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及对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2023-06-11占道伟孙建华钱立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脑肠肽调神健脾

占道伟 孙建华* 钱立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脑肠轴互动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研究表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predominant-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易受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应激及饮食等诱因影响使机体异常分泌脑肠肽,诱发级联反应,产生肠动力紊乱与内脏高敏感,最终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发生[2]。目前现代医学治疗IBS-D 常以缓解症状为主,难以根治,疗效一般且易复发,因此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孙建华教授基于现代IBS 脑肠互动理论与传统中医辨病辨证思维,提出“脑神失调、肠腑失用”发病病机,创制的“调神健脾”针法可明显缓解IBS-D 症状,改善生活质量[3]。本研究拟通过观察IBS-D 患者临床症状及脑肠肽水平变化,探讨调神健脾针法治疗IBS-D 的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 年6 月至2015 年3 月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科及针灸科门诊符合《功能性胃肠病和罗马Ⅲ标准》[4]IBS-D 患者66 例(脱落9 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9 例)与药物组(28 例)。同期纳入本院健康实习生与医务人员30 例作为健康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腹部或直肠肛门手术史者;②参与其它研究。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健康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针刺组选穴:百会、印堂及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方法:取仰卧位,百会向后平刺5 分,印堂向下平刺0.5 寸,天枢直刺1.5寸,以局部酸麻重胀和(或)向四周放射为度;足三里、上巨虚及三阴交直刺1~1.2 寸,予提插补法;太冲直刺0.5 寸,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1 次/d,5 次/周,4 周为1 个疗程。药物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法国雅培制药公司生产),50 mg/次,3 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 片/次,3 次/d,连续服用4 周。

1.3 观察指标 (1)IBS-D 临床症状积分[5]:总分18分,分数越低,症状越轻。(2)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6]:总分170 分,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8 个维度通过公式转换计算各维度的分值(0~100 分)。以上量表均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后12 周)评估。(3)脑肠肽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机低速离心,5 min 后移吸管吸出分离血清,-20 ℃保存。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按试剂盒(南京赛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操作。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以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分率判定。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减分率≥95%;显效:70%≤减分率<95%;有效:35%≤减分率<70%;无效:减分率<3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结束后,针刺组脱落4 例,药物组脱落5 例。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针刺组 29 7.31±1.83 2.28±1.66 1.55±1.29药物组 28 6.93±1.65 3.61±1.75 4.21±1.47 F 值 F 交互=18.157,F 组间=0.115,F 时间=49.150 P 值 P 交互<0.01,P 组间=0.736,P 时间<0.01

2.3 两组IBS-QOL 总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IBS-QOL总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IBS-QOL总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针刺组 29 138.28±18.10 148.69±14.41 149.48±12.35药物组 28 142.25±11.39 145.29±9.89 145.50±10.81 F 值 F 交互=18.157,F 组间=0.115,F 时间=49.150 P 值 P 交互<0.01,P 组间=0.736,P 时间<0.01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患者和健康组脑肠肽水平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和健康受试组外周血脑肠肽水平治疗前比较[(±s),M(IQR)]

注:与健康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5-HT(ng/mL) NPY(pg/mL) CGRP(pg/mL) 5-HT(ng/mL) NPY(pg/mL) CGRP(pg/mL)针刺组 29 97.4(131.3)▲ 149.2(49.0)▲ 100.3(11.4)▲ 95.0 (28.7) 142.3(43.0) 100.1(9.2)药物组 28 101.5(36.8)▲ 159.1(70.6)▲ 101.9(23.9)▲ 90.9 (37.3) 155.9(70.9) 100.2(22.9)健康组 30 55.25±2.84 53.14±7.33 70.30±7.30

2.6 两组IBS-QOL 各维度条目评分治疗前后及随访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IBS-QOL各维度所属条目评分治疗前后及随访比较[(±s),分]

