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育人功能,建构高效物理课堂

2023-06-11张雨阳

文理导航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张雨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物理学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科育人;高效课堂;课堂

教学

学科育人功能包含了学科专业知识、技能、活动、思想、文化与生活六大主要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流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真正走进物理世界,感知物理魅力,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使物理课堂凸显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一、完善教学理念,重视探究引导与创新思维

(一)整理教材内容,引导探究过程

想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与功能,教师应当充分研读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教育目标与阶段性教学重点,以此为基础设计物理教学流程。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科育人理念的本质,并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研究如何让学科育人落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材资源的重整,梳理教材知识点脉络,以具有强逻辑性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要结构,为学生引入合理、有效的探究實验,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一课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在“光的反射”一课中涉及的内容,为学生引入新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水槽、激光笔与镜子进行实验展示。教师首先让激光笔对着镜子发射出光线,带领学生复习光的反射性,之后教师向水中射入光线,为学生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教师再为学生讲述光的折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操作玻璃砖进行折射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待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将镜子放置于水槽底部,并让学生思考光将会出现怎样的行动轨迹呢?尝试让学生独立画出光路图,并再次实验,研究光路图的正确性。

可见,教师要创造地使用教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物理的知识点,让知识传授与实验探索完美融合,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

(二)培养物理思维,鼓励大胆猜想

物理是具有动态性质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不确定性,这正是物理的魅力所在。在此过程中,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创建自由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明白质疑与猜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大胆假设的探究精神与物理思维,生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史料故事或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物理实验进行新知引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期待感,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准确的结论。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观察两个灯泡在并联电路中的发光程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并联电路与灯泡的组装,之后通过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观察在不同电流下灯泡的发光亮度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这时学生可能会发现,在大电流下的灯泡亮度反而变暗了,教师可以就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设想灯泡亮度变暗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各类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他们的想象。学生提出猜想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想,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实验方案,并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一一验证学生猜想的有效性,直击知识要领。

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留出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学会物理思考,畅享物理学习的精彩。

二、优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科兴趣与理解能力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时间不长,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更轻松的氛围点燃学生的热情。物理中有许多丰富、有趣的小实验与探究意义的问题,但很多学生受能力与兴趣的影响,认为物理很难不容易学。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与整体学情,探寻有效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模式,结合运用多媒体设备,改变物理课堂沉闷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新知。

例如,在初中物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以下环节:“同学们,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蜜蜂、蚊子等物体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在飞行中振动了翅膀,大家回忆一下,听到过蝴蝶的声音吗?这是否表明有的物体振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呢?”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入教学重点。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解超声和次声的概念与特点,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对学生提问:“我们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超声波的应用?”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有的放矢,实现高效探索。

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较多,教师要选择最适合学生学情与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然而有趣的小故事与实验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更好地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计教学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物理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连接和融合,无论是应用还是论证,物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初中生刚接触这门学科,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此时,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营造相关的教学情境,或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具象化的形态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可以将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可视,加深学生理解,也能够使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物质世界的能量是一定守恒的,无论是能量转移还是能量转化,它们都将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世界上会出现能源危机呢?”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后总结思路,回答教师的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后,教师要继续引入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性质与概念教学,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过去人类肆意消耗自然能源对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纪录片,以此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以理论、情境、实践三方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带来趣味横生的物理课堂教学。

三、创新教学手段,加强知识应用与探究能力

(一)设计小组探究,锻炼自主能力

教师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小组探究。在该模式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要以几人为一组进行相互讨论,在多人的通力合作下,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答案,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初中的物理课程中涉及很多有趣的实验和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教内容,为学生设计可以合作探究的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尽可能在不寻求教师帮助的前提下,以学生的个人力量完成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索。另外,学生还可以踊跃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分享个人的经验与看法,以提高整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初中物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课的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将班级中的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中都能够分配到几名学习能力比较不错的学生,使每个小组都能够在这类学生的帮助下实现互助合作,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师要让学生尝试通过电源、两只灯泡、开关、导线等工具,分别组装成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小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当学生完成电路并成功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后,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联与串联的区别与特征,分析为何并联情况下两个灯泡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起合作互动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在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能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合作学习为课堂目标服务的原则,设计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形式,提出适宜的合作学习任务和要求,运用灵活的手段进行合作学习效果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物理合作学习中的主角,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二)结合生活元素,提升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教师也应当从生活的角度入手,通过生活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解析物理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场景中亲近、学习物理知识,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引导学生尝试用物理思维去思考这些现象的成因,以此提高生活与物理的联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初中物理“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课教学中,教师提问班级戴眼镜的同学有多少名?有多少是近视,多少是远视?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眼镜的结构,思考近视镜和远视镜分别属于哪一种透镜?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事物呢?教师通过问题,一步一步引導学生主动探索近视与远视的成因,带领学生研究人眼的成像原理。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照相机也可以调节其焦距,并且具有成像的功能,那么照相机和人眼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吗?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并拿出简单的照相机让学生尝试操作,探寻其成像原理。

教师应从生活化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与学习中的知识迁移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同时能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提升教学成果,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设教学流程,寻找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畅享物理的魅力与乐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瑞风.借助思维导图 促进思维具化——“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审思[J].求知导刊,2021(52):26-28.

[2]陈圣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双新”课堂教学策略新探[J].新课程导学,2022(12):95-98.

[3]翟应品,范新风,叶世文.指向学科育人的初中物理实践活动——以“液体密度秤的制作与应用”活动为例[J].物理教学,2022,44(6):39-41.

[4]丁加旗.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育人目标和任务解析及实践探索[J].物理教师,2019,40(10):46-49.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