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3-06-11廖云辉唐武飞DessieWubliker唐冬芳汪美凤骆鹰

高教学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物工程工程教育认证立德树人

廖云辉 唐武飞 Dessie Wubliker 唐冬芳 汪美凤 骆鹰

摘  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标准的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构建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主要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改革实践,并重点对该改革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生物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工程教育认证;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12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reate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aking the Bioengineering major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from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actical reform model applicat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s training in relevant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Bioengineering;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需要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下足真功夫。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改革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支撑力、引领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  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  “三提四融五促”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构建

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于2004年招生本科生,2021年正式被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是湖南省唯一受理的生物工程专业。在紧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标准的转型背景下,创造性改革与实践了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人才培养模式(图1),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确立工程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人才培養模式。

二是根据社会经济需求、企业行业需求及专业特色,进一步优化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是构建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与专业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组成。目标设定更具体,课程体系更细化,面向的产业领域更明确。结合本地优势动植物资源,开设仪器分析与检测、油茶低改与栽培、野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以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为重点,形成植物功能成分提取技术、功能性成分开发与利用、植物保护与资源培育三个研究方向,面向学生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四是构建“2+3”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2”指培养方案中2个由教师主导的必修模块,包括基础实验课程、实践环节(如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等),“3”指3个由学生主导的课外拓展模块:包括自主性科研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课外社会实践等。通过校企校所合作,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教学科研平台,开展技能培训、产品分析检测鉴定等科技服务。

五是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集中实习延长实习时间4至12个月,学生和企业采取双向选择制,学生接受校企双导师指导,有条件的岗位可同步开展毕业论文。将学生论文开题、实验、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搬迁”到实习单位完成,学生毕业时可双向选择是否留实习单位工作。产教融合实行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共同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享科研成果等。

(二)  主要解决的问题

1)围绕生物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实施工程训练、企业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学术研究“五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2)结合生物产业领域知识快速更新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创新需求高等特点,解决了授课教师知识结构与来源及授课平台局限的问题。

3)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生物产业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需求,推动校政校地校企合作育人、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  实施过程

(一)  准备启动阶段

2008年,生物工程专业被确立为“十一五”国家级特色专业,我们开始探索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  初步探索阶段

2009年,我们申报并立项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并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2011年,相关成果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  深入实践阶段

2013年,生物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为“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开始启动多门“优质课程”建设和“考试改革”专项研究。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了校企合作平台“湖南省生物与制药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立项省级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启产教研深度融合创新育人模式的深入实践阶段。同年,与省内外十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

(四)  总结推广阶段

通过生物工程专业的改革试点,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2016年,总结了较为成熟的“345”和“7同7共”生物与制药工程类专业产教研深度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创建了保障产教研深度融合的长效协同机制。2016年,“基于产教融合的生物类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地方高校生物化学课程群建设与改革”被立项为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生物工程“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验收,并立项开展“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学校立项生物工程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和“应用特色学科”。2018年,产教研深度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在“湖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上被推广。2019年,生物工程专业被确立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湖南科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正式被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三  取得的理论成果与特色

(一)  取得的理论成果

1)实践了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了多篇教改论文。

2)构建了多模块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多层次的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了生物化学国家一流课程。

3)践行了工程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相融合的育人新理念,搭建了多个省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图2),培养了多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互联网+”的获奖团队。

(二)  成果的特色

1)教育理念更加先进。该成果以工程认证为契机,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的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以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把满足新工科要求、符合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在遵循生物工程专业逻辑性基础上,进行了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与“金课”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确保所有课程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专业“双一流”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2)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该成果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能极大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近年举办的校企合作育人研讨会,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会反响良好。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工作经验分别在“十二五”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建设总结会和湖南省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上推介,受到同类院校的赞誉。

3)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该成果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依据生物工程專业特点和学校定位,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了“2+3”多模块校企融合实践教学体系(“2”指2个由教师主导的必修模块,包括基础实验课程与集中实践,“3”指3个由学生主导的拓展模块,包括自主科研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课外社会实践)。

