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华古诗词意象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转化策略*
——以红豆意象产品设计为例

2023-06-11刘子萱承剑芬曹晓丹袁惠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红豆文创古诗词

刘子萱 承剑芬 曹晓丹 袁惠(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以积极健康的中国元素形象地传达悠久的中华文明,将中国古典诗词意象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不仅是中国设计走出现代设计工具理性倾向、寻求自我突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设计话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古诗词意象在现代产品中的转化传承视角,结合红豆意象产品设计案例,探讨现代产品设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民族设计的积极意义和实践策略。

进入21 世纪,中国设计领域开始重视中国元素在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民族个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两届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开闭幕式、场馆设计等等,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兵马俑、甲骨文、祥云、二十四节气、脸谱、冰墩墩和雪容融等中国元素视觉符号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不仅使国人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让外国友人对中华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同。与此同时,运用中国元素的国际品牌也越来越多,比如可口可乐的在华广告,选择贴春联、放烟火、木偶、剪纸以及中国红等中国特色文化符号来设计广告,以便更好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麦当劳则借用京剧、大红灯笼、筷子、鸳鸯、蝴蝶、瓷器等中国元素宣传自己的品牌,同样受到了中国市场的欢迎。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国设计,“以积极健康的中国元素形象地传达悠久的中华文明,向世界展示真正的中华”,将中国古典诗词意象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不仅是中国设计走出西方现代设计工具理性倾向、寻求自我突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设计话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古诗词意象在现代产品中的转化传承视角,结合红豆意象产品设计案例,探讨现代产品设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本民族设计的积极意义和实践策略。

一、中国古典诗词是现代设计产生“诗性魅力”的文化基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许许多多意蕴丰富的意象,也为中国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此物最相思”的红豆,这些诗歌意象以及意象组合,营造了或清丽、或隽永、或豪放的诗歌意境,在读者心中构成一幅幅视觉画面,成为具有“诗性魅力”的文化符号。因此,以这些诗歌意象或意境为创作设计元素,进行环境空间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产生了许多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艺术审美价值的风景园林、日常生活商品、服饰家居等,如扬州、泰州、江西九江等地以“春江花月夜”打造的5A 级湿地公园、主题公园;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素材的各类品牌家电、生活用品,如梅花牌收音机、菊花牌电风扇等,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使“杜康”成为酒的代名词。“杏花村酒”“杏花酒家”“杏花牌香烟”“杏花化妆品”“杏花鸡”等各式各样产品,皆源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春雨江南”等诗句。以“牡丹”为品牌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牡丹牌香烟、牡丹牌电视机、牡丹牌缝纫机,还有牡丹牌化妆品、食品等。著名的中国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世界环境日设计的海报《美的回响》,其创意也来源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海报以一只蜻蜓飞到饱蘸红色的笔尖旁欲落未落的画面场景,让人联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意,“小荷”意象与“红色笔尖”两个意象叠加,渲染出世界环境日环保主题和营造生态家园理念,形成精神意境上的交融,给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将中华古典诗词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不仅为现代产品设计带来“诗性”魅力,增强产品的文化力,也是让当下年轻人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古典诗词融入现代设计创新突破的内在需求

现代设计长期以来受工具理性支配,人文因素缺失。这一倾向虽然广受诟病,但一直是现代设计的主流。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及全面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设计领域的呈现,以人文价值融入、改进冰冷的机械性设计成为众多设计者的自觉追求。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认识到,促进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是中国设计者创新突破的必经之路,也是建立国家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引导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各类非遗保护、古城修复、博物馆建设得到重视,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题材的非常英雄IP、中国古典神话《山海经》为背景改编的完美世界IP 以及游戏产品、娱乐产品、故宫文创等,不仅直观立体的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涵,还流向海外,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经济价值。这种充分利用自带流量的文化载体,传承与传播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元素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无论是作为抒情达意的手段,还是作为记录历史的方式,中华诗词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成为一座函盖充周的文化宝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漫长浩瀚的诗歌长河中,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创造了数不清的意象,这种种意象,寄寓了诗人的种种情怀,最终形成了带有特定意味、令我们读之便能产生感动的美妙词汇和经典意象,时至今日,当我们品读之时仍能感觉到它独特的韵味。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唤醒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诗意和梦想,产生现象级流量,足以证明国人对中华诗词文化的喜爱。尤其是节目中穿插的几位老师在各种生活材质上作画,在宫灯、团扇、鼓面、屏风等不同传统文化介质上描绘诗词意境,这本身就是对诗词文化符号的解读和创意设计,给我们文创设计很大启发。因此,挖掘中华诗词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文创设计和中华诗词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青年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从古诗词中寻找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象,并以之为立足点进行文创设计与转化创新,激活中华诗词文化生命力,是中国设计守正创新、走向世界的内在需求。

三、中国古典诗词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中国诗词大会、故宫文创等取得轰动性效应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仍然面临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转化形式不够新颖多样、推进主体不够持续等困境,尤其对中华古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不够,仅仅停留在中小学诗词教学和欣赏层面,这是极为可惜的现象。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创新,加强对古诗词资源的挖掘利用,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融入现代设计的方法、路径,彰显中国设计的文化魅力与审美精神。

(一)加强中国古典诗词学习与研究,提升对中华诗词之美的理解运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时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和美学精神的化身,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养料。学习与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可以“赏诗词之美”,也是“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大学生通过读诗、赏诗、用诗,在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过程中,领悟中华传统诗词的精神内核,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从中“汲取智慧,涵养情操,滋润心灵,积蓄力量”,让中华优秀文化展现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强大魅力和勃勃生机。

