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字体设计与应用
2023-06-11董航李湘媛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董航 李湘媛(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目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创意表达的艺术性,为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字体设计提供设计理论和实践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系统了解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字体设计发展脉络,综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加以分析,探究汉字内文字体的设计方案。内容:对数字媒体的信息认知方式进行探讨,进而总结汉字设计的信息传达特点和原则,据此调整字体的不同度量标准,探究数字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结论: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字体设计更注重可读性、艺术性以及情感表达,呈现出显示方式变化、阅读方式改变和动态化的特点和趋势。
互联网迅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普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通信技术发展,5G 的应用使得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进而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功能强大的移动设备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除了日常交流之外,工作事务、检索信息、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
数字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为受众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等感官带来不同的体验。信息传播的方式不断演变,数字屏幕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媒体为平面设计带来了不同的应用场景,文字设计也突破了传统的印刷媒介,以动态的形式存在于以屏幕媒介为主的数字媒体中。在印刷媒介中,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是基于平面媒介的静态表现,多是应用于海报招贴、书籍等媒介中。而在数字媒体中,文字实现动态化,从时间、空间等不同角度进行变化,出现了新的视觉形式。字体设计也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可变字体等字体形式用于数字媒体中。文字设计在数字媒体、互联网等技术背景中由传统演变出新的视觉形式,动态文字逐渐出现,并应用于海报设计、品牌宣传等具体设计内容中。以视频为代表的媒体形式的需求量增加,动态图形相对于静态印刷品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给观者带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一、数字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传媒。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传播媒介,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不同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现在常有“新媒体”的说法出现,通常指以因特网为主的新的媒体。因特网作为计算机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是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出现的,包含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内容。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更加丰富,其形态变化多端,所以也被称为新媒体。
(一)数字媒体的特点
数字媒体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不同于传统媒体如书籍、广播、电视等面向大众的单向传播方式,数字媒体能够适应受众的多样化,并进行市场细分。数字媒体有很强的交互性。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视频、声音等综合传播内容取代了传统的文字、图像等简单的信息,更是出现了电子游戏、虚拟现实等互动性很强的传播平台。数字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更加开放和多元,存在着更广阔的可能性。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数字媒体很强的拓展性,不同的软件与硬件不断更新换代,不同形态的平台也应运而生。数字媒体有很强的交互性。
(二)数字媒体的传播载体及其特征
1.数字媒体的传播载体
数字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的使用频率也日渐增高,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电视、投影或是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应用场景不断增多。数字媒体设备通过屏幕显示向用户传达信息,将虚拟的存储转化为包括文字、图像以及视频等视觉信息。
2.屏幕媒介的特征
屏幕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体终端上,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屏幕不断更新换代。显示面积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屏幕不断出现,用于屏幕显示的汉字字体也日渐丰富,屏幕阅读也日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与字体字库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来看,屏幕显示的技术已不是问题。
