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沉浸式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3-06-11林炜
林炜
摘要:沉浸式教学法是一种“走心”的有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应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措施,从通过情境激发沉浸、依托活动促进沉浸、借助语言助推沉浸、利用情感引领沉浸等方面,探讨了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政治;沉浸式教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7-0068-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要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着力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此,需要教师针对学科课程性质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情境、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忽略了思政学科知识的掌握是一项细水长流的“慢”工程,忽略了学生素养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慢”工程,认为知识的掌握可以靠短时间的死记硬背和突击刷题达成。其实,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学时更需要创建沉浸式的教学,加强对“走心”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引领学生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放慢脚步探寻知识的意蕴,真正静心看、慢慢学、细细品。
沉浸式教学法是指一种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法的引导下,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全身心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其实质是人们的一种“走心”状态,主要用来强调教与学的专注状态。用心理学术语表示,这种状态其实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而达到的巅峰体验。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思政学科作为以理论性与思想性见长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形美、理通、意达有机统一,实现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别需要学习者积极的“走心”状态与真实的巅峰体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应用沉浸式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情境激发沉浸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等特征,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生缺乏生活阅历,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缺乏理解问题应有的抽象思维,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契合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积极架构教学情境与生活体验的桥梁,把抽象、深奥的理论借助情境与体验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这既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实践形式。情境浸润作为浸润式教学的重要实施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渲染融洽的教学气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在此基础上用“有情之境”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并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持久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是必修一第四课第三框中的重要学科概念。这一学科概念内容理论性强,离高一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我采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这一难题,设计了“国庆街头采访·市民表白祖国”这一富有代入感的情景。视频中呈现本地市民国庆期间街头的各种访谈和相应的文字说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本地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把相对深奥的知识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看到视频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乡村的人对祖国的深情表白,学生深有体会,深有感触,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感受到,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在此基础上也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
这种情境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直观、更生动。情景、形象、声音等多维有机结合,使学生沉浸其中,有效地激发学习内驱力,增强课堂的活力与张力,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也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依托活动促进沉浸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支撑。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教学中基于学科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长期以来,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生眼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繁杂、课堂氛围严肃的学科,以至于思政课堂总是出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现象。活动浸润教学方式作为活动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能有效改變这一现象。这种活动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试验论证等形式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能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拓展与深化思政课教学的形式。
“市场调节机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虽然学生对市场已有一定的认识体验,但由于学生没有对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的知识储备,要理解这一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掌握。在该知识点学习时,我结合学校门口商业街奶茶店转让的实例设计议学活动:看到学校门口的商业繁荣景象,几位大学毕业生准备接盘投资奶茶店。由于资金不够充裕,他们决定向银行贷款,需要填写项目评估书,其中一项是投资项目的支撑性理由。由此教师让学生商讨投资奶茶店的理由并展示,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经济学理论。在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小组的商讨活动,其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且轻松而又印象深刻地掌握了市场调节的具体运行机制——供求、价格、竞争等相关经济学知识。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取活动浸润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之中进行思维的积极扩张和深度延展,真正做到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达到思维、知识、能力、情感四者的有机统一。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
三、借助语言助推沉浸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成果的主要载体,是思想情感的物质外壳,是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一节成功的思政课,不仅要从内容、方法上体现,还要从教学语言上体现,用语言来“粘住”学生的心。“粘心”的语言浸润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语言这一教学载体,使学生沉浸于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师要通过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教学语言,把抽象的概念或者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和呈现,使学生在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导下进入沉浸状态,获得对相关知识的感悟和升华。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综合探究是必修一整本教材的归宿,起到总结和提升的作用。本课时的综合探究没有特别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主要是通过探究让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针对教学内容实际,我设计了描绘“中国强”和畅想“中国强”两个活动。在畅想“中国强”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踔厉奋发,于是用多媒体展示了2021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青少年的铿锵表白。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今天,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紧贴着祖国的心房。
今天,我们歌颂人民英雄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
今天,我们向党致以青春的礼赞,走过百年、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
今天,我们对党许下青春的誓言,新的百年,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心向党,奔赴远方。
…………
教师把这些话饱含深情地念了一遍,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我们生活在伟大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能够为祖国做些什么。” 教师借助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富含情感的语言展现了感情的抑扬,有力地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中,带着浓浓的爱国情和报国志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思考新时代的我们每个人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在思考过程中,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落实和内化。
四、利用情感引领沉浸
情感浸润方式是指利用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如果不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并同时是塑造人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的过程,这便不是成功的教学。”这启示我们,新课标理念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沉浸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元素,以材料之“情”引学生之“感”,促进教学由知识育人走向价值育人。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把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狭隘在固定的知识框架内,阻碍了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感悟知识,升华素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知情意融合统一,用情感驾驭课堂,用情感浸润课堂,用情感升华课堂,使情感成为思政课教学特有的灵魂,激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是必修三第四课第二框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角度阐释。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理论性较强,生活气息不明显,常态化的教学方式难以彰显学科的价值引领,也难以有效达成情感的内化与升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入情、动情、悟情、化情,在与教材内容“密接”中探索其内蕴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教学中,教师利用《中印边境冲突》视频引导思考。
(1)人民军队是如何履行国家职能,捍卫人民民主,坚持对敌专政的?
(2)视频中的陈祥榕是我们福建籍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去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假如你是陈祥榕,你会如何回答?
这种“贴近学生、贴近情感、贴近心灵”的情境化、活动化、情感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与思想对话,与心灵交锋,在真切感受教材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体验,激发心灵与思想情感的共鸣, 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加深了对“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理解。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有韵味的高中思政课润物无痕,集时空、技术、知识、人物、情感等于共同场域,把情境、活动、语言、情感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境激发,以活动依托,以语言助推,以情感引领,营造知识、心灵、思想三者融合的沉浸场域,在沉浸中实现“理通”与“意放”,“深思”与“意化”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魏孟琦. 沉浸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2020.
[3]朱梅. 高中思想政治课浸润式教学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