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发声教学方法研究

2023-06-10杨营于淼

文教资料 2023年5期

杨营 于淼

摘 要:播音主持专业作为我国各大本科院校中的重要专业,对社会多样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作为新时期媒体的传声筒,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需要了解播音主持专业发声方法内涵,加强发声技巧学习。在总结播音专业发声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后,我们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发声的四种教学方法,即灵活课堂,化繁为简;训练共鸣,培养能力;语音发声,提升质量;开放互动,强化发声。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质量,形成独特的发声教学风格。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 播音发声 训练共鸣

播音发声的风格随着媒体变迁而改变。在传统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围绕培训技能的书本性语言进行,引导学生针对稿件进行相应的读播技巧培训,但是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发声却甚少跟进教学需求。在新媒体技术形态的要求下,媒体受众更期待声音的多元化。播音发声和生活中的口语交流有所不同,声音的传递方式不同,语言交流的输出形式不同,身份和审美受众也存在差异。因此,针对现阶段播音主持专业播音发声的问题,我们分析发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专业播音研究方法,为学生更好的发声提供帮助。

播音主持作为新时期的新兴学科,为我国新闻媒体等众多社会和娱乐节目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要发音嚼字清晰明亮,字正腔圆,声音情感充沛丰富,表现得体,有亲和力。播音主持发音课程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专业性课程,主要培养专业播音人才,对不同地区学生的普通话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发音和控制气息,还有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问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培训。播音主持的发声特点是以真实嗓音为主,有虚有实,声音变化要自如,感情表述准确。

一、播音主持发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能力方面

1. 用气发声

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像用气发声这样的专业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学生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控制呼吸的方法,将胸腔和腹腔相联合,用这样的呼吸方法来进行发声,调节气息。[1]但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看,能自由控制自己气息的学生并不占大多数,有些同学在具体表现中甚至会遇到用气时上下脱节的情况。所以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学生们并没有科学地使用用气方法,遇到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运用存在不同步的情况,导致用气发声时存在问题。

2. 情感失调

播音主持的主要任务是将声音传递出来,同时也要重视有情有感。如果在情感的导出和声音的导出之时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导致情感和声音之间的失调问题。[2]我们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出三个大方面:一是声音大于情感。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嗓音条件是先天性的居多,在声音的把控和运用方面也有着绝对的自信,因此许多学生就将声音作为学习和运用的重点,对于声音的宽度和厚度着重培养,通过专业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声位置,注重嗓音的效果而忽视情感的释放,以至于声音显得单薄而苍白。二是情感大于声音。部分学生本身情感充沛,对生活的共情能力和世间的道理也有相对先进的见解。但是有的同学却没有将自身优势更好地展示出来,适得其反营造出了一种无病呻吟的播音效果。三是自身问题。同学们在练习时刻苦努力,将情感和声音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平时练习的效果也很突出,在具體的实践中却存在紧张忘词等情况,使得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心理的调节能力不强和经验的缺乏是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难以跨越的鸿沟。

(二)学校层面

学校为了跟紧时代步伐,存在盲目跟风的办学现象,甚至存在不具备相关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的学校也相继模仿办学的现象,使得教育泥沙俱下。[3]首先,学校做不到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学校专业设备资源匮乏,播音主持成本压缩,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不多。

二、播音发声教学内容研究

(一)灵活课堂,化繁为简

将知识简化,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发声概念进行讲解。比如,以学生更为了解的“霓虹灯”对声音要素进行比喻为例:感情就如同“霓虹灯”的荧光粉,气息就是“霓虹灯”的工作气体,咬字是“彩管”,共鸣是“电极”,喉腔是“云母片”,所有设备总和再加上人的主观意识控制,就能达到“霓虹之光”。还可以说口腔是声音的“中转站”,气息是来回往返的“乘客”,肋间肌和肋骨就如同按部就班运行的“客车”。[4]教师将难懂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栩栩如生的比喻手法刻画,使学生在理解能力上取得进一步提升,进而更加准确无误地掌握知识。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和鉴赏能力,欣赏优质声音作品,如优秀的媒体节目及学生作业,仔细品味作品中的声音条件,学习运用声音的办法,注意肯定学生调整过程中值得称赞的地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需要操作和体验,有的学生认为“声音是不可改变的,后天练习出来的声音是没有进步空间的”;有的学生认为“用声能力在我看来并不能代表播音主持专业的能力”等,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声音的运用和发挥。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应的教学切入,建立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存在的解决。声音是由气息、吐字和发声组合起来展示的结果。随着播音主持专业所运用的接收途径有所变化、语体发言的变化,教师和同学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具体细节涉及整个教学过程。

