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野下甲骨文造型艺术对图形创意设计的共通点*
2023-06-11乔莹洁洛阳理工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
乔莹洁(1.洛阳理工学院;2.洛阳理工学院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万物纯朴、直观的认知和表达,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对甲骨文文字造型艺术的分析研究,比对现代图形创意设计原理,解构甲骨文文字对特征的提取和抽象概括的手法,探寻图形变化造型思路,为现代设计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表现空间。
文字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说文解字·序》中曾将“文字”解释为“仓颉之初造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浸多。”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文字之一,它以独特的文字形态和文化内涵,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一种重要的历史见证。它以天然质朴的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拥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极富创意性。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万物纯朴、直观的认知和表达,它记录了先民的生活和思想,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它以精美而独特的形状完美地结合了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甲骨文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象形文字与图形
经过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图形产生的时间远远比文字要早。曾经的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以及中国殷商的甲骨文等,这些远古文字的产生最初都脱胎于图形图画,经历了一段非常重要的由图形图画到文字的演化过程。图画文字又被称为原始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它与有声语言直接联系,记录语言中所表现的声音和意义。早期的图画文字与图画已经显示出了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作为文字书写的符号存在,而后者是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存在。
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的文字,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其发展经历了汉字产生的初级阶段(也可以称为“图画文字阶段”,到不仅可以“表意”而且可以“绘意”的象形文字阶段。创造来源于生活,古代人们在创造象形字的初期阶段,仅仅是对事物获得了一种直观的感受,在象形字中,我们会找出很多提取于客观事物整体形象的汉字。如日、月、目等,古人在对这些事物形态进行提取的时候,主要体现在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简洁的线条进行表现,比如“”日,太阳以圆圆的形态表现,“”月,则取月亮弯弯的造型。“”目,则直接取眼睛的形态。后期发展过程中,甲骨文的象形程度已经很高,有些字甚至可以直接描摹实物,所以看起来更像图形。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字有很多,每种动物的形态各有特色,在描绘者的眼中通过抓住各种不同动物的主要特点表现出千姿百态的图像符号。比如甲骨文中“”虎与“”豹两个字的整体外形比较接近,都有着头部和夸张牙齿的特征表现,但是“”虎字在描绘中重点强调老虎的条纹,而“”豹字则强调豹身体上的斑点;再如牛与羊同样都是带角的动物,“”牛突出牛头部的造型,“”羊则通过角的造型不同体现与牛的区别;还有甲骨文中鹿字“”通过绘制长而分叉的犄角表现出鹿的特征 。而甲骨文中的麑字“”则表现为没有角的幼鹿特点,充分表现出创造者对事物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甲骨文的表现形态上一个突出的特点为用具象的图形来表现抽象的概念。如一些动植物等具有实物形体的图形都是“以物画其身”,提取其实际的形态表现,使人一看便知。
在图形创意设计中,融入甲骨文的“图形特性”来表达设计概念的设计理念,受到许多设计师的青睐。比如现代字体设计中图形与字体结合运用甲骨文造型思路的案例《十二生肖·虎》(如图1),图中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虎的造型与“虎”字的融合,由于虎的特点是人们所熟知的,在对现实生活中的老虎特点进行抽取时着重表现老虎最有代表性的头部和尾巴,形成具有老虎特点的图形符号,甲骨文中的“”虎字写法,通过老虎侧面的表现,突出老虎的头部、条纹、锋利的爪子和尾巴的特点,如“”虍(hu)表现虎头,“”虢字表现出大体上表现出以两手并用搏虎的状态,或是在处理虎身上的毛皮。现代符号的提取合成手法与这种甲骨文造字之初的直观性思路不谋而合,这就使普通的文字充满了设计意义,提高了审美性与视觉艺术效果。
图1 《十二生肖·虎》
二、甲骨文造型结构上的艺术性
甲骨文字体造型中蕴含着先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甲骨文造型一直处在不断地完善调整中,甲骨文字体本身的笔画、结构是其完善调整的具体表现。从笔画到结构的发展能够使文字展现出不同的字形风格,展现出更合理的造型特征。所以我们对甲骨文进行分析,应该从笔画和结构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甲骨文字体有着属于自己的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字体构成的最小单位是笔画,我们在对甲骨文字体进行研究时,对其基本结构的组成、主要笔画组合构造规律必须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笔画相互穿插、连接、交叠组合成文字,通过字体造型中的线条的独特姿态传达出既定的意义和情感。