二、数字媒体与汉字字体设计
(一)数字媒体中的汉字字体设计发展
文字设计(Typography),指字体设计的功能和文字及其他元素在页面上的排列,是以文字为基本视觉要素进行的设计。文字设计即文字排印,可以指代一切经过构思和设计的文字艺术,既可以是对文字本身的形式进行装饰或系统的、规范化的设计,也可以是利用文字的形式特征进行版面构思的设计。文字及其他元素所在的空间可以是纸张、屏幕等载体媒体。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文字本身承载着的思想文化并存。它不单是表面上组合、转换的形式,而且是围绕字体设计展开的一系列工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需求和价值理念。
在印刷时代,文字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数是基于平面媒介的静态表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产品的开发和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人们对阅读方式、接收信息渠道和视觉体验需求都有了极大改变。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汉字字体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由传统印刷字体向电脑字体的延续转变,与各类数字媒体相互作用。字体也超越了传统的平面二维空间,进入各类数字媒体媒介当中。屏幕正越来越多地成为文字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屏幕上看到的文字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海报招贴、报纸等纸质媒介。当前,新技术与数字媒体的发展让字体的呈现方式、使用媒介与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改变。技术创新、形式创新频繁迭代,也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数字媒体中的汉字视觉识别
1.视知觉
人的视觉形成主要由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组成,感觉是指外界光波对眼睛中的特定感受机制产生刺激,知觉则是人体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的过程。视觉识别的过程是对我们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特定的加工处理,身体、大脑都在参与其中,并影响最终的结果。人的视觉对事物的感知需要以视觉注意为前提,对于快速变化移动的事物往往不能明确事物对象的具体形象,只有达到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够产生知觉。对视觉产生刺激的信息量往往取决于信息呈现的形式、持续时间等要素。
2.视错觉
视错觉作为一种视觉感受,在汉字识别的过程中也存在视错觉的现象。这种错觉源于人眼的经验,造成了物体呈现图像的变化。数字媒体中的字体通过屏幕显示,由于屏幕媒介自发光的特点,屏幕的光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视觉感知。由于人眼的功能特性,光亮的物体的轮廓边缘会看起来更亮,面积会相应地增大,相对应的黑色部分则会缩小,这种现象就是光渗效应。人眼在识别时,对于相同大小的黑白部分,白色发光部分会向黑色部分渗出,从而产生了视错觉。对于光渗错觉,字体可以进行设计调整,以减少视错觉对文字识别产生的差异。
三、数字媒体中的汉字字体与信息传达
(一)数字媒体中汉字字体的设计原则
1.可读性
可读性,通常指文字能够被识别、阅读的难易程度,亦被称为可识别性、易读性,英文为legibility。文字作为一种图形符号,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信息。不论是雕版印刷、金属活字到如今的数字媒体,文字能够被识别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在数字媒体中,文字、图片等信息被分散。在屏幕中往往视频、图像能够吸引更多注意力,因此文字需要在短时间内被识别,更高的可读性也就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获取信息。数字媒体中的汉字字体可读性取决于字体形态结构、字体的排版、屏幕显示技术等不同因素。汉字的字面率大小、字体架构以及字距都能不同程度上影响字体的可读性。此外,文字在版面中的行间距、段间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易读性。黑体字是可读性极强的字体,简洁的笔画形态和比例相同的笔画粗细都符合屏幕显示的特性,因此成为当今各种屏幕显示中应用最多的中文内文字体。许多操作系统、网页都使用黑体字,并开发了专用的字体作为中文显示的标准字体。
2.艺术性
汉字作为古老的文字,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法艺术的历史是紧密相关的,许多字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审美的影响。不同的书体形态各异,变化多端,从字形结构、笔画形态等不同方面变化。在满足阅读、能够被人们识别的基础上,艺术性一直是汉字字体的重要属性之一。
在书籍印刷中,楷体应用的频率高于黑体。数字媒体中的汉字正文字体首先需要保证可读性,在传达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笔画等特点展现艺术性。部分书法字体笔画形态复杂,结构多变,因此不适于在屏幕中作为正文字体阅读。数字媒体中适用于正文字体阅读的汉字字体应对笔画形态、内白空间等要素进行调整,并结合网页和程序的排版方式进行改进。
3.情感表达
汉字字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通过视觉识别传达文字本身的含义之外,也能够进行情感的表达。汉字本身作为表意文字,就有着浓厚的文化属性。许多书法字体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独立想法。不同的汉字字体能够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字体可以通过形态结构、排列方式的变化,传递出特定的情感,为用户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对于数字媒体而言,技术的发展为字体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字体也能够作为媒介向用户传达更多层面的信息。汉字通过排版上的变化,可以使受众获得不同的阅读体验。通过显示不同的色彩、变化等组合方式,也能够使原本普通的字体更加灵活多变。新颖的字体呈现方式如动态字体、可变字体等,应用于网页、应用程序中,这也使汉字字体设计在未来有广阔发展空间。用于情感表达的字体设计,通过支离破碎的笔画形态,打破了常规字体的可读性,通过特殊的字体效果为读者营造独特的视觉体验,以达到情感表达的目的。
