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23-06-10何建军

求知导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效性初中

摘 要:提升音乐教学实效性是当下音乐学科教育的热门研讨方向,而制约音乐学科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客观教学条件。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为出发点,结合新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从教育理念、学龄特征、信息技术、课堂活动、文化渗透五个维度出发,探究提升初中音乐学科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育者。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建军(1973—),男,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

新课标背景下,支持素养本位的教育理念的呼声越来越高,音、体、美学科教育逐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以“提升音乐学科教育实效性”为目标的教育研讨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热门探索方向。现阶段我国音乐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上升空间广阔。要想提升初中音乐学科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例中汲取有益经验,让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服务,切实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优势,使艺术素养成为学生能力品质的一部分,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注入活力。

一、音乐教学实效性概述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将教育定义为“包含教师(教)与学生活动(学)的整合活动”,可见师生二者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的“实效”从客观角度来说,即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实用价值、是否易于应用转化、是否切实可行。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其成长路径与能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这一客观规律导致教育活动本身充满不确定性,课堂中哪怕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完善、系统的教学准备,包括风险预案和拓展准备,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即兴教育、灵活应变的能力。音乐学科是一门兼具艺术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其教学实效性体现在学生对音乐技法的掌握、精神思想的进阶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等多个维度。

二、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能力因素

从教师能力角度出发,影响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掌控力、教育理念、理论知识储备、跨学科人文底蕴、教材驾驭与教学组织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歌唱与器乐演奏水平、师生关系调和能力等。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唯有具备较强执教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艺术的人”。

(二)学生自我因素

学生是音乐课堂的主体,是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角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音乐技能水平、课堂参与度、对音乐的兴趣、自我效能感,以及班级学生音乐能力的差异均是影响学生音乐学习效率的因素。要提升初中音乐学科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需要重视学生的发展状态与课堂反馈,从根源上解决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客观环境因素

除主观影响因素外,客观教学环境也会对课堂实效性造成影响。客观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班级的人数规模、座位排布、教室环境等,而人文环境涵盖了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学校考评制度、校园风气等方面。

三、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响应音乐课改号召

深化音乐学科教育改革是当前阶段提升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我国课程改革为初中音乐教学提供了指导意见和丰富的教学参照,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先进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一方面是响应现阶段课程改革政策的号召,助力课程建设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是革故鼎新,以科学的新教育理念替代陈旧、滞后的教育理念,助力课堂实效性的提升。教育理念包括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模式等,初中音乐教师可以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有关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先进的音乐学科教育[1]。

例如,新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欣赏  孟姜女哭长城》一课为赏析课,要求学生能结合音乐旋律、背景故事和歌词,感知相关曲目的审美意蕴,提炼相关曲目的鉴赏语言和情感基调。在备课环节,教师立足新课标展开教学优化探究,经过深耕细读和新旧教学理念对比,选择“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两种先进艺术学科教育理念来调整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将“坚持以美育人”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在课堂上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欣赏、表现音乐之美,将曲艺和人文故事相结合,将声音与画面相结合,建立开阔的艺术审美视野。而后,教师将“重视艺术体验”这一先进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在欣赏曲目的基础上通过歌舞表演活动展现音乐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引进具有指导意义的先进教学理念能有效响应课改号召,使音乐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加强。

(二)关注学生心理特征,促进音乐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提升音乐课堂实效性的有效路径。学者加德纳在其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的智能由多元维度组成,人与人之间的智能存在个体差异。”这一点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义务教育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他们的情感起伏较为明显,求知欲重且新知接受力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情特征设计课堂教学,结合学生个体音乐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鼓励学生在落实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个性化音乐学习,结合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学习目标[2]。

以新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唱歌  凤阳花鼓》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曲目属于经典的安徽民歌,适合节奏型伴奏和打击乐器合奏。本课为歌唱教学课,需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凤阳花鼓》这一民间小调,体会安徽地方曲艺特色。初中生具有求知欲强、新知接受快的特征,为顺应学生心理特征,初步培养学生打击器乐演奏爱好,教师将本课学习活动安排在多功能音乐教室。多功能音乐教室有三角铁、木琴、架子鼓、腰鼓、琵琶、古筝等多种乐器,教师在歌唱教学之余带领学生认识乐器,尝试运用各种打击乐器为学生的演唱伴奏。歌唱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自由组合,举办小型音乐会,以合唱加上多器乐合奏的方式演绎《凤阳花鼓》。以兴趣为导引的音乐学习模式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开放式的乐器选择能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展示个性、培养爱好。在个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实效性大幅提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三)融入现代教学手段,营造音乐体验氛围