甲骨文是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画的文字,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文字符号中较完整的文字体系。由于是刻画在较坚硬的材料上,造成了甲骨文笔画线条较硬,笔画简省,表现抽象,变化多样。刻画过程由于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笔画呈现出钝挫、尖锐的状态。由于刻画材料的不同,甲骨文的笔画呈现出粗细不同的状态,这就造成了甲骨文的随意和不规则的特性。所有的笔画都是构成字体最基本的零件,从甲骨文造型结构来看,整个笔画纵横交叠、排列疏密有致。运用最合适、最适当的造型方式组成甲骨文字体。整个字体多呈现长方形或者扁形。在甲骨文发现之前,文字学家们以为最早的方块字是钟鼎文,实际上甲骨文才是最早的方块字。甲骨文字形80%是长方形的,10%是正方形的,还有1O%则是不规则的。我们说甲骨文是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符号群,是有充分理由的。
甲骨文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提炼中,运用了抽象概括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特征的提取,现象的概括,使甲骨文的抽象文字符号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综合来看,甲骨文早期书写表现比较纤瘦,后期则表现出丰满壮硕的形态。但已经开始具备方形的趋向。“它的笔画匀称,结构活泼而富有变化,显得古朴稚拙,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平面设计中,基本的视觉元素可以归纳为“点”“线”和“面”,我们可以把“点”“线”和“面”认为是设计的最根本的元素。甲骨文作为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它的整体结构可以理解为具有强烈“点、线”的特征,甲骨文造型艺术也被称之为线形的艺术。
甲骨文的造型结构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也发生过多次改变,由于书写工具承载材料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辨识、交流过程中的需要,甲骨文的整体构形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大多数文字的结构安排和构字原则还是基本相同的。
早期甲骨文图像性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对特征的描绘也比较直接,使得我们直接看到字形便可读懂这个字。在甲骨文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来传达对世界的认知,这种直观的形态较为简单,也就是甲骨文中大量存在的独体字。
独体字可以单独使用,代表一种既定的含义,是甲骨文系统中的基础,这种运用可以使更多的字体字形得到固定,并形成一定的规律,这对于甲骨文的传承和使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日、“”月、“”人、“”木、“”山、“”小等。
甲骨文的独体字造型,可以将其简单归纳概括为几何造型“○”“□”“△”“▽”等。如图2 所示,这些不同的造型轮廓使每一个字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种归纳使我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外形的不同加以变化,突出形状特点,通过增强局部特征,从而获得更强的视觉表现效果。点线面的字体设计,将字体形态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概括,强化单个字体的属性特点,如“点”字突出点的特征,“线”着重以曲折的线条突出线的特点,“面”则以密集的线组合而成形成面的属性。甲骨文所体现出的清晰的信息、简洁的造型、强烈的个性、不加修饰的原始质朴的气息,与现代艺术设计符号的要求相当吻合。
图2 甲骨文单字造型
如果单纯地看甲骨文字体会觉得它的造型结构十分杂乱,但是按照部件结构来进行分析,可以将甲骨文按结构大致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结构七类。如图3 所示。
图3 甲骨文结构
第一种情况是上下结构,指的是在一个字中分解为上下两个部件,这两个部件的位置是上下关系,这种结构的字有:“”旦、“”吉等;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字中可分解上、中、下三个部分,这种结构的字有:“”合、“”蒿等;第三种结构是左右结构,左右结构是指在一个字中可以将部件分解为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是左右位置关系。这种结构的字有:“”好、“”明、“”妹等;第四种结构是左中右结构,是指在一个字的整体结构中分为了左、中、右三大部分,这种结构的字有:“”莽、“”执、“”等;第五种结构是全包围结构,是指在一个字中部件的关系是以包围与被包围的状态呈现的,整个外框呈封闭状态,这种结构的字有:“”甘、“”面、“”包、“”囚等;第六种是半包围结构,是指在一个字中部件的有外框,而这个外框是不完全封闭状态的,我们称之为半包围结构,这种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家、宫、买、各、厚、陷、石、”区等。总之通过以上甲骨文造型结构的分析,即使是看上去特别复杂的字形,也是通过这几个有规律的组合变换而来的,比如“”莫字,结构貌似很复杂的样子,其实它是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这些结构使我们在学习字体造型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字形进行总结归纳,对字体结构造型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这种既定的框架规律与现在创意设计中的构成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划分出设计结构,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去组织它们。
