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拼贴画心理疗法叩响转学生的心门

2023-06-11杨青青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小组活动

杨青青

摘要:拼贴画心理疗法是结合毕加索美术拼贴画和箱庭疗法创新的一种心理疗法,不仅适用人群广泛,而且操作也非常简单。利用拼贴画心理疗法布置创新型作业,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借由一名转学生的入学适应辅导,浅谈拼贴画疗法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施步骤和具体应用,以此不断丰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关键词:拼贴画心理疗法;创新型作业;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7-0063-03

六年级新学期,班里新来了一名转学生丁丁(化名),瘦瘦小小的,大眼睛忽閃忽闪的。他看人从不超过一秒,在一群人高马大的男孩中显得格外弱小。简单地自我介绍后,他坐在班里第一排。正值青春期的六年级学生已有固定的玩伴,丁丁在哪个团体中都有些不自在,毕竟中途转学所面临的适应性挑战远远高于初始年级。可偏偏这份不自在又激起了他的叛逆之心,没几天他就成了班级里的“风云人物”。可能是丁丁本身的能量无法使转学的创伤自愈的缘故,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告状纷沓而来。

我本来打算带丁丁去做沙盘,然而由于疫情等原因,沙盘室暂停使用。学生们对沙盘室念念不忘,尤其是那些琳琅满目的沙具和光怪陆离的意象世界。听着其他同学绘声绘色地描述,丁丁似乎对沙盘也很感兴趣。看着学生们渴求的目光,我萌生了新的想法,在班级中利用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个“微型沙盘”,运用创新型作业的形式来打通课堂和课下的联系,让班级心理辅导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一想法源于我日常的观察与思考,其理论依据是森谷宽之的拼贴画心理疗法。森谷宽之先生是日本心理学家,拼贴画心理疗法是他在1987年尝试扩展箱庭疗法的适用范围时无意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也是结合毕加索美术拼贴画和箱庭疗法的再发现。该方法不仅适用人群广泛,老少皆宜,而且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使用一些废弃的杂志或宣传画册、胶水、底纸、彩笔等材料即可。

如何利用拼贴画心理疗法叩响转学生丁丁的心门呢?下面具体谈谈我是如何操作的。

一、画前“齐”准备

很快,我宣布要在班内建立微型沙盘并向大家募捐材料,同学们对这份创新型作业的反应异常兴奋,丁丁表现得也很积极。我们需要的物品包括底纸、胶水、剪刀,以及用于剪贴的杂志或宣传册子。底纸的尺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从明信片到B3大小的纸张都可以使用,最重要的原则是背景足够容纳来访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应该考虑容易入手,又便于携带、整理、保存的底纸。考虑到制作时间及来访者心理动力等因素,我们在学校常采用试卷大小的A3白纸。

接下来,我们需要搜集杂志图片,主要包括人物、动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筑、家居用品等。这些材料可以提前剪下来放在资源箱,也可以制作时现场剪取。我们在学校操作时,对低年级偏向于直接取素材,对高年级则两种方法皆用。丁丁问:“可以收集怪兽吗?”这自然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但我摸着他的头,对同学们说:“当然可以了,这个世界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他抬起头望着我,依然是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这次足足盯了我十几秒钟。

二、画中“巧”陪伴

经过紧锣密鼓的前期准备,我们的创新型作业粉墨登场了。首先我跟丁丁做了一次个别活动,在活动前我向他做了郑重的约定:“贴画时,我是你真诚的朋友。你只需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坦诚地贴画。不用担心贴画水平,也不用害怕贴画内容泄漏。你想跟我说话,我就倾听;不想跟我说话,我就静静地陪伴你。好吗?”因为年龄越大,孩子的防御心理也越强,可能会出现 “讨好式贴画”,这种贴画并非孩子心理的真实表达,而是为了迎合大人所希望的结果而故意作出的表达。这样往往会混淆老师的判断,加大沟通难度。为了消除孩子顾虑,帮助他们真正敞开心扉,这个约定是十分必要且不可忽略的环节。

丁丁点了点头,于是我做了个简单的指令,类似于“请将这些裁剪的素材贴在画纸上”。他迫不及待地挑选着符合自己喜好的素材,一边取舍,一边在画纸上排列。在反复摆放后,他终于拼接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最后用胶水粘好。这就是粘贴画的制作过程。