(二)汉字设计中的设计方法
1.字形风格统一
一套完整的汉字字体字形风格应是统一的,这也是可读性的基本要求。笔画是组成汉字最小的单位,也是整套字体的基础,奠定了整套字体的基本外观。汉字形态上的变化很多,不同的汉字笔画可能相差甚远,因此每个字的架构也不同,汉字字体的结构变化和笔画形态都会影响字形风格。
笔画的形态是汉字字体视觉风格的重要因素,许多字体的笔画都有鲜明的特点,如宋体横画较细而竖画粗,在转折处有装饰角,黑体的横竖粗细一致,没有装饰衬线。在数字媒体中,笔画形态的变化要考虑屏幕显示的特性,做出相应调整。在数字媒体中,黑体常被用作网页以及应用程序中的正文字体。黑体字笔画较为简洁,没有衬线等装饰,被认为具有较高可读性。字体的结构和笔画形态还会影响汉字的内白空间,因此数字媒体中的汉字字体用作正文字体时,合理的结构能在大段文字中取得均匀的黑白分布,具有更佳的阅读效果。
2.放大字面率
“字身框”与“字面框”这两个概念事实上是从金属活字的时代中留存下来的。“字身框”指的是铅字所在铅块的截面大小。字面则是在字身之内汉字的边缘框,字面框一般是小于字身框的。徐学成在《字面大小与阅读效果浅析》一文中对字面的定义是:“字面的大小,是指字体结构在字格中的满格程度,它决定字距间隙的宽狭。”
3.放大内白空间
汉字的内白空间指的是笔画间的间隙面积,和笔画的多少和字形的结构有关。同时,汉字的内白空间和字形的大小也有关,如“因”和“国”二字,虽然都是同样轮廓,但因内部笔画的数量不同,为保证文字的可读性,字面率整体需要放大些,字形内白空间也会增大。
在数字媒体中,汉字的内白空间对字体可读性影响很大。汉字的结构变化多端,笔画分布不均,因此不同的汉字的内白空间看起来差异很大。同样,汉字内白空间的大小也会改变汉字视觉上的间距,汉字间距的大小会影响用户在数字媒体中阅读时视觉上的连续性。
4.统一视觉中心
汉字的视觉中心也被称作字体的重心,是决定版面上文字能否被正确识别的重要因素。左右对称的汉字重心居中,但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不对称的汉字重心往往偏向一边。如果在设计时不对这些汉字的中心做调整,则会影响文字识别的连续性,并改变汉字在数字媒体中的屏幕显示效果。
(三)汉字字体在数字媒体中的特点
1.阅读方式改变
数字媒体中的阅读方式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信息通过索引、标签、链接等方式整合,并在屏幕上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传统印刷媒介代表着一种线性的阅读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书籍中往往有长篇的文本,字、词、句按序排列。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人们对于屏幕的使用时间增多,同时也养成了屏幕阅读的习惯。这种设备赋予用户极大的自由度,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场景中使用,阅读也渐渐被碎片化。大量的信息以各种形式进入用户的视线,网页和应用程序通过滑动、点击等交互方式切换视图。
2.显示方式变化
以往的印刷品通常使用纸作为媒介,光通过反射进入人眼并形成视觉感知,显示的方式也是静态的。而当今数字媒体中矢量字体的应用规模不断增大,屏幕媒介通过自发光的方式光投射到人眼,而后形成视觉感。字体在屏幕上显示时往往需要经过栅格化,即将文字字体从矢量的方式转化、转换为位图,即对应到屏幕上的像素进行显示。数字媒体中屏幕显示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尺寸固定的屏幕可以承载大量的内容。数字媒体中汉字排版应用于网页、应用程序中,往往需要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码,并参考与之相关的排版规范。互联网设计中的内容与样式可以分离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内容创作和样式排版两项工作。
3.动态化
时间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的纬度,平面设计从原本静态的方式逐渐融合演变为多种互动媒体的设计实践,包括电影、动画、互动媒体和环境设计等。随着动态图形设计的发展,动态设计作品融入了设计师和观众的想象力。通过融合电视、智能手机等不同的传播媒介,动态设计正在成为如今视觉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数字媒体为平面设计带来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今文字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平面空间和纸质媒体,文字进一步融合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以屏幕媒介为主的数字媒体中(如图1)。
图1 可变字体的呈现(图片来源:笔者设计)
四、结语
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体早已从传统的书籍、报纸等纸质印刷品发展为智能手机、电脑、电视等数字媒体。汉字字体在数字媒体中应用的范围不断增大,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在当今数字媒体普及应用的环境中,字体设计作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当从艺术和技术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媒介的发展推动了字体设计不断演化,通过总结探究数字媒体中汉字字体设计的特点及其适用的规律,方能实现汉字字体设计的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媒体的巨大变革,传统的平面印刷无法满足新媒体传播的需要,字体设计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和交互的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字体设计的方式,而未来AR、VR 等技术的发展则能够拓展字体的应用方式。除了能够准确、高效传达信息外,汉字本身的人文属性和艺术审美也日渐得到重视,汉字字体设计也需要深入发掘探究其文化内涵。同样,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寻求创新,更需要将设计和技术相融合,为汉字字体设计发展寻求独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