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12黄太萍黄玲芳莫丽平左红群高春霞
黄太萍 黄玲芳* 莫丽平 左红群 高春霞
(1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广西南宁市 530023;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3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胃肠外科,广西南宁市 530011)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健康的人群中。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4位[1],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多为50~60岁,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属于临床中的新兴理念,其根据医学理论,在围术期对患者的处理措施进行优化,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压力性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涉及医生、麻醉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家人朋友等成员[2]。该模式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取得一定效果,可给予患者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尚缺乏探讨[3]。近年来,随着传统医学的发展,诸多学者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医特色干预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4]。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实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2)年龄18~75岁;(3)手术时间在24 h以内;(4)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5)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沟通无障碍;(6)可对自身疾病的症状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性描述,并能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满意度等进行合理评价。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肝肾等内科疾病、内脏功能存在严重异常;(2)积极性和配合度不高,影响疗效判断者;(3)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病理组织类型、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获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围术期常规干预基础上实行加速康复干预。(1)术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CT检查、B超检查等,并对患者进行结直肠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如注意事项、尿管的维护等;告知患者术前禁止吸烟、喝酒,不得进食其他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给予患者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做好皮肤和肠道的准备,嘱其术前2~3 d 禁止饮食,并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术前1 d对患者进行灌肠清洁,叮嘱患者服用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将所有的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处理。(2)术中:护士与主管医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告知相关医师加速康复干预的理念;将手术室的温度设置为≥22℃且<25℃,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协助相关的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对患者的暴露部位进行遮盖,注意术中保暖。(3)术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及血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汇报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氧疗;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病症,遵医嘱进行合理止痛,当患者出现咳嗽或排痰时,及时按压患者伤口;对患者的导尿管等引流管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通畅性,诱导患者进行排尿,适当地选择熏洗坐浴处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监督,同时对患者实施适当的理疗,促进患者伤口尽早愈合;对患者使用的所有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患者使用前所有的器械均处于无菌状态。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增加中医特色干预。(1)针灸: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针灸频率为2次/d。(2)耳穴压豆: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主穴为脑、枕、神门、皮质下;配穴为脾、胃、肝、胆等,配穴选取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因人而异。按压的时间为3~5 min/次,5次/d。(3)腹部推拿:抚摸患者的腹部,以脐部为中心,在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拿,推拿力量以患者皮肤存在感觉,肌肉不随手移动为宜,时间为5 min;揉搓患者的腹部,以脐部为中心,在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揉搓,力量进一步加重,使腹部肌肉随着手掌的移动而移动;拿揉患者的腹直肌,双手掌伸开,以手掌沿腹部正中线向两侧拿揉,按揉2次,提拿腹直肌1次,时间为5 min。(4)穴位按摩:使用拇指点压患者的天枢穴、照海穴、关元穴及支沟穴,同时缓慢进行揉动,每个穴位5 min,每次按摩均按照上述手法依次进行。(5)穴位贴敷:选取中药苍术、厚朴、枳实各10 g,大黄5 g,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的冰片,并使用黄酒将其搅拌均匀,将患者神阙穴清洁后使用药物敷贴即可。
1.3 观察指标 (1)临床体征和住院情况,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2)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秘、切口感染、术后出血。(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评价[5],量表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共8个维度,其中生理健康总分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4个维度分值的均值,心理健康总分为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分数的均值,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体征和住院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住院情况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和术后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总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及后续并发症长期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癌症的治疗已从单一强调手术效果和生存率的提高向同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和并发症的方向转变[6]。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常规外科手术康复理念仅从外科手术的角度出发,仅关注如何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不能满足现代外科康复要求[7]。以往的医疗模式虽具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但其在不同患者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临床应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结直肠癌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与康复,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对患者的家庭与社会均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8]。
加速康复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模式,已广泛用于妇科、整形外科和普外科的术后康复中,并被证实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9]。Huang等[10]基于加速康复的理念,在患者术后第2天拆除导尿管和引流管,结果显示该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伤口感染率。随着国家对传统医学事业发展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中医中药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及后期康复,中医康复技术被证明可以缓解患者术后便秘、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11]。黄文英[12]的研究中,在围术期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穴位按压辅助治疗,可改善大肠蠕动亢进,同时通过按压可以促进患者的血管扩张。因此,本研究将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康复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结果显示,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临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Xu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
结直肠癌患者常伴有强烈的疼痛,而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使患者逐渐丧失生活积极性[14],再加上治疗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患者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也会反向加重患者的病情。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是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使患者疼痛、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住院周期缩短,这间接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使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其生活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15]。此外,采用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康复干预,患者不涉及额外服用药物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的综合效益较高,在未来的医疗康复干预过程中可以推广使用,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并没有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和切口出血的发生率,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术后伤口护理不到位、患者营养问题等多种原因有关;其次,该康复干预模式对于患者的远期影响尚不明确,未来可对患者的再入院率、远期并发症等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联合中医特色干预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而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