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3-06-11谭建花
谭建花
摘 要 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一新的形势,教师要努力攻克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等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逐字翻译的落后教学模式,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教师可在课文的基础上补充故事,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以培养其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整体认知课文内容的环节,以讲故事的趣味化活动取代乏味的课文翻译活动;鼓励学生将创造力投入到写作环节,编写出具有创意的故事。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故事教学法”
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也随之增加。不少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倾听、讲述与创造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地完成文言文学习任务。
一、补充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故事来构建情境,运用与所学文言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将兴趣转移到课文上,同时也可借助故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完整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岳阳楼记》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岳阳楼的风景图片,让没有去过岳阳楼的学生也能够对这座江南名楼形成直观的印象,借此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引入“两块雕屏”的故事。清代知县因觊觎岳阳楼中的《岳阳楼记》雕屏,自行仿制了一幅后偷梁换柱,最后在乘船时发生事故,因紫檀木雕屏遇水下沉而葬身湖底;还可讲述“何绍基撰对联”“李白手书对联”等故事。李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诗人,以此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岳阳楼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并试图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岳阳楼的魅力。教师在对该文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时,同样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水洛城之案”“公使钱之案”等故事,以此为课文内容解读、思想内容分析做好铺垫。让学生能够在故事的引领下主动地学习课文,并且更为透彻地掌握文本内容,知晓作者的创作意图。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文中古今异义的字词,如“微”,在文中表示“没有”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细小的物品。此处教师可将“弃老”的故事引入。最后,可让学生搜集与范仲淹相关的故事,学生寻找并了解了“窖金苦读”“划粥割齑”“范仲淹与豆瓣汤”“孝水省亲”“窖金捐寺”等故事,从多个角度认识范仲淹,并学习范仲淹刻苦学习的宝贵品质。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实现了语文教学与历史学科的联动,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当然,教师要注意收集贴合文本、蕴藏历史知识、趣味性强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理解文本内容
逐字讲解翻译的学习模式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枯燥呆板,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字词的翻译是否精准上,反而忽视了对于文本整体内容、精神内核及文化内涵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课文翻译环节,可以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尝试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完成翻译任务。
比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教师通过学情分析,认识到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理解文意时,可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注释,再借助工具书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分工来负责不同的段落,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有效疏通。教师要提示学生明确文中重要实词与虚词的释义,不必过度追求译文的一致性,可以将自己的理解也加入其中,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而后让学生在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叙述故事情节。教师应鼓励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使其也能够勇于展示自我。有的学生对故事发展过程进行了复述,有的学生则以邹忌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也有学生选择从威王的视角切入。学生讲述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从而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除了直接叙述故事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对故事内容形成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分成多个小组演绎故事,有的小组采用话剧的方式,有的小组运用戏曲的方式,其他小组还有通过小品等表演形式进行演绎。教师在指导时,要提示学生充分体会不同人物的态度、语气,以增强戏剧表现效果。为了提供更好的表演,学生会反复揣摩文本,品评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分析来实现对文言文的深度解读。最后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以委婉的方式来劝说溺爱孩子的家长,并运用在此篇课文中所学到的设喻论证等讽谏技巧。
“故事教学法”实现了对以往文言文翻译教学模式的有效突破,学生在将文言文转化为故事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在“二次讲述”的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主动地发现文本中的细节性问题,无论是对于写作手法赏析、人物形象分析還是思想情感体会,学生都能够保持更强的自主性,讲故事式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编写故事,强化创造意识
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理念引导下,可以将阅读理解与写作练笔两个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在采用“故事教学法”时,教师也可以运用故事这一要素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调动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实现情感的有效迁移与表达。
比如在学习《狼》这一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阅读《聊斋志异》的其他篇章,也可以选择观看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了解志怪小说这一题材。同时搜集与狼相关的成语,学生搜集到的成语包括“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孤苦狼嚎”“狼心狗肺”等,通过这些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学生对于狼的形象也有了相应的认识,如狡诈、阴险、贪婪等。而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对文意的疏通与认知,了解故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过程,解读每个过程中屠夫的斗争精神、机智及各种心理活动的关键词。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对“毙狼”之后的结局进行续写。有学生描写了屠夫杀狼归家的情境,也有学生描写了其他狼复仇,全村人共同抗击狼群的情节;还可引导学生编写以动物花草为主题的微型小说,既可以选择类似于本篇课文的文言文表达方式,也可以用现代汉语进行表达。此类开放性、创造性的任务不需设置标准答案,但是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既要发挥想象力,同时还要符合叙事逻辑,尽量写出精彩的情节。
教师指导学生编写故事时,可以利用文言文中的留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主题与人物形象的理解,补充细节,使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更为生动完整,也可融入现代生活,调整视角,开辟全新的写作角度,完成故事的创造性改编,为古代故事编写现代版本。
“故事教学法”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了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课堂中的体验感与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故事为媒介,实现与学生的高频互动。倾听故事使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及作者,讲述故事使学生深读文本,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编写故事则使学生的写作、构思及想象力得到激发。同样,教师也可在其他类型文本的阅读教学中也引入这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通联:广西来宾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