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与形式对《晓蝶》创作的启示

2023-06-11任梦雨陈星宇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画者欣赏者工笔

任梦雨 陈星宇(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近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与时俱进,这种越来越现代化的趋势,不仅体现在中国画之中,还体现在各个艺术绘画的门类之中,形成了当今时代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貌。意境与形式之间的转化与变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画者心中所展示的意境用合适的形式呈现。本文通过研究近代以来工笔花鸟画意境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及优秀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将这些经验和审美融入进自己的创作之中。

一、研究的原因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本次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晓蝶》的创作,究其根源,源于我对于生活中有趣事物的体察,以及对于新生美好事物的向往。身为一名在艺术道路上探索多年的学生,我对自然有着无比热切的情感,尤其热爱观察自然中生命的生长状态,无论是在路边生长的野花野草,还是果园中结出的饱满果实,又或者是停在树梢休息的小鸟。正是怀着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确定了将生活中象征着新生活希望的蝴蝶作为此次创作的主要线索,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感,用自己所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画面中,更好的做到意境与形式的统一。所以首要的是,参考一些近现代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吸收这些优秀艺术家们表现其思想情感时的方法,借鉴他们处理画面主次关系、事物取舍以及随类赋彩的方法,使画面呈现更加和谐优美。而蝴蝶带给人们的最深的感受,是破茧成蝶重获新生的力量,赋予人们挑战困难事物的勇气,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新事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论文的研究,虽然是以蝴蝶为主要线索展开整幅画面,但是仍然以意境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使最终的画面效果达到意境与形式的统一。要想达到想要表现的事物与画面的意境契合一致,就需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欣赏者身临其境,感受到画者想要传达的精神。当然,好的形式就需要画者掌握中国画的专业技法以及色彩的运用,这样才能使得蝴蝶飞舞的画面达到画者所追求的效果。

在《晓蝶》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近代工笔花鸟画的优秀艺术作品的临摹和鉴赏,熟练掌握了有关的笔墨技法和颜色变化,在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上获得了很深的感悟,同时我还会积极的搜集一些有关的网络书籍、动植物的写实照片,还要观看有关蝴蝶的纪录片,从而更好地了解蝴蝶的相关习性,进而确定画面中的植物,选择蝴蝶喜爱接近的植物,使其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画面最终确定了蝴蝶的素材,之所以要工笔画的方式表现,是因为蝴蝶的轮廓线更加清晰,色彩明亮,因而用工笔画的表现方式能更突出蝴蝶的动态美。《晓蝶》这组作品的创作,主要采用暖色为整体基调,表现春日里蝴蝶飞舞的情形,其主要的创作材料有一得阁墨水、汪同和熟宣纸、各类国画颜料(马利、吉利牌),作品将以条状屏风的方式呈现,本幅画的尺寸为45cm×130 cm。

画面的主题是鸢尾花丛、怪石以及风铃花,在确定了蝴蝶的颜色后,为了使花朵的颜色与之相和谐,我选择了紫色鸢尾花作为画面的主要植物,而怪石的布局则在画面的左下角。这样的画面表现,融入了我在生活中体会到的悲喜忧欢,无论是美好的事物还是不愉快的经历,都转化为我对于生活的整体感悟,用这样的画面呈现画者对于未来新生事物的向往。

二、创作动机和缘起

(一)体会有趣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积累和感悟是我选择这样表现画面的根源,通过画面展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

在创作构思阶段,并没有受到固定的艺术形式的束缚,反而是先将想要传达的意蕴放在第一位,不受哪一个艺术流派或是艺术风格的影响。中国画在选取景物时,并不追求真实的再现客观事物,这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显著的区别。工笔花鸟画常常在于表现花果的一枝一实,或一个事物的局部,这正是中国绘画带给我们独特感受的原因。在表现蝴蝶飞舞动态的构思过程中,将其与在生活中实际观察到的蝴蝶进行综合研究,意境结合实际的条件下,才能创作出能够让欣赏者感同身受的艺术作品。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来源于画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受到了多年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熏陶,正是这些复杂的因素让画者对生活有了颇多感悟和体会,从而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

(二)如何处理好意境与形式的联系

意境是一幅作品的画者所注入的灵魂,而欣赏者们用眼睛所看到的是画者表现情感的形式。至于意境的根源,一定是画者对自己生活经历的趣味体察,是对生活中可以创作的各种素材的细心观察,只有这样,画者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修养。无论是在画作的构思阶段,还是偶然在生活中受到启发,偶然获得创作灵感,将这种灵感转化为作品想要传达的意蕴,根据想要传达的意蕴近一步的确定画作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画面的意蕴与形式达到更好的统一。所以说,无论多么美好的意境,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媒介,欣赏者就无法从其中感受到画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感情,进而更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意蕴。

宗白华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个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的意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意境之所以称之为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创作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仅仅有一个好的形式,却内容空洞,那只是一副只能给欣赏者带来短暂视觉刺激的作品罢了。真正震撼人心,使人能够回味无穷的还是在于作品所传达的意蕴。如果从形式的方面来看,形式是为了表现内容,服务于内容,是为了将意蕴这个不可视不可触的事物,转化为可以使欣赏者直接观赏到的艺术作品。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形式复杂的艺术作品面前,需要欣赏者自身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艺术素养、欣赏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中,宁静适远、开明豁达、以开阔的心胸广纳百川,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这是古往今来的优秀艺术家们一直追求的意境,但随着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人们思想的转变也为艺术的内涵注入了更多的现代人文精神和内涵。现代生活的节奏变化,使我们更加重视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古有谢赫的六法论,其中“随类赋彩”是我们一直对于画面的要求,不同色彩所表达的情感,甚至不同事物本身的颜色,都能够影响我们的画面效果,只有画者的反复加工与锤炼,才能展现出一副颜色和谐的作品。这就是意境与形式在创作中需要相统一的重要性。

