要求从原始资料中发掘理论,是一个自下而上把系统性收集的资料不断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由原始资料生成一系列概念、范畴的过程,然后再建立这些概念或范畴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本研究以访谈对象的原始语句资料为基础,归纳总结出一系列初始概念、子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然后通过发掘这些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评价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理论框架,这一过程符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思路。

(二)访谈提纲设计

本研究在设计访谈提纲时主要坚持以下五点原则:第一,紧紧围绕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这一研究主题来设计访谈问题;第二,访谈问题是开放式的,不预设答案;第三,访谈问题包含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和工作期间的情况,以便体现其个人成长变化过程;第四,访谈问题涵盖影响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第五,访谈问题体现高职毕业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经过邀请6位专家两轮次论证,最终形成以下八个访谈问题:第一,您感觉自己就业质量如何,请从月收入、同事关系、舒适度、幸福感等方面进行说明;第二,您觉得自身职业发展潜力怎么样,提升空间如何,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第三,您觉得自己的工作对行业发展带来哪些帮助;第四,您觉得自己所属行业的工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帮助;第五,您如何评价自身工作能力达成度;第六,您如何评价自己就读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第七,您如何评价自己就读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第八,您在校读书和工作期间有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较大?

(三)研究过程与参与者

1.访谈对象

本研究选择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5名高职毕业生作为访谈对象,在选取访谈对象时,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阶段、专业类别、职业类别、月收入、工作区域等方面的代表性。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2.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归纳出一系列初始概念和初始范畴的过程。在对相关概念和范畴进行提炼时,不能带有任何前提和假设,只能是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句分析、逐句比较,然后进行语义概括和归纳总结。本研究应用Nvivo11软件收集整理出585条原始语句,归纳出112条初始概念,其中原始语句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例如:语句8.1.6编号的含义是指对于访谈提纲第8个问题第1个方面,第6位访谈对象回答的语句。具体开放性编码过程及结果见表2。

3.主轴编码

通过主轴分析发现,由初始概念归纳出的24个子范畴之间存在一定的范畴归属关系,进而可以提炼出“个人素养”“个人能力”“行为效能”“个人感受”“服务贡献”“培养结果”6个主范畴,具体情况见表3、表4。在编码过程中形成的子范畴尚处于分散状态,为了更好地发展主范畴,需要进一步厘清这些子范畴的性质、边界以及范畴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将各个独立范畴联结在一起。

4.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也称核心式编码,对于在主轴编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范畴,可以进一步筛选或归纳出涵盖所有类别范畴的核心范畴。研究发现,在主轴编码过程中形成的6个主范畴,可按照条件、行为、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它们均是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这一核心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能够将所有原始材料以及由原始材料发展出来的初始概念、子范畴、主范畴覆盖在一个宽泛的理论范围内,而且各个概念和范畴之间具有明确且清晰的类属关系和逻辑关系。例如,个人素养与个人能力属于高职毕业生个人条件因素,个人素养和个人能力影响高职毕业生个人行为,同时高职毕业生个人行为可以体现其个人能力并强化个人素养。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见图1。

5.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共收集到15份访谈资料,其中用于饱和度检验的3份是随机抽取的。结果显示,这3份访谈资料中的初始概念均类似于其他12份资料中的初始概念,且未出现新的主范畴概念及范畴关系结构,表明本文编码内容较为完善,在理论上是饱和的。

二、模型阐释与分析

(一)个人素养与个人能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素养”通常指平素的修养,即人们通过平时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技巧或能力特质。高职毕业生的个人素养,主要是指高职毕业生个人在责任意识、生活实践、学习态度、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修养[2]。“能力”是指通过完成一个目标或者一项任务所体现出来的本领和水平。个人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自己、与他人合作、跨文化理解和沟通技巧、专业能力等,这里高职毕业生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能力、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社交能力等。

高职毕业生的个人素养与个人能力,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个人素养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能力体现个人素养的水平。从系统论和共生论角度看,高职毕业生的个人素养和个人能力是其参与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必要元素,应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3]。有些高职毕业生个人能力极强,但团队精神缺乏,造成个人事业发展不利[4]。例如,有受访对象说:“要把大部分学生都培养成技术人才,这个实在太难了;虽然个人能力不错,但真正成为技术人才的人少之又少”(语句6.1.17)。当然如果没有能力作为支撑,即使拥有优秀的素养,也不会自动产出突出的成就。因为素养仅是一种个人特征,需要能力辅助才能促进个人事业发展。关于这一点,有些受访对象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例如,有受访者表示“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我个人能力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首先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想清楚自己以后到底想要干嘛”(语句8.1.5)。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新时代大背景下,需要培养更多同时具有“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鼓励高职学生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5]。