(二)训练共鸣,培养能力

共鸣训练可以完善学生音色上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发现,在播音专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共鸣的理解有困难,在共鸣发声中的作用看法也有所出入。构成共鸣的生理因素存在一定的争论,由于歌曲的复杂性,歌唱更侧重于艺术性的展示,评判歌手唱歌水平,音色优美程度是核心。但是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吐字能力,音色作为辅助与其相辅相成。《中国播音学》中提到了在播音发声中基础部分是胸腔共鸣,主要是口腔共鸣,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但并未对咽腔共鸣进行说明和阐述。[5]在播音教学传授中,混合共鸣的学习使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理解,教师的讲解也可能不专业,在教学当中如果忽略咽腔在发声中的良性影响,那将会涉及学生在发声中的发音质量问题。

在发声训练时,能够聚精会神将稿件所表达的感受演绎出来,可以避免用声时的僵化。这样可以舒缓喉咙的不适之感,将喉部舒展,可以通过喉原音分配到相应的共鸣体中,使共鸣运用得更加通达流畅。接下来就是找准声音的着力点,使所有发声器官处于一种活跃的兴奋状态,把声音的着力点选择在硬腭前部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获得全身心的共鸣点。

发声的根本目的在于表达感情,在发声时如果脱离了感性思想和情感表达,声音就如同一潭没有生命力的泉水,生机无存。在发声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播音的人往往更在意优秀声音的表象,忽略了真正意义上声音的共鸣。在朗读慷慨激昂的文字时可以较好地运用鼻腔共鸣,在遇到沉重文字时可以通过胸腔共鸣来完成。[6]所以想要达到共鸣的和谐统一,就要注入感情,树立正确的观念,注意内在调节和外部技巧手段相结合。针对学生的音色问题的实际训练,教师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才能获得更好的共鸣。

(三)语音发声,提升质量

语音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由于呼吸的吞吐方式不同,讲述者的喉部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情感态度和感受也是存在联系的,无论是交流中还是新闻媒体传播中。讲述者的思想和感情尤为重要,这不是简单的发声,而是需要融合态度,需要融合两者间的感受。[7]因此,在播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提高播音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态度,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中的技巧进行共情学习,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也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和音乐进行辅助练习,烘托气氛,营造有声语言的大环境。

建立有计划的声音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练习,使声音能够熟练应用。练习的时候,需要夸张的地方可以进行适量的夸张,如饱满度和气息的深度等,适度探究控制的极限在哪里,体验控制的范围和过程。如果害怕夸张而不去练习就会导致声音能力不能有效开发,练习就会有遗憾。[8]声音、情感和气息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在发声过程中要做到字正腔圆、情中有重、声中有量、气中有深,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用声技巧和情感相结合,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四)开放互动,强化发声

在播音发声教学中,多媒体互动的引入是一个重要的方式。目前运行的多媒体录音软件仅解决声音的存储问题,从技术角度而言要实现多平台连接,实现立体直观的互动方式,需将教学效果评估结合其中,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模式。[9]教师要通过实践总结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探索和发现,在反思中获取新知识。学校要引进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讲师,或者是从事新闻媒体的学者、主持人、媒体人等,通过他们向学生传授相关经验来掌握行业实时动态,并学习他们的发声经验。随后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对不同发声要求制定具体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标准管理体系,利用数据库、云平台等技术收集相关的发声信息,分类整合,筛选出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内容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发声认知,形成良好的声音风格。

三、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对播音主持人员的要求也日益丰富。播音主持工作早已脱离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创新出新型媒体方式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继续深化教学知识改革,总结教学发展规律,总结重难点,运用具体办法,让学生在反复探索和培训中发挥自身的才能,使其成为更优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許成龙. 关于播音主持艺术语音发声理论的几点思考——以几部主流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教材为思考对象[J]. 声屏世界,2020(16):37-39.

[2] 黄宏义.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 新闻传播,2021(19):45-46.

[3] 周静. 智媒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73-75.

[4] 陈云章. 浅析呼吸控制对于播音发声的重要性[J]. 采写编,2022(8):74-76.

[5] 李猛.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 科技视界,2021(32):101-102.

[6] 王斯文,肖潇. 新媒体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2022(2):62-64.

[7] 马晓璐. 融媒体视域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1):41-43.

[8] 赵宁林. 试论《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的变革与创新[J]. 声屏世界,2020(4):97-98.

[9] 康琪,肖潇. 融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J]. 新闻研究导刊,2022(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