三、创作过程研究

(一)蝴蝶形象的素材累积

在找寻蝴蝶形象的过程中,我十分看重的是能否将蝴蝶核心的意蕴传达给欣赏者,也就是说,要找到符合“蜕变新生”这个意蕴核心的蝴蝶形象。首先,利用当今便捷的网络工具搜集有关资料,通过不断地临摹,学习他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参考其他画者在表达意蕴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感受画家在画面中采取的结构布局,研究各种形态的线条,从而使手中的线条能够准确传达心中的情感。再者就是要根据画面的景物关系来调整颜色变化,使得各个景物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又要让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中国画独特的观察方法,使得画面表现的景物也具有独特的意境,中国画讲究打破空间的局限性,大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不计较事物的视角,所以在观赏中国画时我们常能观察到很多花朵或果实的细节,使得画面更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二)找寻独特的表现形式

创作过程中,构图和构思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处理好画面的意境与形式的关系十分重要。意境在整个画面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好的艺术作品才能带给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或感悟,可以说意境是工笔画的核心内容。而形式是人们能感受到意境的原因,在这里的形式可能充当的是一个媒介的作用,画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意境,再用自己所擅长的技法把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正因如此,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历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构思、意境的表现以及形式的运用。

意境的营造需要把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与画者个人的生活情感相融合,根据客观事物找到色彩的基调,再经过画者的实际需要反复锤炼与加工,直到可以塑造出符合画面意境的事物的色彩。在不断磨炼自己的表现技法的同时,又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与画面的色彩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与色彩交融互渗,这也是工笔花鸟画意境所传达给我们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画面色彩的布局对整个作品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

《晓蝶》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画者通过写生不断积累创作素材,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与欣赏,获得创作灵感的来源,这也是支撑我创作的根本所在。《晓蝶》这组作品采用了分染、罩染等各种工笔画的技法,将蝴蝶的核心思想放入画面中。近代工笔花鸟画的作品中大多强调画面的留白,营造取舍、虚实明确的意境。但是比起繁杂却无内涵的形式,根据表达对象的自然性特征,才最能给人以和谐温暖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将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美好表现在画面中的一种方式。我们常说的构图是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处理,除此之外,物体的大小占比、色彩分布,以及物体线条的流畅程度和枝叶之间的层次都需要严加把握,这样才能使整幅画面的布局完整,达到意境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图1和图2 所示。

图1 《晓蝶》线稿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晓蝶》线稿右(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四、关于意境构思的始末

(一)蝴蝶形象的意象化体现

在《晓蝶》的实际创作中,要根据蝴蝶这个客观对象进行艺术化的加工,观察自然界中蝴蝶飞舞时最美的状态,表现在画面中,这正是艺术的特别之处,可以把事物最美的瞬间凝固在永恒的画面之中。由于蝴蝶本身的线条有一种流线的美感,所以在画面中我采用了墨色勾线,并将蝴蝶部分的底色空出来,方便后期提亮蝴蝶的色彩。至于蝴蝶的细节之处,以艺术加工的方式,选取蝴蝶和鸢尾花相和谐的颜色。

以流畅的线条将蝴蝶的优美造型表现出来,墨线的水分控制很重要,要防止熟宣纸在上过底色之后跑墨,并且第一遍的蝴蝶轮廓线不能够太浓,否则蝴蝶和鸢尾花叶子的前后关系将会不够明确,如图3。在选取蝴蝶富有生命力的萦绕在花丛中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春日美景,同样很重要的还有鸢尾花叶子的明暗,通过花青色来表现叶子的暗部,被蝴蝶遮挡住的部分颜色略虚一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来增强画面的内涵和趣味性。在整体的画面中,主要是三个蝴蝶的意境的传达,画者分别将这三只蝴蝶的主色调定为白色、鹅黄以及天蓝,再配合上以紫罗兰为主色调的鸢尾花,使得画面前后呼应,达到了令观者身临花境中的意味,如图4 所示。这样的意境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只是用艺术的夸张方式展现在画面中,这让我们必须要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物,将美好的生活细节放大,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图3 《晓蝶》左(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晓蝶》右(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色彩与意境表达的联系

纯粹的概括画面是来源于客观事物的,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加工、提炼,使得画面中的物体比现实更美、更鲜明、更具有典型性。色彩的展现是整幅工笔花鸟画带给人的首要感觉,但是将画面中的事物颜色与现实中的事物颜色进行对比,会感受到,其客观事物本身的色彩并不重要,而是要为画面的整体性所服务,所以要摆脱对客观事物的固有印象,将自己的第一感受、意境加以概括和调整,这样营造的画面才是画者传达的那个意境和情感。色彩是画者表达情感的出口,色彩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向欣赏者展示画者的心中世界,也就是画者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人们的审美需要被色彩的创新所满足,但是由于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导致过分依赖色彩,从而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掩盖了起来,没有达到色彩和情感的共鸣,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例如有的画家在研究色彩的使用时难以平心静气,过度追求华而不实的效果,使得其作品显得无深刻价值、粗制滥造。

由此得知,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画家对于色彩的把控能力直观地展示了画者内心的强烈情感,对于画面色彩细节的刻画则是画面能否直接冲击到欣赏者感官和心灵的关键所在,从画者的内心世界出发,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事物相互融合,从而引起欣赏者的无限遐思和共鸣。综上所述,意境表达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色彩的运用。

猜你喜欢

画者欣赏者工笔
留出想象的空白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蒙马特与798
撕画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