(二)个人素养影响个人行为

个人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和修养,个人行为是其外在的表象和展示。高职毕业生的素养和格局,影响着其个人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轨迹[6]。为了生存发展,高职毕业生必然要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合作,从而获得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而这一切,都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动脑思考等各种具体行动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素养对毕业生个人学习投入、学历提升、职业变更、工作投入等行为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行为,往往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有受访对象表示,“要尽量去多学多看,往更高的方向去努力,现在已接近目标了”(语句3.1.2)。根据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个人素养可划分为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7]:基准性素质是容易被观察和测量的,如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等;相对而言,鉴别性素质处于较深的素质层级,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很难通过后天培训获得,如个人内在的品质、动机、价值观等。高职毕业生在参加企业招聘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作为支撑,那么技能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越大,最终将损害自身职业发展利益。所以,高职毕业生应特别注意提升自身素养,坚持行动导向[8],虚心学习知识技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以便实现人生梦想。

(三)个人能力影响行为效能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其个人能力通常被认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个人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可控的和内在的。根据“能岗匹配”原理,用人单位在招聘新人时,通常会尽可能地使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能力恰好达成匹配。所以,高职毕业生需要具有敏锐的反思能力和面对复杂情境的应变能力,具体包括领导能力、工作能力、自學能力、社交能力等。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把握组织使命,并动员组织成员共同实现这一使命的能力。有受访对象表示,“初入社会的时候,我觉得人应该绝对公正,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让我了解到工作和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领导人也并不是完全了解一切的;一个好的领导人,需要把握好整体的方向,而一个好的工作人员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语句8.1.9)。所以,高职毕业生要持续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便承担更加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才能体现作为高技能人才的真正价值。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工作效能[9],工作效能也称为工作效率,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的比值,工作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意味着工作效能比较高,因为工作效能是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高职毕业生自学能力对其学习投入效果、学历提升结果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一般不会很好。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进而建立起社会关系的一种能力。社交能力对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知识学习、与老师相处、参加工作后与同事相处、职业变更时与领导沟通等方面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力。

根据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这种预先的估计对后续的行为会多方面地产生影响[10]。高职毕业生对自身领导能力、工作能力、自学能力、社交能力四种能力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也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相应地改变“自我效能感”,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与行为方式。所以,高职毕业生应注重全面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增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为自身职业发展和人生前途奠定坚实基础。

(四)高职毕业生行为结果决定培养质量

高职毕业生行为主要是指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投入、接受教师影响情况,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知识运用、学历提升、工作投入、职业变更等情况。由这些行为产生的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毕业生的个人感受

根据麦可思公司2013-2020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首份工作时间较短,不超过一年的占65.0%,超过两年的占9.3%,超过三年的仅占1%,整体就业稳定性较差。出现以上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职毕业生对每天工作时间的支配能力有限,相对工作时间较长,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需要额外付出许多工作时间。另外,还有一些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导致高职毕业生个人发展受限,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所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得知多数高职毕业生较高层次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对所在企业单位的认同感、荣誉感以及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不强烈,无法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11]。

2.高职毕业生的服务贡献

《2021年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高职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多元,覆盖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类型机构,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撑[12]。有受访对象表示,“目前我所在的企业,主要是康养、农业、文旅三大板块,围绕医、食、住、行、养、娱,民生需求来布局产业”(语句4.1.6)。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家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下高职毕业生整体素质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多数高职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一般,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充分考虑行业企业需求,对于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技能人才,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高职毕业生的德育效果与母校情怀

早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对高职毕业生德育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毕业生的德育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与和谐发展。有受访对象表示,“在校期间接触的老师素质都还不错,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都是以理、以德教育同学”(语句7.1.10)。但也有一些高职毕业生缺乏感恩意识,对母校感情淡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感恩教育缺位,部分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13],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对于教师的教诲不理不睬,甚至产生反感情绪,难以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4.高职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夕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进而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4],甚至出现轻生事件,严重影响高职毕业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有受访对象表示,“学校在学习这方面抓的还是很好的,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也很重要,有些同学出现了心理焦虑、心情烦躁的情况”(语句7.1.8)。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会发生明显变化,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高职毕业生应注意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养成良好习惯,激发自身活力。一般来讲,一个身心健康的高职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做出良好工作业绩。

5.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当前各学校上报的就业率不低,但是整体就业质量并不算高,比如有受访对象就表示,“就业率的数据,似乎不能代表人才培养的质量”(语句6.1.5)。因为高职毕业生存在就业不稳定、发展空间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15],而且长期以来,高职毕业生学历相对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不占优势,导致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缺乏认同感。所以,高职院校要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要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为契机,锚定行业企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大力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和高质量发展。