但是这种网格化骨架的分割方法却是设计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使画面保持清晰且具备条理性。如何使设计结构合理、造型巧妙是设计师一直探索的。
三、甲骨文的造型艺术与图形创意设计的共通点
纵观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在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甲骨文的造型经常出现,其传递的信息已不单单是古人对命运的追问和求索,而是人们对于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仰,也体现了甲骨文的造型与图形创意设计的完美融合。
在与平面设计相关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字和图形设计都是视觉层面不可或缺的内容。甲骨文图形化特点、简与繁之间的构成变化,吻合了现代设计的造型思路。图形创意设计过程是利用多种不同的图案,或者使用多种色彩以及其他装饰进行组合,简洁一些的表现则需要通过点、线、面等元素进行或加或减的变化。这种变化造型原理与甲骨文造字思维不谋而合。
《书法生态论》中提出“象形文字的出现,应基于一种使汉字表意功能更具体因而更利于辨识应用的努力。由于其取径与绘画相通,在客观上导致了汉字造型意识的自觉性和丰富性,从而成为构筑形式魅力和寻求感性表述的视觉艺术建构自身的必经之途。”
从甲骨文的造型上可以看出,甲骨文对现实物象抽取并提升到图形甚至符号,保留了物象的原有特征,又与原物象有着极大差别。实际上在运用图形与文字符号形态共存的表现手法过程中,要寻找图形与文字符号的共同点或者相似点,尽可能地缩短符号之间转换的距离,图形符号之妙,就在于“似与不似”,“形”与“意”之间的完美融合。从而对设计进行最大限度地、“图文并茂”地、全方位地概括体现,使设计获得了双重的描述物象的能力。在甲骨文构成思路中出现象形与概念并存的构造,使甲骨文构造具有一定的象形特征,比如“衣”甲骨文作、,象衣服之形;“小”甲骨文作、,是概念形态用相对的“点”来比喻小的事物。而“至”字则是现实形态和概念形态结合的物象。“至”甲骨文作、,象箭矢之形射在地上。短横即为抽象的概念,即代表大地。这种抽象的符号在上、下字形也体现出来。再如“”刃在刀锋上加一笔短竖表示刀口;“”凶外框表示陷阱或者凹陷的深坑,里面的叉表示陷阱里的危险物。“”豆是一种器皿,上面的横代表盖子,中间内部的短横代表里面装的食物。这种运用指示表现来强化图形的手法在图形设计中也经常运用,通过添加有意义的指示或象征符号来体现事物的意象,可以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甲骨文在造字过程中除了运用单独的图形表达现实中具象含义外,还运用组合的形式来表达一些内容更为丰富的深层次含义。比如甲骨文中“”字的写法,只用三根线条来表示树木所有的枝杈与根须,抓住了“木”的意象和本质,直观地传达了“木”的概念以及“木”的特点。“”两个木组合构成林字,而森在甲骨文中为“”,表示重重叠叠的树木;“”为休字,字由人和木两部分构成,意为人靠在树木上休息;“”采字,是由人手和树木组成,人手在树木上表示采摘的意义;“”用手拿工具把物体断开意味“折”;“”“”这两个字都有焚烧的意思,不过在构成时有所区别,“”是以火和林构成焚烧意思比较明确,“”则是由“、、”三部分组成,下面的“”这部分形似以手拿着火炬,“”与“”组合代表着手持火炬焚烧草木之意,这其中就有多个元素组合,存在着手持火把并进行焚烧草木这一相对复杂的操作步骤。这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的逻辑解析模式对造型形式美进行安排的方法,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存在许多类似这样的朴素的逻辑事实。古人运用创新的思维观念,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重新规划组合,把具有独立意义的独体字进行结合,构成用具体物象无法直接独立表现的形态。这就使文字的表达形式更加灵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这种造型思维方法及表现手法被广泛采用。图形创意设计是现代平面设计中一种重要的设计形式。简言之就是平面设计师运用独特的创意和表现手法来设计图形。图形创意设计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视觉艺术进行呈现,在沟通设计传达信息、读者和作者之间是重要的桥梁。甲骨文的图形化特点恰恰吻合了现代平面设计的造型思路。
现代的平面设计,不仅仅需要停留在文字的原型设计、编排样式等方面,图形创意设计也可以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方便人们理解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可以通过对图形元素的运用,巧妙的把握设计主题,让人们在看到图形的同时能够瞬间明白图形所传达的含义。实现作品与受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也正是平面设计的意义所在。
在现代图形创意设计中引入“甲骨文造型艺术”元素的作品越来越多,展现出现代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文化魅力。
本文主要研究了艺术视野下甲骨文造型艺术与图形创意设计的共通点。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体系,大量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不同形态的甲骨文字造型,使得人们注意到甲骨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所以甲骨文的造型艺术中融合了许多的图画艺术色彩。甲骨文笔画线条细瘦,有棱有角,这种独具特色的远古文字与图形艺术结合天然的优势,同时携带浓重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息,成为越来越多的图形创意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思路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