(二)重在创新转化,从古诗词中寻找意象,挖掘其丰富内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近年来,国内不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获得2021 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荣誉的河南博物院凭借“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产生文化共鸣,激发人们对文物的兴趣;云南大理《流水望月》海景度假酒店设计取“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诗意和“水”“月”意象打造了寄情大理山水的浪漫主义之歌,建筑与庭院景观一同经营起“海上生明月”这一传统又有新意的空间意境(图1);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故宫的猫、彩妆联名、文创周边等一系列举措,把悠远的历史带到人们面前,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这些都是将东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对传统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的典范。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创是艺术审美领域的新旧两极,如何打通这两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需要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全新创意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文创产品是形式,文化是内容。文创产品全称是文化创意产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文旅项目、旅游景区、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红IP、甚至爆款文创产品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但是纵观市场上的文创产品,文化意义不充分、产品设计同质化的现象非常普遍,缺乏文化价值和市场吸引力的地摊货、山寨货造成了产品滞销。

图1 云南大理《流水望月》海景度假酒店(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为了使文创产品有效对接现代生活,我们需要明确转化的目标:①在文化层面上。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挖掘适应现代社会精神气质、情感需求、价值认同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我们要从深受国内外喜爱的文化符号的成功转化案例中寻找答案和灵感,还要洞察当下群众的文化心理诉求。随着社会发展,文化普及率提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需要我们寻求更高雅、更新潮的表现形式。②在创作层面上。挖掘古诗词里的经典意象,一是充分挖掘古诗词意象的内涵和情感寄托,以及从古至今这些艺术符号所累积的文化意义。二是关注、选择与意象所代表的文化理念能够相融洽的各类社会生活载体,而不是仅仅体现装饰功能和实用主义,要挖掘传统文化的普适性价值。③在形式层面上。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我们不仅可以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实物,也可以与各类艺术形式相结合,如文学、绘画、舞蹈、音乐、雕塑、建筑、戏剧、电影、游戏等,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各类艺术形式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唤起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反思。同时注意到传统文化在古今语言表达上的差别和传播壁垒,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大众满意的体验,激发大众文化消费欲望,提升文化创意的商业价值。

(三)古诗词意象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法路径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根据古诗词意象中所包含的故事、情感,设计与意象相关的文创产品,通过意象重新挖掘、设计来达到古诗词文化的创新转化的目标。下面,以红豆文创产品设计为例,谈谈古诗词意象的创新转化设计策略。

1.前期调研

市场调查研究发现,上班族、在校学生、传统文化爱好者是文创产品消费的主力军,且女性占据主体地位。所以如何赢得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们的认同是摆在文创设计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各文创品牌想要抓住年轻消费者,就要不断进行品牌年轻化探索。为此,我们选择了古典诗词中认知度较高的一个意象——“红豆”作为我们文创设计的尝试。

2.红豆意象分析

“红豆”意象源于王维那首耳熟能详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从此,生于“南国”的红豆便成为大众辨识度很高的一个古诗意象,“红豆”也有了“相思豆”的美名。之后,王建的《春词》“庭中并种相思树,夜夜还栖双凤凰。”同时运用相思树和双凤凰两种意象,表达相思之意。温庭筠的《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相思入骨难以排解,骰子是兽骨做的,将红豆嵌入骰子中,表达自己深深的相思之情。那为什么红豆“此物最相思”呢?经考察,原来红豆有晶莹玲珑的外观,质坚如钻、色艳如血、形似跳动的心脏,红而发亮,不蛀不腐,色泽晶莹而永不褪色,有的红豆其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真的如同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因此成了公认的、不容替代的寄托相思之情的专用品。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与红豆意象相关的文创产品很多,从文化用品到食品都有,最多的是红豆书签,以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最具代表性。此外红豆头绳、红豆手链也具有一定市场。所以,基于红豆的相思立意,我们通过文创产品把它真正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创新设计红豆文具文创产品,以女性群体为主要消费受众。

3.“相思铅笔”文创设计

“手落纸墨,笔写传情”,笔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思念最常用的工具之一,而手写这一动作也是远比击打键盘更能留住人们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古时候人们没有手机、电脑,没有QQ、微信,没有视频通话,或作画或题字,笔都是人们表达内心真情实感的得力助手,一纸家书,几行墨字,就是最真挚的、最能传播感情的媒介。所以,关于赞美笔的诗句也俯拾皆是,“洛花肉红姿,蜀笔丹砂染”“爱风流俊雅,看笔下,扫云烟”“落笔重重见险津,不堪凭仗洗埃尘”,每一句诗都传达了诗人借“笔”抒情的心路历程、情感寄托。从古到今,诗人们用手里的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也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笔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迭代更新,毛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成为越来越便捷舒适的日常用品,也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件珍宝。红豆是思念与爱情的象征,笔又是书写感情、传达爱意的载体,将两者相结合,一款以红豆为主要设计元素的“相思铅笔”(图2)文创产品,既是我们情感的最直观表达,也是传统文化魅力最直观的表现。通过文创产品让中华古诗词中的独特意象重回大众视野,让当下年轻人了解这一永恒且跨越时光的文化之美,让现代设计呈现出富有诗意的审美意境,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之道的真诚实践。

图2 “相思铅笔”侧视图(图片来源:作者本人设计的专利产品)

猜你喜欢

红豆文创古诗词
陶溪川文创街区
踏青古诗词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