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3-06-11姚佩君

文教资料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三全育人高校

姚佩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灵魂,因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加强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是当前高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三全育人”理念对于拓展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念在当前高校工作落实中存在主体协同育人意识不足、育人过程不够连贯、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基于此,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加强多元联合、优化育人体系、汇聚教育合力,使“三全育人”理念更好地融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思政工作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大高校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善精神面貌、促进人们顺利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响应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对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完善高校制度体系、提高师资力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全员指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能够对人施以教育的群体或个体。[1]全过程育人,即“贯穿学生初入学时期直到学生们毕业离校后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而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方位育人,则是将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综合学校育人的各种载体与手段,加以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出学校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挖掘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以及生活服务中的教育因子,做到“事事育人”。高校将思政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利用好隐性教育的育人作用,在育人氛围的熏陶下,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的能力。

一、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效力

“三全育人”理念通过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格,发掘和整合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而提高思政育人的实效性。高校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到学生思政工作中,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加强思政建设,拓展育人路径。新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高校要提高历史站位,从国家整体和大局出发,培养出引领新时代接续发展的模范青年。“三全育人”理念通过全员参与育人,全过程学习思政理论,全方位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形成了一个全面交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各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

二是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高校教育体制自我革新。“三全育人”机制能够帮助高校建立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使育人工作更加规范。全員、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学校管理能力,提高思政教育的专业性,改进学校教育制度,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自我革新与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呼唤新的人才。高校要与时俱进,才能够顺应社会发展。“三全育人”理念下,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原来与现阶段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全过程育人指导下,高校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生成长的各阶段全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等,进一步扩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面向社会的纽带。

二、“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全育人”理念对于促进高校建立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一理念在当前高校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点改善。

(一)教育主体协同育人意识不足

从高校这个大环境来看,全员育人要求学校内所有成员都要有一定的育人意识,既能够作为育人的主体,对他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够作为教育客体,自觉接受教育并外化于行。但目前,高校教育主体在协同育人上存在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3]二是从思政教师队伍结构上来分析,目前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是学工部的事”[4]。然而有的院系学生数量较多,辅导员配备不齐、精力不够,则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政教育。三是高校内的其他成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育人的主体,更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价值观念,因而无法发挥出多元主体的教育合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够连贯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大多数专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比较薄弱。横向上来看,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寒暑假等多个时段缺乏思政教育连贯性;纵向上来看,学业中期以及毕业前后等阶段缺少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这使得原本应该呈现闭环的“全程教育”理念出现教学链的断点和教学环节的脱钩。[5]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吸收内化,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贯彻知行合一。而现阶段,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欠缺一定的完整性与连贯性。

(三)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载体日益丰富,教育资源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善于利用好一切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育形式。但是当前高校在学生思政工作开展中存在以下几个现象:首先是网络课程资源利用不够。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并没有利用好线上资源,教学素材很少,课程内容陈旧。其次是新型多媒体设备教学运用少。有些思政教师习惯选择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讲授模式,较少运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教学。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下,教师应当运用学生普遍喜欢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此来改善教学。最后是没有充分利用好育人资源,大多数领导干部与学生之间缺少联系,交流学习机会少。要做到全方位育人,实现各方面的协同,高校需要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整合教育资源。

三、“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的落实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培养工作,特别要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多元联合,实施全员育人

开展思政教育,落实全员育人,首先要明确育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7]

一是加强思政育人的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思政课要能讲明白、讲透彻,这对思政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8]。第二,转变其他学科教师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实现全员育人,积极推进和落实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理念的路径之一,这就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必须要明确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认识全员育人的科学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有雄厚的理论知识,掌握育人方法。各学科教师需要定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讲座、研讨会等,关心社会热点话题,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断充盈吸收新知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第三,增强思政教育内在驱动。作为教师,应当坚定教育理想、热爱教育事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为教师的初心和身上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作为年轻一代筑梦的工程师,教师更要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大先生”。

