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2023-06-11唐云梅张晔庄丽

文教资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双一流

唐云梅 张晔 庄丽

摘 要: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的建设方案,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学科评估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提高,为此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主要面向本科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为审核评估高校本科教育提供了依据。结合教育部新的评估方案,江苏省发布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意见,对应于教育部新方案中第二类高校中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明确了基本的建设要求。探索双一流背景下江苏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 应用型本科高校 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基本可以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型本科教育侧重于理论研究与科技创新,应用型本科教育侧重于操作技能和工程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此,教育部专门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应用型人才”做了专门阐述,同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同时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旨在鼓励引导各类高校差异化发展,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办出特色,形成竞争优势。2021年,教育部发布的新“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路径和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1]

一、教育部新“评估实施方案”师资队伍指标解读

(一)第一类审核评估师资队伍评价指标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纳入双一流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这一类高校主要是科学研究型高校,明显区别于第二类普通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原创性科研成果,注重教师学生科研创新,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工程突破,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在“教师队伍”指标环节,突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首要标准,立德树人是根本标准。高校要把师德师风考核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出台相应措施鼓励高级职称教师(教授、副教授)从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调统一,达到“双一流”的办学目标。

高校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与光荣使命,持续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把立德树人和专业知识、课程实践有机结合,以案例分析、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四有”好教师。[2]

(二)第二类审核评估师资队伍评价指标

第二类审核评估主要针对的是教学科研型和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其中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是第二种和第三种高校,教育部对第二类高校的考核重点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实践技能和工程应用。

其中教师队伍方面,指标仍然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立德樹人,把师德师风考核贯穿在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的精神,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对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高校教师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产学研能力。高校要积极出台措施鼓励教师到公司挂职、到工程一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应用型高校要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可以通过横向课题、企业导师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3]

二、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江苏省是教育大省,是教育强省,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总数168所,其中本科层次高等学校78所,按照“评估实施方案”的分类标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属于第一类审核评估,其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根据自身情况申报,绝大多数也属于第一类审核评估,其他省属、市属、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本科院校基本属于第二类审核评估高校,因此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侧重于该类别高校。

为此,江苏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评估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订了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持续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力度;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强校企合作,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可以担任高校产业教授或兼职教授,高校专任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2021年1月,著名教育家钟秉林在《“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一文中明确高校要构建分类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深化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战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4]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有江苏特色,既要和“双一流”高校紧密合作以提升理论水平,又要和企业良好互动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江苏道路和江苏方案。

2022年1月,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组织江苏省相关高校和专家学者,经过充分调研,反复研讨,提出了《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指标、建设要点和主要观测点进行了研讨,在遴选标准、建设达成目标、评价指标导向、建设周期以及具体的指标设计等维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根据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第二类审核评估师资队伍评价指标,初步拟定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指标(见表1)。

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指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对课程负责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课程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抓手,课程负责人的水平和企业工程的经历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课程负责人的遴选是极其重要的。另外,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企业实践经验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虚拟仿真等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或者直接带学生进企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全过程管理,做到实践开始前整体规划好,实践过程中全程指导好,实践结束时全员总结好,建立实践教学全流程的交流、学习和评价通道。

(一)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高校自身肯定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力军,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获得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高校“青蓝工程”等项目适当增加名额,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层次;积极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海内外各种高层次人才,不仅仅是高学历人才,还包括各种高技术人才和冷门人才,不必拘泥于学历背景,实行弹性聘用制度,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柔性引进高校急需的各种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出台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教授或兼职教授政策,明确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的细则,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评价要和第一类高校有所区别,侧重工程实践和行业应用,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实行代表作制度,建立高校专家和行业专家为基础的评价机制,注重引入第三方评价,并且将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对从国内外引进的各类特殊人才(包含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代表性成果进行评价,成果主要形式包括:已公开发表和出版的高质量论文、论著,主持并已通过鉴定(结题)的国家级项目鉴定(结项)报告,部省级以上获奖成果,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取得显著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以及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其他成果形式,并允许根据申请人实际水平、能力和业绩成果直接申报相应层级的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分专业分行业的人才评价体系,针对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制定相应标准,论文论著和产业转化等具有同样的地位,真正做到破五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做有意义的科研。

三、结语

“雙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江苏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改革创新的重要导向,是构建江苏高等教育良好生态的重要一环,也是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学校的师资队伍现状,深入调研和学校专业相关的龙头企业,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工程实践需求,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要主动聘请企业高级职称人员(包含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产业教授或兼职教授,同时安排专业任课教师到合作企业交流学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充实师资队伍,出台激发教师实践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工作量与成果认定改革、绩效分配机制改革,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成功转型,鼓励教师将课堂延伸到行业市场的变革前沿,将研究与创新成果带回课堂,从而保持大学教学的生命力和鲜活度,重塑开放式大学的新生态。[5]

参考文献:

[1] 汤雯雯.新一轮审核评估对应用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发[J].大学,2021(9):25-27.

[2] 李志义.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设计与实施要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3):9-15.

[3] 宋丹萍.高职院校多元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与实践[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6-49.

[4] 王广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高校的评建策略[J].高教论坛,2022(9):57-59.

[5] 陶卉欣,张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C]. 2022年第六届国际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学术会议,2022.

基金项目: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保障机制研究” (2022

SJSZ023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双一流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探析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