4)人才培养成效更加突出。生物工程专业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夯实课堂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推进专创融合,围绕油茶、永州异蛇、江华瑶药和江永五香等地方优势生物产业,发挥国家星创天地、省校企合作基地、省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十余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优势,和4个博士创新团队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了“课程思政与职业发展、专业教学与产业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四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平台+行业+科研+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教研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成果使得学生有机会在学校、企业参与科技攻关与实践应用,实现了科研育人与岗位练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与适应社会能力显著增强。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诸多技术成果,为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四  实践成效

(一)  学生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该模式日渐成熟,已逐步向其他专业推广和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目前己覆盖3个普通本科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受益学生达一千六百多人,解决了两百多名学生/年的毕业实习问题,并辐射到校内其他专业和省内其他高校相关专业。

(二)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1)学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居同类高校前列,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达100%。

2)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0%以上,平均起薪达6万元/年,薪金幅度5~10万元/年,其中年薪10万元以上有二十余人,年薪40万元上有5人。2020—2022年,考研率为25%。

3)学生创新创业与科技攻关能力大幅增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获批国家级与省级以上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二十余项,获国家级与省级奖励58项,申报专利二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参与完成的成果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發表高水平论文成果十余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三)  服务地方成效日益显著

已与地方二十余家单位签订创新创业与校企合作基地协议;选派二十多名“省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3个,获得“科技创新创业团队”1个,争取各类资金两千余万元。先后开发血络通胶囊、银杏茶、“金杏爽”特制草本饮料、倍特纯中药修复护理洗面奶、植雅洗发液等系列银杏产品,累计产值2.8亿元,利润2 500万元,缴税1 200万元;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1.1万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培训农技人员一千余人次、培训农民一万余人次,带动一千余户贫困户脱贫;油茶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广泛应用,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8 550亩,辐射97 500亩,开发了功能茶油、化妆品、纤维容器和茶壳活性炭等产品,每吨副产物增值3 000元以上,培训产业人员四千五百余名,安排就业2 865名,帮助1 240个农户脱贫。

五  推广应用效果

(一)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有效落实

生物工程专业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渗透到专业课堂,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伦理实践,学会在工程实践的道德困境中作出正确的伦理决策,培养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人才。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点线面推广,实现专业全课程覆盖,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教师获全国微课大赛三等奖、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省微课大赛二等奖等20人次;学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十余人,获湖南科技学院“舜德学子”称号共5人;2014届援疆干部副镇长蒋雪梅荣获阜阳市“巾帼建功标兵”“阜阳市第二届五四青年奖章”;2019届漆盈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二)  学生理论知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得以有效增强

生物工程学生通过基础实验平台课程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方向模块课程的实验教学,增强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通过综合实验、实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理论知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  学生专业知识与创业能力得以有力强化

生物工程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让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走进货真价实的项目研发中去,从而孕育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项创新创业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近年来,该专业建立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生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二十余项,获全国“创青春”“互联网+”与“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国家级奖励20项。

(四)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通过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广大学生从改革中受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提升。

(五)  学生受益群体不断扩大

生物工程专业紧贴生物医药行业企业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极大地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该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得到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认可,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湖南省原省委书记张春贤、周强和杜家毫等对该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油茶、银杏和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等均给予高度评价。湖南恒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政府基层部门等二十余家省内外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用人单位一致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素质过硬,学习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满意度在98%以上。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生物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果。

六  结束语

在紧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标准的转型背景下,创造性改革与实践了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三提四融五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效显著。论文总结了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对同类高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文优,陈文浩,张超,等.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与运行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9):295-300.

[2] 吴凌天,吴金男,朱益波,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建设的逻辑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55-4464.

[3] 王学男,吴霓.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二[J].教育研究,2022,43(2):4-12.

[4] 白云鹏,王启要,庄英萍,等.探微知著,辟新为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49-53.

[5] 王陶,李文,陈宏伟.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3):591-597.

[6] 李虹.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及推进路径[J].南方论刊,2021(4):92-95.

[7] 王启要,高淑红,白云鹏,等.面向生物医药新工科方向的生物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2,38(3):1227-1236.

[8] 柯野,曾松荣,郑秋桦.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以韶关学院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1):190-195.

[9] 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40-42.

猜你喜欢

生物工程工程教育认证立德树人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提升矿业类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优势的方法分析
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