二是加强领导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与学生的联系。在全员育人落实过程中,高校领导干部和行政管理人员特别要注意改善与学生学习生活脱节的问题。第一,可以通过建立联系班级,学校领导干部以担任副班主任的方式深入学生群体。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与校领导对话的机会,拓宽学生表达需求的渠道,加強领导干部与学生间的互动联系,更有效地落实学生的合理需求,还能够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师生更加勤学向上。第二,可以邀请校领导到各院系开展主题讲座、录制思政“金课”等,增进领导干部与各院系的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第三,要善于运用学校制度,规范管理方式与教育教学,加强对干部、教师、学生以及工勤人员的管理,提高各方面育人能力。

三是加强工勤、服务人员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工勤人员、服务人员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同样要担起育人的责任。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既需要广大师生展现风采,也需要学校全体人员不断维护和提升。工勤、服务人员可以通过网上微课学习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高校可以通过开主题会议、学生辅导团等方式组织工作人员集体学习思政知识,这样既能够加强学生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培养友好和谐关系,还能提升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优化育人体系,落实全过程育人

“三全育人”机制落实过程中,高校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体系制度,为实施全过程育人提供制度支持。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各大高校要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的体系制度,打造高精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阶段性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层次、发展阶段、学习需求等不断改善课堂教学,制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制度,完善考评标准,做到专业与思政教育相衔接。发掘每一门课程中的思政因子,比如通过追溯课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们讲解专业领域著名的人物事迹,弘扬其优秀品质。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的特色,每一门课都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每一名老师都能做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二是组织德育活动,做好假期衔接。辅导员和班干部在假期也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制订工作计划,按时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汇报,了解学生的假期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健康。在假期中开展线上讲座、读书汇报、班会、网络宣讲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给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提升的机会,还能够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

三是制定目标规划,定期进行考评。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连贯性。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不能够“一刀切”,而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划,按计划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等,并在每个阶段进行考评,以此来考核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中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并及时根据学生整体学习进度和阶段反馈做出调整。在学生毕业后,负责毕业生管理方面工作的部门应当对学生进行定期回访,做好登记,给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与工作中能够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汇聚教育合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载体日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更加广泛。在新时代下,高校作为联结学生与社会的纽带,面对社会中新的要求与挑战,更要善于利用好一切教育教学资源。

一是立足四个课堂,丰富教育形式。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落实“第二课堂”,如读书交流会、政治研讨会、翻转课堂、学生讲师团等,用思想政治理论丰富活动内涵,升华活动主题,学生既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又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从教育客体转变为教育主体,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第三课堂”,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能够切身体验、感悟思想道德,并从中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成长。构建“第四课堂”,充分利用好数字化资源。积极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学,通过雨课堂、超星等软件和大型公共学习平台以及多媒体技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占领网络新阵地,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思政”格局下教学新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传统教学与在线教育同向前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四个课堂”,立足教学全方位,统筹安排在线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二是实现多方协同,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注重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机耦合。第一,高校教学要充分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不同专业中的思政因子。加强教师团队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制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五个思政”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第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并通过切身体验,感悟社会道德。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第三,高校应当加强感恩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营造和谐美满、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对于提升学生幸福感、保持健康积极的思想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多方影响下培育而成的。要充分落实全方位育人,实现多方协同,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在横向上对校园、社会、家庭三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在纵向上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多阶段联动,组织构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格局。

三是活用隐性教育,营造教育氛围。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在校内可以设立文化墙、名人榜、拉横幅、办活动等方式营造教育氛围,树立榜样形象,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取;可以通过举办寝室文化比赛等活动,增进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互相监督,相互学习,培养集体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从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学校食堂可以增设电子大屏,在学生就餐时播放实时新闻、重要会议等,也可以张贴国家重要领导人经典语录,让学生能够时时处处增长见闻,了解时政,提高政治敏锐度,培养大局意识。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加强“三全育人”与思政工作的耦合联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要肩负起育人的使命和担当,不负党和国家的嘱托和希望,为国家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经绍.关于德育工作思路的思考[J].泰安师专学报,1994(4):365-366.

[2] 黃峥,孙建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中国储运,2022(4):96-97.

[3] 高毅哲.锚定一流争朝夕[N].中国教育报, 2022-04-19.

[4] 何少群,程东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1):56-58.

[5] 刘夕语,徐德斌.“三全育人”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1(5):116-119,141.

[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

[7]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5.

[8]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三全育人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