(五)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反馈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优劣,也主要体现为高职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等要求,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层面来讲,则要求学校要坚定做好学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工作和学生个人能力素养的提升工作。

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为学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必要参考。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不是一个静态的结论,而是随着社会环境变更而发生变化的,所以,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关注一个人的动态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在某一个阶段的临时成绩[16]。根据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高职院校可以重新审视已有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涵盖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是否已将职能部门、二级院系、教师、学生、企业实习单位等全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在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引导下,学校可以审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任务是否按照“目标管理理论”进行安排和部署,目标任务是否清晰可测,任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励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奋进精神,并通过完善相关评价激励机制[17],引导学生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发展上来。

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供方向指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学生本人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养。要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需要厘清学生个人能力和素养所涵盖的各个子范畴指标,并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养进行初步评价,然后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措施,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激励学生进步;经过一学期或一年以后,再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給学生,以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改进,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自己学习和接受教师教诲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自身所蕴含的优秀素养,便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出优良业绩奠定了基础。当毕业生做出优良业绩时,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在下一步的工作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外界的信息会更加积极地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届时个人感受、身心健康、母校情怀,以及服务行业发展贡献、服务社会发展贡献等方面的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将出现正向反馈,从而推动学校坚定人才培养工作方向,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围绕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问题,构建了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的构建:第一,进一步扩展了“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第二,证实了高职毕业生个人素养与个人能力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得出“个人行为能够强化个人素养同时体现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对个人行为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第三,展示了高职毕业生个人素养和个人能力影响其本人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走向的作用过程;第四,提出高职毕业生行为对其“个人感受、服务贡献、培养结果”三个主范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结论;第五,揭示了“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反馈作用”的运行机理。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重点关注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产生的作用机理,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5名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了编码分析,探讨了高职毕业生个人素养、个人能力、行为效能、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了行为效能、服务贡献等6个主范畴,以及责任意识、自学能力、工作投入、生活感受、社会发展、就业质量等24个子范畴,为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的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勾勒出高职毕业生从个人素养、个人能力到行为效能,再到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得出了行为效能对个人素养具有强化作用以及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反馈作用等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评价体系。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其岗位工作要求达成度、工作质量优劣度、与同行人际关系融洽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度,这些观测点均可以作为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高职院校可以成立校务研究中心对毕业生社会需求满足度、社会环境适应性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控,及时掌握毕业生工作现状,并根据跟踪调查结果和质量监控数据,适时对在校生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进行调整。第二,施加教师影响,强化知识运用。学生在校期间,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宣扬“四有好老师”个人事迹来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在学习投入、学历提升、工作投入等方面以教师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全体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形式,引导教师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路径,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此外,也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设置、学业质量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第三,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综合素质。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除了受到学校、教师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学生本人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素养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感恩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一名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个人能力的养成,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习来实现,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得到历练。

参 考 文 献

[1]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2-15+188.

[2]李小元,刘敏.新时代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43-46.

[3]杨金栓.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视角下职业院校“三场境六递进”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47-50.

[4]LI M.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cultivation mode for new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2020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igher Education (ICSSHE 2020). Atlantis Press,2020:967-971.

[5]林井萍,陈萌,谭思鲲.大学生劳动教育对职业成熟度影响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2(11):85-91.

[6]肖开宁.五维企业实习对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自我认知偏差与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101-107.

[7]王红雨,张瑞中.通识课程如何面向职业素养——斯坦福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实践与生成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19(6):47-55+112.

[8]张伟,管平.高职毕业生延伸服务体系构建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9-61.

[9]Isniar Budiarti. Education World Disruption:Digital Communication Impact on Quality of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C]. Bandung,Indonesia,2020.

[10]丛玉燕.大五人格因素模型视域下的家庭教育路径研究[J/OL].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41-45.

[1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6(6):10-30.

[12]孙蕾,唐小艳.湖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第三方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20(6):97-104.

[13]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5):62-69.

[14]SILVIA ANGELONI. A policy reform aimed at improving the job quality of graduates[J].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019:1-20.

[15]郭广军,方建超,龙育才.新时代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8(9):5-12.

[16]常晓茗.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98-100.

[17]韩天学,张学龙.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2):10-14.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training affects to a certain extent wheth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can be successfully realized. By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grounded theory,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training, which contains 6 main categories such as behavioral efficacy and service contribution and 24 sub-categories such as responsibility awarenes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employment quality, was constructed.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train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personal quality, personal ability, behavioral efficacy, personal feelings, service contributions, training results, etc. Among them, pers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are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training quality have a strong feedback effect on the school’s talent training work.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quality monitoring,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use of knowledge, paying attention to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grounded theory

Author  Wang Gongxian, lecturer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225127); Jia Shengch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Wang Ruro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