表6 两组IBS-QOL各维度所属条目评分治疗前后及随访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维度 针刺组 药物组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烦躁不安 75.28±14.29 85.18±11.90 86.61±10.44 78.41±8.59 83.20±8.84 84.01±9.87冲突行为 72.88±16.15 80.68±15.09 81.08±13.42 80.46±8.10 83.46±7.38 82.99±8.05身体角色 87.82±13.36 91.84±12.23 94.42±9.75▲ 85.98±10.19 89.13±10.51 88.72±11.78健康忧虑 75.31±16.82 84.12±13.48▲ 85.31±13.32 76.22±13.36 77.15±13.14 78.94±15.61饮食限制 59.79±21.45 69.31±15.94 72.77±13.95▲ 62.90±12.43 62.90±12.43 63.53±12.65社会反应 79.55±17.71 87.36±13.20▲ 87.18±12.10▲ 78.98±9.21 79.27±9.31 79.57±9.10异性概念 87.12±19.90 88.41±22.88▲ 85.39±22.92 87.98±10.52 88.05±9.46 87.64±9.84家庭关系 82.79±15.66 88.82±10.70 85.09±12.04 87.25±11.47 87.28±11.49 85.79±10.16

3 讨论

IBS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自罗马IV 标准发布以来,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总体患病率为8.8%[8],我国为1.4%~11.5%。IBS 易受情绪、饮食、环境等因素累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常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疾患,是典型的身心共患疾病。

IBS 治疗总体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解痉剂、微生物制剂等。本研究选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作为对照组用药,符合东亚等国胃肠病学会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诊治指南,也是国内最新诊疗共识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匹维溴铵是抑制钙离子流入肠道平滑肌细胞的解痉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为复方益生菌,研究表明[9]两药联合应用能减轻IBS-D 症状,但整体有效率偏低。

现代研究发现肠动力异常与内脏高敏感是IBS 的核心发病机制,5-HT、NPY 及CGRP 等脑肠肽作为肠神经与中枢神经联系的神经递质,在IBS 发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HT 是脑-肠轴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信号系统的改变与IBS-D 发病相关[10]。NPY 可抑制肠液分泌与平滑肌收缩,发挥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研究证实NPY 水平异常可引发IBS 腹痛等症状[11]。CGRP 是公认的与伤害性信息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研究显示调节CGRP 水平可降低内脏敏感,改善IBS疼痛[12]。

结合IBS-D 症状表现,本病属中医“腹泻”“腹痛”范畴,肝郁脾虚是其重要致病病机,中医临床研究多以疏肝解郁为法,但临床设计质量备受质疑。研究表明IBS 患者多数合并非肠道症状主诉,如失眠、易疲劳、负面情绪等,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达93.8%[13]。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是世卫组织认定的补充与替代疗法之一,一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针刺显著缓解IBS 患者症状,提高排便满意度,疗效维持≥3 个月[14]。调神健脾针法,以调神养神、健脾疏肝为治则,取穴百会、印堂、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不仅可以降低内脏高敏缓解腹痛,还能改善睡眠减少负性情绪。百会居巅顶,属督脉,为百脉经气会聚之处,有调神通督、宁心安神、畅情舒志之效;印堂处眉中,亦属督脉,可醒脑调心、活络疏风,二穴合用能加强调神、发挥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的作用。天枢属胃经,系大肠经募穴,能通调肠腑、理气导滞、消食助运;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及下合穴,又为土经土穴,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作用;上巨虚亦属胃经,为大肠经下合穴,合治内腑,属肠腑特定穴,可疏降腑气、调和肠胃;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是足三阴经交会之穴,与肝、脾、肾及六腑相系,有健脾疏肝、补肾安神之功;太冲为肝经原穴,与督脉会于巅,交汇于百会,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五穴合用起健脾疏肝、升清降浊、理气止痛之效。以上诸穴合用,共奏调神健脾、疏肝理气、通腑调肠、镇静止痛、止泻消胀之功。

本资料结果显示,IBS-D 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血清脑肠肽水平存在差异,与俞蕾敏[15]、徐其宏等[16]研究结果。治疗4 周后,两组脑肠肽水平及IBS-QOL 总评分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针刺组优于药物组,而且在随访时针刺组患者症状及IBSQOL 子维度(身体角色、饮食限制及社会反应)有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体现了该针法治疗的后续效应。作者推测针刺通过对脑-肠轴内分泌信号通路调节,下调脑肠肽水平,缓解内脏高敏,纠正脑肠互动紊乱,是其治疗IBS-D 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调神健脾针法可明显缓解IBS-D 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针刺降低脑肠肽水平、调节内脏高敏有关。

猜你喜欢

脑肠肽调神健脾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析“胃不和则卧不安”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五磨饮对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干预作用
归脾汤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