在贴画的过程中,丁丁偶尔会询问我的意见,不过我没有表达什么观点,以防左右孩子的意愿,只是再次朝他微笑,告诉他:“这是你的世界,想怎么贴画都可以。”丁丁一会儿自言自语,一会儿又默默无语,他那双大眼睛紧紧地盯着自己手中的拼贴画。我也默默陪在旁边,还竖着耳朵听听他在说些什么。贴画并不要求高质量的作品,潜意识的内容最初往往表现为一些碎片,而孩子的自言自语就很有价值。这一过程大约有30分钟的时间,通常年龄越大,贴画时间会越长。在拼贴画的制作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造一个可以让学生安心面对自己的内心并能够自由表达的环境氛围。

三、画后“细”聆听

完成后,我告诉丁丁可以为作品起个名字。他简单思索了一下,将第一幅作品命名为“热闹与孤独”(见图1)。为了进一步沟通,促进对方的联想,得知他在制作过程中的心理动向,我和他简单地聊了几句,“来谈一下你的作品吧?”他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回答。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过于宽泛,于是我换了个问题,“把你的创作过程从头到尾说一遍吧?”这下他来了兴致,先贴了什么,再贴了什么,说得眉飞色舞。可是当说到孤身一人背对大家的小男孩时,他又沉默了。我问他;“那个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他说心情很苦恼,乱七八糟的。其实他在叙述的过程中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诉求。

表述的过程正是孩子自我分析的过程,老师必须认真地倾听,这里面包含了大量珍贵的信息,可能以后孩子不会再提及。低年级小学生的拼贴画多反映当下,即现在发生的事件,只能认识到狭小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的事。中年级的学生作品时间轴更长,可以看出正处于走向大人和未来的方向上,空间上也变得宽广。高年级的学生作品已经完全进入大人的世界,单从作品来看,很难判定作者的年龄。

四、集体暖融融

根据丁丁的拼贴画作品,再经过观察和分析,我决定根据作品中投射出来的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做进一步辅导和处理。

这次我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6人一组。要求每人选择3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如果工具箱里没有,也可以自行剪裁,不足3個也可以。小组内确定顺序,每一轮顺序顺延,尽量让每一名成员都有优先的机会。要求组员们将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到自己感觉舒服的位置,后来的同学不可叠加,不要遮挡前一位成员的图案,但可以补充。如前一名同学摆放桌子,后一名同学可以将花瓶或食物粘贴到桌子上。

丁丁所在的小组第一次作品名字叫“中山公园”(见图2),然而过程中合作并不融洽。小组的同学提出抗议,说横冲直撞的小汽车是丁丁放的,差点撞到拿气球的小朋友了。丁丁倒也并不辩解,这个孩子身上充满了能量,但规则意识淡薄,或者说故意破坏规则,以引起注意。同学们要求他把小汽车拿走,他气呼呼的坚决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我意识到他的赌气并非不想作出改变,而是过于气盛,不知如何就台阶下。我问他,“如果再让你放一次,你会换个位置吗?”他看了看整幅画,将小汽车挪到一边,还说要开一条路让小汽车跑。我很欣慰,这不正是积极的变化吗?

之后每次都以小组为单位做拼贴画,意图通过与同伴的互动让他逐渐融入集体。丁丁的变化很大,他在参与、分享、感悟中慢慢知道了如何科学度过转学适应期。在一次次集体拼画中,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既让自己舒服又不冒犯他人的位置。他开始正确定位自己,适应新角色,熟悉新同学、新老师,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我们再来看这个小组后期的作品“快乐生活更美好”(见图3),画中的集体暖意融融,至此我们叩响了转学生的心门。当一个孩子从内心去改变时,他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矛盾自然迎刃而解。现在,丁丁已成为我们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总是充满了喜悦。

拼贴画心理疗法的特点和箱庭疗法是一样的,是治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评估手段。也就是说,拼贴画心理疗法是一种让来访者尽可能发挥自由联想的治疗方法,去找寻、剪切、粘贴自己中意的作品的过程就相当于弗洛伊德说的自由联想。因此也可以对完成的作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评估。

在完成拼贴画创新型作业的过程中,不管是学生个体操作还是小组活动都产生了奇妙的效应。我发现,尽管组员们事先没有商量,但最终作品完成时,大家都能为作品取一个名字,并在组内达到统一。而且在分享环节,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从不同视角分别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借由这种创新型作业,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对于班主任而言,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拼贴画为自己进一步了解学生搭建了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师生距离,实现了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的目的。

班级心育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会运用拼贴画疗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防止不良心态和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及时发现和鉴别有偏颇心理的学生,尽快地进行矫治。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身心发展更协调。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小组活动
论高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
小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课例分析
职业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数学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在初级日语课程中实施小组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和对策
课堂小组活动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