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音乐学科教学,能为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音乐是极具感召力的艺术形式,良好的音乐课堂体验能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可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的工具,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视听体验,使学生观之思之,听之感之,培养其音乐鉴赏与情感捕捉能力,为其营造沉浸式音乐体验氛围。常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幻灯片演示、视频播放等,教师在构建现代化课堂时需注意规避信息滥用问题,使课堂主次分明,侧重协调性[3]。

例如,新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欣赏  杏花天影》为赏析类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体会《杏花天影》蕴含的情感,把握该曲目的主要旋律。该曲目始创于宋代,流传甚广,意义隽永,带有浓重的古人审美意趣。为使学生深度感知该曲目的意蕴,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吹箫荡秋千的片段,以古色古香的情境和曼妙的旋律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学习体验中感知该曲目独有的中式审美特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该曲目的作者简介,让学生结合南宋白石道人的其音乐品和他的经历重新审视曲目内涵,丰富审美感知。富有感召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有效创设音乐情境,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进而带动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四)创新音乐教学活动,优化音乐课堂结构

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创新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开展富有趣味性、创造力的音乐课堂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以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活动设计需注意启发性、开放性、教育性、趣味性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启迪学生音乐智慧;可以设计开放性音乐活动,为学生保留个性表达空间,助力学生发挥创意、享受表达;可以设计教育性音乐活动,助力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锻炼音乐技能,深度落实教育目标;可以设计趣味性课堂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4]。

以新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唱歌  我的未来不是梦》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曲目为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具有朗朗上口、符合现代音乐审美意趣等特点。教师可以将多声部歌唱教学融入本课教学活动中,按照声音条件将学生分为多个声部,让其进行组合式多声部歌唱练习,以合作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教师可以将律动游戏融入音乐课堂,如击鼓传花,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在歌唱教学中增设流行音乐表演活动,如在班级举办“流行歌王”比赛,请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努力练习,锻炼歌唱技巧。在兴趣的驱动下,创新型音乐活动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歌唱技能得以协同发展,课堂实效性得以显著提升。

(五)渗透文化教学内容,发展音乐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文化理解素养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音乐是一门与多元艺术学科息息相关的学科,是根植于社会发展、展现生活风貌、揭露生活本质的独特艺术,其与各种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多元化文化的方式构建创意课堂,以此提升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将音乐与乡土文化相结合,设计乡土音乐活动或表演形式,在曲目创作中融入地方艺术特色,以此提升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与音乐文化的发展性;可以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结合曲目艺术特征融入与之相协调的少数民族文化或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以此深化音乐鉴赏教学;还可以将音乐与流行文化相融合,引领学生感受新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异同,从中获得音乐鉴赏观点、创作启示。如此能使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学生核心素养获得双向发展[5]。

例如,新人教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夫妻双双把家还》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初识黄梅戏,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程、曲艺风格和表现形式,能初步理解黄梅戏中的唱、念、做,并结合个人喜好学唱黄梅戏经典片段,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黄梅戏发展至今,在艺术特色上予以其他戏曲剧种较多启示,所以教师可以将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与地方戏曲二人转《小拜年》进行对比赏析。《小拜年》以东北地方戏的对唱方式展现了劳动人民“双双把家还”的欢乐过程,语言诙谐幽默、富有地方特色。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比、感知两种戏曲风格的不同之处,从而强化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黄梅戏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将经典黄梅戏《女驸马》与现代流行音乐《女驸马·她与她的花烛前》进行对比赏析,将《桐城六尺巷》与现代流行音乐《六尺巷》进行对比赏析,使学生感受戏曲艺术在新时期焕发的时代魅力。富有拓展性的曲艺文化、地方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文化能让学生进一步拓宽音乐视域,帮助学生感知多元化音乐表达形式,体会千变万化的曲艺风格。在文化渗透作用下,学生能自发探究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初步培养音乐爱好,从而使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升音乐学科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体验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等方式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实效,使初中音乐课堂得以全面升级、整体优化。在课程优化建设过程中,教师需紧抓实效原则,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音乐技能为己任,以渗透音乐文化、培养音乐情感为目标,建立兼顾多元学科教育目标的高品质课堂,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祁振宇.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深度探析[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331-333.

殷佑琦.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情感指导有效性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1(36):17-18.

周晓燕.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12):65-66.

石雪莲.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與实践[J].家长,2021(32):136-137.

张莲.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研究[J].教育界,2021(40):41-42.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实效性初中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